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解析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模式

作者

赵琪琪

余江区第六中学附属幼儿园

摘要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智力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对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提出优化教学模式的策略,以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文章首先回顾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目标及其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中该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学前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学前教育专业

引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儿童发展理论和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育理念的转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暴露出诸多局限性,特别是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主体性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显著。因此,如何创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模式,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学前教育的需求,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分析当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从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前教育人才。为此,本文将首先分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提出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最后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儿童的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规律,以及影响儿童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框架。其次,教学内容还应涉及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心理特征,如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等,以及这些特点对儿童行为、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同时,还应强调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如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适宜的教育活动,如何应对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如何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然而,现有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教学仍然依赖传统的讲授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因此,如何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使其更加贴近学前教育实际需求,是当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二、当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大部分学前教育院校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虽然可以有效地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但却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热情。同时,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实际教学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往往对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缺乏深刻的理解。

此外,当前的教学评估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院校在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时,主要依赖于期末考试、课后作业等传统的评估方式,这种评估模式更侧重于学生的记忆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在实际教育环境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现有的教学模式不仅未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未能真正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的能力。

三、基于学生主体性与实践性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与实践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传授经典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还要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育情境相结合。教师可以结合真实的教育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分析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有效的教育活动。例如,在讲解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社交行为,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深远影响。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案例

为了验证上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文设计并实施了一个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实践案例。在该案例中,教师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发展理论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儿童发展理论,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和真实教育场景,设计出一套符合该理论的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还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应用理论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通过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在课堂结束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这种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五、结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模式创新对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以及多元化评估方式的采用。这一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未来,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模式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郑宽和,李伟梅.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背景下的课证融合模式探究——以高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4,(02):41-44.DOI:10.19494/j.cnki.issn1674-859x.2024.02.017.

杨雪.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路径探析[J].成才之路,2022,(30):41-44.

崔澜骞.解析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模式[J].陕西教育(高教),2019,(09):30-31.DOI:10.16773/j.cnki.1002-2058.2019.09.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