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罗美佳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 100080
摘要:舞蹈编导的核心技能之一即创新思维,这一能力在构建舞蹈作品时尤为关键。一旦编导拥有出色的创新思维,他们便能在创作中巧妙融入新颖的观点和创意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因此,在培育舞蹈编导的过程中,强化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根本。我们必须从全方位入手,研究如何提升舞蹈编导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此确保锻造一支高水平的编导团队,推动我国舞蹈艺术领域的进步,全面提升舞蹈创作的整体水准。
关键词: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1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需求阐释
舞蹈编导在构思创新方面的技巧需求丰富,需结合实际职业状况来剖析具体要求。舞蹈编导虽与其他舞蹈职业紧密相连,却存在一定区别。在肢体动作的标准化上,舞蹈编导的要求并不严格,但在创意层面则提出了具体期望。在舞蹈编导领域,创意和创新至关重要,这一点在剧本创作和导演工作中尤为明显。若舞蹈编导缺乏足够的创新思维,将严重影响其作品的独特性,导致艺术感染力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舞蹈编导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演变,舞蹈编导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育,这使得舞蹈编导的创新思维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标杆。舞蹈编导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专业的编导人才,而创造性思维是其不可或缺的素质,因此,必须加强舞蹈编导这一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升舞蹈编导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提升教学成效。目前,舞蹈编导的教学目标已有所调整,其中最关键的能力就是创新思维,这同样是舞蹈编导学习和进步的核心。在舞蹈编导的专业知识中,有一部分内容较为晦涩,通过培养创新思维,编导能够借助形象思维来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1]。
2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实意义
舞蹈编导作为艺术创作的灵魂人物,对创意能力的依赖程度极高。尽管舞蹈编导与舞蹈演员的职业领域相互关联,但在专业素质的侧重点上却有所区别。比较舞蹈编导与舞蹈演员的素质,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素质要求上存在明显差异。舞蹈演员更注重对身体素质的锻炼,以确保动作的准确性。然而,对于舞蹈编导来说,虽然对肢体动作的要求并不苛刻,但对于编创和设计创新的要求却极为严格。因此,相较于舞蹈的基础素质,舞蹈编导在创造性思维能力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换言之,舞蹈编导的创意思维是其核心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现代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舞蹈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社会对高素质舞蹈编导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培养舞蹈编导的专业素质时,我们的目标也随之转变。在培养现代专业舞蹈编导的过程中,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重中之重。我们通常期望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以提升他们的知识理解能力,优化他们的整体素质。同时,通过培养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得到增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变化[2]。
3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创新方法
3.1开展跨界融合教学,拓宽创作思路
融合多学科的教学理念及技巧,跨界融合教学旨在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为舞蹈编导人才培育注入新活力。通过跨领域的教育实践,学习者能够摆脱传统思维框架的束缚,从多角度和不同领域吸收创意,进而拓展创作视野。经过跨界融合教学法的系统训练,编导者在创作中将不再受限于单一的舞蹈技术和理论框架,而是能够探索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音乐、戏剧的深度交融与协作。在实施跨界融合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学校可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的需求,创新课程体系设计,探索教学活动的新模式,对编导者进行细致的辅导。例如,引导编导者从绘画的色彩搭配和构图设计中获得启发,创新舞蹈的队形与动作;或是从音乐的节拍和旋律中捕捉舞蹈动作的节奏感,以此来充实舞蹈艺术的内涵,提升编导的整体艺术表现力[3]。
3.2鼓励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创造思维
实际操作是验证理论正确性的关键准则,同时也是激发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在培育舞蹈编排与指导人才的过程中,唯有让他们亲自参与舞蹈作品的构思与排练,才能促使他们将学到的理论与技巧转化为实际应用,勇于探索各种新颖的表现技巧与创作思路,打造出别具一格的舞蹈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激励编导们投入创新实践的同时,他们很可能会遭遇各种挑战和阻力。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辅导,例如定期举办研讨会、心得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灵感碰撞。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协助学生克服创作过程中的难题,推动他们在创新实践中持续进步,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创作水平,逐步塑造出具备创新意识的杰出编导人才。
3.3模拟多元差异情境,理解角色情感
舞蹈编导的教育实践中,创新性地引入多元情境模拟教学手段,主动营造多样化的文化氛围、社会条件及人物心理状态,使编导在感知与实践中对角色情感有更深刻的把握,进而制作出更加鲜活、细腻的舞蹈作品。此外,通过实施多样化的情境模拟训练,编导得以洞察不同角色的内在世界,深入剖析角色情感的微妙之处,并将这些情感融入舞姿与表情,使舞蹈作品更具感染力与表现力。同时,进行创新性与个性化的情境模拟训练,有助于编导拓宽视野,深化对多元文化和社会的认识,准确捕捉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与情感表达方式,将广阔的视野和灵感融入舞蹈创作,塑造出独特的舞蹈艺术形态。鉴于此,在舞蹈编导的培养过程中,为了强化其创造力,可通过模拟多种差异情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角色情感,激发他们创作出风格迥异的舞蹈作品[4]。
3.4形成持续学习模式,保障自我提升
舞蹈编导若想持续进步,深化创新,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在舞蹈艺术飞速进步的时代背景下,要与时俱进,占据行业制高点,就必须不断吸纳新知识、新技巧和新观念。为了培养编导的创造性思维,实现个人成长,有必要制定系统的学习规划,养成持之以恒的创意实践。舞蹈编导学生及从业者需结合自身状况和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涵盖学习内容、时间分配及评估准则。在有条不紊的学习中,确保在舞蹈创作中能系统掌握编导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创作生涯打下牢固基础。同时,编导应主动参与各类学习与交流活动,如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工作坊、艺术展等,积累资源,丰富经验,接触前沿作品和创作思想,把握行业脉动,拓宽视野。此外,鼓励编导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不断回顾学习成果与不足,分析原因,寻求改进之道,以便在工作中更熟练地运用知识和技能,发掘潜力,创作出更加卓越的舞蹈作品。
结论
总结而言,要打造舞蹈编导的创新性思考能力,不仅需耗费一定的岁月,而且必须从多个维度和多元路径进行培养。在舞蹈创新思维的培育过程中,同样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实践,这要求舞蹈编导必须具备扎实的根基,对舞蹈的理论基础、步伐与动作组合等基础技能要有深入的掌握,并能将理论、基本技能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在进行舞蹈创新思维训练时,要着重强化基础技能的锻炼,借鉴国际上和先进地区的成功舞蹈经验进行创新,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创意灵感与文学修养,通过这些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进一步深化舞蹈编导的创新性思维,创作出杰出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苗小龙.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青春岁月,2020(24):40-41.
[2]卞峥奇.试析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20(04):140.
[3]朱秋涛.如何培养舞蹈编导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才智,2021(09):247.
[4]席向锋.探究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北方音乐,2021(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