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图书馆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优化策略

作者

王定洲

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便民服务中心 402187

摘要:本文聚焦于大数据分析在图书馆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中的应用,通过剖析当前服务模式的问题,结合大数据技术特点,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优化

1.引言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信息资源的获取、存储、处理和分析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互联网信息爆炸,图书馆馆藏资源日益丰富,但传统依赖用户主动检索的服务模式效率低,难以精准满足用户需求。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带来转机,通过收集、分析多源数据,图书馆能深入了解用户,实现个性化资源推荐。不仅能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提升资源利用率,还能增强用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因此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图书馆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优化策略意义重大。

2.大数据分析在图书馆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中的应用现状

2.1 用户数据收集与整合

目前,多数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大数据的价值,并开始着手收集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包括用户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借阅记录、检索历史,在图书馆网站或移动应用上的浏览行为、点击记录,以及用户注册时填写的个人信息等。通过整合这些多源数据,图书馆能够构建较为全面的用户画像。

2.2 推荐算法的初步应用

部分先进的图书馆已经引入了推荐算法来实现个性化推荐。常见的推荐算法包括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和混合推荐等。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主要根据资源的属性与用户历史行为中所涉及资源的属性相似度来进行推荐。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则是通过分析具有相似兴趣爱好的用户群体的行为,为目标用户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资源。

2.3 推荐服务的呈现方式

在推荐服务的呈现上,图书馆主要通过网站首页推荐栏、移动应用推送、电子邮件通知等方式向用户展示推荐内容。网站首页推荐栏通常会根据用户的登录状态,展示个性化的推荐资源列表,包括热门图书推荐、与用户近期行为相关的资源推荐等。移动应用推送则能够实时向用户发送推荐信息,提醒用户关注感兴趣的资源。电子邮件通知一般用于定期向用户推送个性化的资源推荐报告,详细介绍推荐的图书、文章等内容,并提供获取资源的链接。

3.当前图书馆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数据质量与完整性问题

尽管图书馆收集了大量用户数据,但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数据存在缺失值、错误值或重复记录的情况。在用户注册信息中,可能存在用户未填写完整或填写错误的个人信息,这会影响用户画像的准确性。数据的完整性也有待提高,一些图书馆仅收集了用户在图书馆内部系统的行为数据,而忽略了用户在外部学术数据库、社交媒体等平台上与图书馆资源相关的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缺失可能导致无法全面了解用户的兴趣和需求,从而影响推荐的精准度。

3.2 推荐算法的局限性

现有的推荐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个性化推荐,但仍存在局限性。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对资源属性的提取依赖于准确的元数据标注,然而图书馆部分资源的元数据可能存在标注不准确或不完整的问题,这会影响推荐结果的相关性。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则面临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当用户数量或资源数量庞大时,用户之间的行为数据可能非常稀疏,导致难以找到相似的用户群体,从而影响推荐效果。对于新加入的用户或新上架的资源,由于缺乏足够的历史行为数据,推荐算法很难为其提供有效的推荐,即所谓的冷启动问题。

3.3 缺乏用户反馈机制

目前,图书馆在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中,对用户反馈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图书馆没有建立完善的用户反馈渠道,用户难以对推荐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即使部分图书馆设置了反馈功能,但由于操作繁琐或反馈处理不及时,用户参与反馈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用户反馈使得图书馆无法及时了解推荐服务是否满足用户需求,难以对推荐算法和服务策略进行优化和改进。

3.4 跨平台数据整合困难

随着用户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图书馆资源的使用场景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内部系统。用户可能在不同的平台上访问图书馆资源。然而,图书馆在整合这些跨平台数据时面临诸多困难。不同平台的数据格式、存储方式和接口标准各不相同,要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整合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和人力成本。跨平台数据整合的困难限制了图书馆对用户行为的全面分析,进而影响了个性化推荐服务的质量。

4.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图书馆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优化策略

4.1 提升数据质量与完整性

要提升用于个性化推荐服务的数据质量,图书馆需采取两大举措。一方面,建立数据清洗机制,利用技术算法定期清洗数据,纠正错误、填充缺失值、去除重复记录,比如自动纠正借阅记录错误。另一方面,拓展数据收集范围,与学校、学术数据库合作获取资源访问数据,借助工具收集社交媒体上相关讨论信息,以此丰富用户画像,提高推荐精准度。

4.2 改进推荐算法

为改进推荐算法,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融合多种算法优势,采用混合推荐算法,先利用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筛选与用户兴趣相关资源,再运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优化推荐列表,同时引入深度学习算法深度挖掘用户行为数据,学习潜在兴趣模式。二是解决冷启动问题,针对新用户,在注册时通过兴趣调查问卷构建兴趣模型并据此提供首次推荐;对于新资源,利用元数据信息和热门标签与相似资源关联,依据相似资源数据生成初始推荐,并随用户使用和反馈更新推荐模型。

4.3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

为强化用户反馈机制,图书馆一方面要搭建多样化反馈渠道。在网站和移动应用设明显反馈入口,方便用户对推荐资源评分、评论;开通邮件渠道,鼓励用户详述意见;设在线客服实时答疑、收集反馈;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全面掌握用户评价与期望。另一方面,注重反馈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运用情感分析算法了解用户满意程度,依用户意见调整推荐算法参数、规则,将反馈数据纳入推荐模型训练,持续提升推荐系统的准确性与适应性 。

4.4 加强跨平台数据整合

为加强跨平台数据整合,图书馆需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联合学校、学术数据库提供商等机构,共同对数据格式、存储方式、接口规范予以统一。在数据采集时按此标准处理,减少信息丢失与错误,像制定统一图书元数据标准方便数据整合。另一方面,应用数据集成技术,利用ETL工具抽取、清洗、转换并加载不同平台数据到数据仓库,建立映射关系关联整合数据,引入云计算搭建分布式平台,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扩展性,如基于云计算的ETL工具可实现大规模数据实时同步更新 。

结语

资源推荐是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检索发展演化的新形式,是图书馆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型的标志性技术之一[2]。图书馆应持续关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创新和完善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模式,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知识服务。同时,图书馆还应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图书馆行业在大数据应用领域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社会的知识传播和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薄怀霞.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资源推荐服务研究[J],参花.2024(25):125-127.

[2]胡清.个性化馆藏资源推荐技术在公共图书馆中的适用性分析[J],图书馆界.2022(03):7-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