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作者

冯素芬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分析美术教学内容,挖掘其中蕴含心理健康元素;创新教学方法,融入心理健康理念;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本文发现,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自我认知、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提升为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本文旨在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实践参考,促进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一、分析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通过色彩运用反映心境状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构建积极情感。同时培养学生耐心专注品质,提升挫折承受力。美术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美,陶冶情操培养健康审美观。实践活动则通过小组协作完成综合性艺术项目,促进人际交往能力。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观察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培养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美术教学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感受成功喜悦,获得精神愉悦,缓解学习压力。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展示个性,表达内心情感,促进心理平衡。小组活动中学生相互欣赏、评价、学习,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包容精神。通过审美活动学生能够体验美感,获得情感满足建立积极生活态度。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8课对称美 秩序美为例,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其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该课程通过观察分析对称图形、创作对称图案,引导学生感受对称美、秩序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对称现象,如蝴蝶翅膀、建筑物立面等,培养观察能力与审美感知。接着让学生体验折纸对称创作,感受对称带来视觉平衡与和谐,体验成功喜悦。在创作环节中学生设计对称图案,如面具、窗花等,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耐心专注品质。学生在反复尝试中体验对称规律,建立秩序感知,享受创造快乐。此类活动有助引导学生建立平衡和谐心理状态,培养规则意识。从心理学角度看,对称图形带给人稳定安全感,缓解焦虑情绪。创作对称作品过程中学生通过细致观察、精准操作,提升专注力与自控能力。小组合作环节中,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创作对称装饰画,增进交流合作,培养人际沟通技巧。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情境教学法能创设贴近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与共鸣,提升感知能力。游戏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技能,减轻学习压力,增强学习兴趣,体验成功喜悦。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包容差异。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项目式学习法通过完整艺术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锻炼规划能力、责任意识与挫折承受力。情感体验法注重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内心情感,宣泄负面情绪,获得心理平衡。叙事教学法鼓励学生讲述作品背后故事,增强自我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多媒体互动教学打破传统课堂限制,拓展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多元感官体验需求。体验式教学法强调亲身参与创作全过程,感受艺术魅力,建立积极情感体验。意象表达法引导学生将抽象情感具象化,通过艺术符号表达内心世界,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1课水墨画动物教学为例,教师应该运用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多种创新方法。课前,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动物形象,播放动物声音,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与情感。引导环节采用猜一猜游戏,通过动物特征描述,让学生猜测动物名称,活跃课堂氛围,减轻绘画压力。讲解水墨技法时,教师采用水墨变变变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水墨在宣纸上扩散变化效果,体验意外美感,培养接纳变化心态。创作环节中实施动物朋友说心事活动,鼓励学生选择能表达自己当前情绪动物进行创作,如开心时画活泼兔子,伤心时画孤独猫咪,通过艺术形式宣泄情感。教师采用分层指导策略,依据学生不同性格特点提供个性化帮助,如内向学生多予鼓励,外向学生引导细心观察。小组活动中组织动物王国合作创作,每位学生绘制擅长动物,拼接成完整画面,既发挥个人优势又培养团队意识。作品完成后开展倾听动物心声交流活动,学生讲述自己作品中动物心情故事,表达内心情感,增进同伴理解。教师评价时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与进步过程,采用最佳进步奖、最具表现力奖等多元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

三、完善小学美术评价体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教师应该建立以发展为导向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进步过程而非结果。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收集不同时期作品,让学生看到自身进步,增强自信心。其次,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教师评价注重鼓励引导;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同伴评价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尊重。如可定期举行美术小评委活动,让学生轮流担任评委,学习欣赏他人作品,提出建设性意见。丰富评价内容,不仅评价作品质量,还评价创作态度、情感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

教师还应该建立包含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等多维度评价指标,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例如,增设最具创意奖、最佳进步奖、最佳合作奖等多种奖项,让不同特点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肯定。此外,创新评价方式,运用展览、讲解、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示评价学生作品。如组织校园美术节,让学生担任小讲解员,介绍自己作品创作理念,锻炼表达能力与自信心。还可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增强家校合作。举办亲子美术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美术学习情况共同见证成长。透过评价改革,美术教学不再只关注画得像不像好不好看,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创作过程中情感体验、态度养成与能力发展真正达到育人目标。

结论:通过分析美术教学内容,可挖掘其中蕴含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元素;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可实现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美术教学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信心、创造力、表达力与社交能力促进情感健康发展。这种融合不仅丰富美术教学内涵,提高教学效果也为学生提供自我认知、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发展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人生态度,构建健全人格,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冬梅.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C]//2020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20:970-972.

[2] 周鸣.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 新课程·上旬,2017(2):448-449.

[3] 梁静. 图话世界——以《为作文画插图》为例小学美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实践研究[J]. 文渊(小学版),2023(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