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网络安全威胁分析及主动防御体系构建
孙一斌
大唐南京发电厂 210000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电力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与信息网络深度融合,在提升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网络攻击一旦得逞,可能导致电力系统故障、大面积停电,甚至引发国家安全危机。因此,全面分析电力系统网络安全威胁,构建有效的主动防御体系,已成为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现状
当前,电力系统正朝着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电表、分布式电源、充电桩等终端设备大量接入,电力监控系统(SCADA)、能量管理系统(EMS)等核心业务系统与互联网的交互日益频繁。然而,电力系统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部分电力设备和系统在设计之初,对网络安全重视不足,存在大量安全漏洞;另一方面,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管理手段相对滞后,难以应对新型网络攻击的威胁。同时,电力行业网络安全人才短缺,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进一步加剧了网络安全风险。
2 电力系统网络安全威胁分析
2.1 外部恶意攻击
(1)黑客攻击:黑客通过网络扫描、漏洞利用等手段,非法入侵电力系统网络,窃取敏感信息,如电网拓扑结构、用户用电数据等,或篡改电力监控系统的控制指令,破坏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例如,2015 年乌克兰电网遭受黑客攻击,导致部分地区大面积停电,这是全球首次因网络攻击引发的大规模停电事件。
(2)恶意软件攻击:恶意软件,如病毒、蠕虫、勒索软件等,可通过电子邮件、移动存储设备、网络下载等途径侵入电力系统。勒索软件通过加密电力系统关键数据,向电力企业索要赎金;蠕虫病毒则可在电力网络中快速传播,占用网络资源,导致系统瘫痪。
(3)APT(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APT 攻击具有隐蔽性强、攻击周期长、目标性明确等特点,针对电力系统关键业务进行长期渗透和破坏。攻击者通过持续监控和分析电力系统网络,寻找薄弱环节,一旦时机成熟,便发动攻击,造成严重后果。
2.2 内部威胁
(1)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电力系统内部工作人员因操作失误、安全意识淡薄或故意违规,可能导致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例如,工作人员随意使用未授权设备接入电力网络,或将含有敏感信息的文件拷贝到外部设备,增加了数据泄露和恶意软件入侵的风险。
(2)内部人员恶意行为:个别内部人员受利益驱使,或因对企业不满,故意泄露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信息,或对系统进行破坏。内部人员熟悉电力系统的架构和业务流程,其恶意行为造成的危害往往更为严重。
2.3 技术漏洞与缺陷
(1)设备与系统漏洞:电力系统中大量使用的智能设备、工控系统等,由于设计缺陷或未及时更新补丁,存在诸多安全漏洞。例如,部分老旧的电力监控设备缺乏有效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容易被攻击者利用。
(2)通信协议安全隐患:电力系统通信协议,如 Modbus、DNP3 等,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了功能实现,对网络安全防护设计不足,存在数据传输未加密、缺乏认证机制等问题,攻击者可通过截获和篡改通信数据,干扰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2.4 供应链安全风险
电力系统设备和软件的供应链环节众多,从芯片、传感器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可能影响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供应商的产品存在安全漏洞、恶意植入后门程序,或供应链受到攻击导致设备和软件被篡改,都可能对电力系统造成威胁。
3 电力系统主动防御体系构建策略
3.1 优化网络安全架构
(1)实施网络分区与隔离:根据电力系统业务功能和安全需求,将电力网络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信息管理大区,并进行物理隔离。在生产控制大区内,进一步细分不同安全等级的子网,通过防火墙、网闸等设备实现子网间的访问控制,防止网络攻击在不同区域间扩散。
(2)加强边界防护:在电力系统与外部网络的边界处,部署高性能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安全隔离装置等,对进出网络的流量进行严格过滤和监测,阻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同时,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实现远程接入的安全认证和加密传输。
3.2 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1)建立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整合电力系统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日志数据、流量信息等,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网络安全威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网络行为进行建模,识别异常行为和潜在威胁,及时发出预警。
(2)部署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在电力网络关键节点部署IDS/IPS,对网络流量进行深度检测,实时发现和阻断攻击行为。同时,与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联动,实现攻击信息的共享和协同防御。
3.3 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1)数据加密:对电力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如用户用电数据、电网运行参数等,采用高强度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被窃取和篡改。在数据存储方面,采用加密文件系统;在数据传输方面,使用 SSL TLS 等加密协议。
(2)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定期对电力系统关键数据进行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制定数据恢复预案,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保障电力系统业务连续性。
3.4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1)制定应急预案:结合电力系统业务特点和网络安全风险,制定详细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各部门职责和处置措施。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组建应急响应团队:成立专业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网络安全专家、系统管理员、安全运维人员等。应急响应团队负责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
3.5 加强安全管理与人才培养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方面。明确安全管理流程和规范,加强对内部人员的行为管理,规范设备接入和使用。
(2)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参加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护技术、应急处理方法等。通过安全意识教育,使工作人员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4 结束语
电力系统网络安全是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构建主动防御体系是提升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关键。通过优化网络安全架构、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以及加强安全管理与人才培养等策略,能够有效抵御各类网络安全威胁,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未来,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还需持续关注网络安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完善主动防御体系,以应对更加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参考文献:
[1] 刘俊虹 . 电力系统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 [J]. 中国科技信息 ,2025, (08): 59-61.
[2] 赵威瑞 . 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J]. 集成电路应用 ,2025, 42 (02): 264-265.
[3] 梁段, 刘家豪, 旷奎. 电力系统中无线网络安全威胁及应对研究 [J].数字技术与应用 , 2020, 38 (11): 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