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叙事护理理论对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影响分析

作者

贺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VHD)手术患者采用叙事护理理论干预对心理弹性、自我管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VHD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叙事护理干预,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行评估,比较两组心理弹性。结果:干预后,干预组CD-RIS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护理干预应用于VHD手术患者中,能够提升患者心理弹性促进康复。

关键词:叙事护理;心脏瓣膜病手术;心理弹性;自我管理能力;康复效果

心脏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 VHD)是一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1]。叙事护理(Narrative Nursing)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强调倾听患者讲述自己的疾病故事,通过对故事的分析和重构,帮助患者释放压力,增强自信,重塑人生意义。但目前针对叙事护理对VHD手术患者心理弹性研究尚不多见。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叙事护理干预对VHD手术患者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VHD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等,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

1.2.2 干预组

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系统、个性化的叙事护理干预。叙事护理贯穿患者住院的全过程,包括术前、术后和出院后的延续护理。

术前1天,责任护士邀请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鼓励患者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疾病的起因、发展经过、就诊过程等。在访谈中,护士全程保持倾听和关注的姿态,不随意打断患者,给予患者充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护士运用开放性问题引导患者深入思考疾病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访谈过程中,护士细心观察患者的语言、表情和肢体变化,捕捉患者的情绪波动,给予针对性的支持和鼓励。

患者因疾病和手术面临诸多身心压力,常伴有恐惧、担心、沮丧等负性情绪。叙事护理注重为患者提供情感表达的渠道,鼓励患者敞开心扉,宣泄郁结于心的情绪。首先,护理人员营造一个安全、支持、接纳的环境,让患者感到被理解和信任。其次,运用共情技巧,准确识别患者的情绪状态,给予恰当的情感反馈,使患者获得被认可、被接纳的体验。

护理人员以开放、好奇、不批判的态度倾听患者诉说疾病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困扰,感同身受地理解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宣泄消极情绪。然后,护士引导患者回顾疾病经历,寻找其中闪光的时刻,如因病得到家人朋友的关心、自己变得更加珍惜生命等,使患者认识到疾病也带来一些正面影响。进而引导患者展望未来,思考疾病后的人生规划,如陪伴家人、发展业余爱好、帮助其他患者等,激发患者的生活动力。

心脏瓣膜病手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叙事护理注重整合患者可获得的各种支持资源,构建有利于康复的社会支持系统。首先,护理人员通过家属会谈、电话沟通等方式,联系患者的家人,使其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照护知识、参与护理决策,成为患者最坚实的后盾。其次,护士还要发掘患者原有的社会网络,如亲戚、朋友、同事等,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患者排忧解难。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弹性

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7]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2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0-4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越好。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弹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心脏瓣膜病手术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创伤,也给其心理带来巨大冲击。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术后康复[2]。而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和逆境,维护身心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叙事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VHD手术患者的心理韧性。这可能是因为叙事护理通过倾听患者的故事,帮助其梳理情绪,重塑意义,增强了患者的自我认同感和掌控感,从而提高了心理弹性[3]。弹性良好的患者面对手术带来的应激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康复。

自我管理是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4]。然而,受疾病和手术的影响,许多VHD患者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容易出现用药不当、饮食失衡、活动过少等问题,导致术后并发症,延缓康复进程。这可能得益于叙事护理注重唤起患者的主体意识,通过讲述和反思自己的经历,使患者意识到自身在疾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同时叙事护理还通过链接资源,为患者提供了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支持,从而全面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5]。

综上所述,将叙事护理理论应用于VHD手术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倾听患者故事,帮助情感疏导,重塑积极意义,链接支持资源,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雪,李盼.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工程,2023,30(1):121-122.

[2][2] 刘欣培,任珍平,张一杰,等.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黑龙江医学,2023,47(3):322-324.

[3]尹亚丽,娄爱丽. 基于叙事护理理论对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临床研究,2023,31(7):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