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策略探究
罗祎
镇康县木场中学 677706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初中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从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活动以及完善教学评价等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实践策略,旨在为初中美术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推动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核心素养;实践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美术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作用[1]。然而,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难以充分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升其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初中美术教育的领域里,美术核心素养涵盖了四大核心维度,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四个维度紧密相连,相互补充,共同构筑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坚实基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初中美术核心素养的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仅有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能力、文化传承意识以及综合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这些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敞开了一扇充满无限可能的艺术之门,让他们在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中不断探索、成长和进步,逐渐成长为具备高尚审美情操、丰富创造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
二、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传统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绘画技巧、理论知识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往往局限于学生能够完成一幅作品或掌握某种绘画方法,缺乏对学生审美体验、创意激发和文化内涵理解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讲授法仍然是许多美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内容,学生则通过倾听和观看进行学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小组讨论、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应用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资源利用不足
美术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部分教师局限于教材内容,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课外美术资源。如当地的文化艺术遗产、美术馆、博物馆资源以及网络美术资源等未能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导致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艺术感知范围,不利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策略
(一)优化课程内容,融合多元文化
(1)整合教材资源
教师应深入研究美术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打破章节和单元的界限,将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有机组合,构建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拓展文化视野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在教学中引入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美术作品和文化传统,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如中国传统工笔画、西方油画、非洲木雕等。通过对比分析和欣赏讨论,使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包容意识,促进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各种情境,如艺术展览情境、历史文化情境、生活场景情境等[3]。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展示古代山水画作品、讲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山水之间,更好地理解山水画所蕴含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体验和文化理解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美术项目或解决一个美术问题,如小组合作进行海报设计、校园雕塑创意制作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相互讨论、交流、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美术技能和创意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问题导向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 “如何运用色彩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氛围?”“怎样在绘画中体现出空间感和立体感?” 等,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实践探索。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学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美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例如,举办校园美术展览、文化节、美术社团活动等。在校园美术展览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同时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美术社团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分为绘画社团、书法社团、手工制作社团、摄影社团等,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深入学习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美术领域,提高美术技能和专业素养。校外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感受社会生活中的美术文化氛围,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工作室、文化古迹等校外美术资源,让学生近距离欣赏和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文化遗产,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文化背景,增强对美术的感性认识和文化理解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美术教学不仅能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
参考文献:
[1]尹少淳 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 [M].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王大根 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 [M]. 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