缩略图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作者

刘双

单位:醴陵市沈潭镇柞市中学 邮编:412200

摘要:环境或多或少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在青幼年时代。人生来都在家庭中生活,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未来。特别是在孩子幼年时期,模仿能力极强。能洞悉一切周围的事物并效仿。幼年时期的小孩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正如《三字经》中出现的“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下来的习性是差不多的,后来变成性格各异的人,都是因为从小在生长环境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垫脚石,同时也是孩子人生中最关键的导师,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父母、环境

绪论

调查意义:

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每天都会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在校表现怎么样,上课有没有积极回答问题。现如今的教育发展趋势越来越细致,都以为教育都是靠老师一个人完成的顽固思想已经被颠覆了。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放弃了原有的工作,在家陪孩子学习。确实,父母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年糕。永远也脱离不了父母的教育。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对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平台,但是家却是学生的重要港湾,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阵地。家庭教育是对孩子茁壮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

调查对象:

柞市中学学生

调查内容:

通过去学生家里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监护人沟通交流学生的家表现。

调查方式:

访谈法

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的便是家庭环境,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子女成长影响深远。同时,家庭教育还具有长期性,小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阶段性教育,教师队伍频繁更换对孩子影响较大,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则是连续持久的,从早到晚陪伴孩子生活学习,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此外,家庭教育还具有针对性,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能够从生活细节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因材施教和择时施教,这也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人生三大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紧密配合。家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刚出生的宝宝犹如白纸,通过家庭教导,学会走路、说话等,其内容是人生最基础的教育。家庭教育也是长久性教育,从出生到死亡连续不断,先于学校教育且贯穿始终。此外,家庭教育是小学生获得心理良药的主要秘方,研究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心理不健康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缺失。家庭应让孩子生活在健康心理环境中,使其快乐成长,高效完成知识学习和经验累积,形成良好思维品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

三、家庭教育的不完整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案例一:谭某某,四年级从广州转学过来,成绩中等水平,父母离异,跟着爸爸一起生活。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再婚了,新来的妈妈也生了两个小弟弟,父亲工作繁忙,没什么时间照顾他。以至于做事拖拖拉拉,没有时间规划,后妈自己有两个小孩也无暇顾及。在校上课的状态很松散,不集中注意力,做事情也是拖拖拉拉,时常放学最后一个走。他妈妈了解情况后会回来陪他一段时间,但过几天也会离开,只有他妈妈在的时候是积极的,走了之后又恢复原样。

案例二:漆某,父母外出务工,一年才回来两三次,平时都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对漆某是言听计从,漆某撒娇耍赖要买玩具,奶奶就掏钱给他买。漆某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很潇洒,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成为了他的日常,爷爷奶奶关心的重点也是“在学校有没有吃饱饭,有没有人欺负他”,一提及学习的事情就会说:我们年纪大了,也不懂什么,还得麻烦老师多多关照。这样下来漆某的成绩一直都是在中等偏下,与父母沟通也是以在外务工为由,把教育工作全都推给老师。

案例三:易某,大大的眼睛,虎头虎脑的很可爱,性格活泼开朗,跟班上的同学相处的非常融洽,我们也都很喜欢他。但在易某上三年级的时候,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天早读课,我发现他带着其他同学在教师窜来窜去,追逐打闹;上课时,爬到桌子下面完东西,还偷偷的将笔画在其他同学的新衣服上。对于他做的种种行为,我决定有必要展开一次家访。经过了解之后才知道,易某的父母在他二年级的时候离异了,他一直跟着爸爸一起生活。

(一)重组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每个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各异,重组家庭情况更复杂。人员关系混杂,要考虑继父母教育方式等,精力分散。如谭某,父亲重心分散后,他产生“被遗弃感”,变得焦虑、感伤、孤独,成绩因此下滑。

(二)留守儿童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父母重组婚姻、外出务工、离异,都是造成家庭教育残缺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不少父母都要外出打工挣钱养家,把孩子放在家里由奶奶或外婆外公管理,由于文化和观念,以及管理意识的缺失。祖辈的管理主要还是生活的管理。没有对学生提出具体学习要求和目标,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漆某学习一开始就无心学习,也没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甚至加上爷爷奶奶也无心照管,学习环境受到影响,直至放弃学习。

(三)离异单亲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离异单亲家庭对学生学习影响大。家庭是学生学习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父母离婚易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消极影响。如易某家庭破碎后行为习惯巨变,情绪波动大,冲动易怒,调皮捣蛋,最终学业落后。

重视学生学习,从家庭教育开始

首先要提高家风意识,良好家风对孩子成长极为重要,进入校园后孩子感受家庭教育时间减少,家风为孩子社会道德建设搭建平台,做到奖罚分明,让孩子明辨是非。其次,家长言传身教是最成功有效的方式,通情达理、民主的家长能让孩子学会尊重,家庭成员行为是孩子学习榜样,家庭熏陶影响孩子成长方向。再者,通过实践道德感活动,小学生虽在课程中学到道德知识,但需教师和家长督促实践,家长可带孩子参加相关活动,亲身体会社会道德感。最后,借助学校平台,通过家委会组织“爱心爸妈”“亲子阅读”“书香家庭”等公益形式,为家庭情况欠缺的学生营造完整家庭教育环境,给予长情陪伴。

五、关于“家庭教育”立法

家庭教育就像是一场竞走比赛,在每个赛段上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对应着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同事父母也会有不少的烦恼,遇上不少“小怪兽”,想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完美的家庭教育环境,其实还需要很多社会外界的合力。代表委员建议:给“家庭教育”立法!

父母渴望家庭教育法律支撑以解决突出问题,因多数社会问题根源与家庭监护相关,应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同时建议加快制定《家庭教育法》,目前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重成绩轻道德,且文化水平缺失,需法律助力,给孩子良好学习环境。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提出立法明确家校责任,将家庭教育纳入法律法规,明确学校、家庭及社会职责义务,各尽其职,融入教育,形成良好社会道德感和行为习惯,不能仅靠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应尽快立法明确家校责任。

结语

对于家长来说,家长一定要储备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孩子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陪伴,梳通心理、养成习惯,不赞赏家长天天辅导孩子做作业。学习应当遵循规律,有事太过于急促,反而让孩子误学厌学。应在活动中,运动中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养成孩子阳光的性格,学习就是副产品。环境好了,祖国的花朵开的更灿烂,祖国的幼苗成长的更健康。

参考文献

梅林. 家庭教育子女健全人格教育问题研究.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陈艳红.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发展关系的分析. 河南高等教育,2016.

罗家英.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