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CIPP模型的电商专创融合类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探索

作者

孙美楠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510000

摘要:数值商贸时代,高职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产教融合为导向,课创融合为基础,赛创融合为驱动,因此很多专业课程具备典型“专创融合”特点。文章采用CIPP 评价模型,为专创融合示范课,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4个方面构建了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以期为了解电商类课程思政开展效果和实现持续性改进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CIPP模型;专创融合;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新制造、新零售、新物流、新服务等新业态成为流行趋势,数智商贸的核心驱动力便是创新。电商行业需要大量专业水平高、职业素养强、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不断创造贸易价值。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因此,为了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数智商贸”时代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电商专业需要深化探讨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一、电商专创融合类课程特点

专创融合是指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能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二者的有效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电商专创融合课程具有以下三个典型特点:

(1)课程体系设置

电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基于“三创四化五融”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意识启蒙—知识储备—能力培养—素养形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规律,构建“基础—核心—拓展”的进阶式专创融合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岗位特点、不同创业类型教育需求的学生分类开设,从纵向提升电商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2)课程教学模式

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将创新创业内容与国家或区域战略相结合,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实践融入地方发展,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推动创新创业成果真实落地;以课创融合为基础,通过显性课程筑牢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根基;要以赛创融合为驱动,形成以赛促创、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2],从横向拓宽学生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教育空间。

(3)课程教学方法

专创融合课程的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值约为1:3,课程使用专业仿真实践平台、校企创新实践平台、企业岗位实践平台,按照“体验—实践—实战”的训练逻辑层层推进,使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组间对抗、模拟经营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能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综合素质。

二、CIPP评价模型

CIPP(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模型由美国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4个部分。该模型继承了泰勒评价模式和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经验,并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融合在这四个评价步骤中,强调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实现了“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3]。CIPP模型因其系统性、全面性、灵活性的特点,在教育评价领域得到了长期广泛的应用。

(1)系统性

CIPP模型从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等不同方面,关注教育主体的需求,联动相关主体,整合所需资源与手段,制定客观清晰的评价标准和全面完整的评估指标。

(2)全面性

CIPP模型不仅实现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还利用不同评价方式的优势,实现对教育评价过程的全方位监控与闭环分析。

(3)灵活性

CIPP模型可以使用在不同环节,背景评价和输入评价一般发生在教学实施前,过程评价一般发生在实施中,结果评价一般发生在实施后。

总之,在电商专创融合类课程实施中,使用CIPP评价模型不仅能够检验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更实现了及时的信息反馈和改进机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管理。

三、电商专创融合类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4-7],将课程思政评价维度分为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明确每个维度的具体评价指标,探索构建适合高职电商专创融合类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1)构建背景评价指标

背景评价是评价过程的起点,主要涉及对课程思政实施的宏微观环境、人才需求和基础的界定,以确定后续课程思政的具体目标和预期成果。

在教学理念评价张,重点包括教学是否反应时代新要求、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新模式。在教学目标评价中,注重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特点,表述方式是否清晰易懂。

因此,电商专创融合类课程思政的背景评价指标包含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2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2)构建输入评价指标

输入评价关注课程思政的资源和条件,在电商专业中,输入评价需要评估教师团队是否具备足够的思政教育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实践平台和经费来支持课程思政的实施。

在师资力量评价中,需要关注校内外教师中的师德标杆、行业专家以及参与课程思政培训、教研、团队的教师参与情况。在资源配置评价中,重点关注校内外育人基地资源、课程资源(库)的数量和使用情况。在经费支持评价中,主要通过各级专项经费的数额来衡量投入情况。

因此,电商专创融合类课程思政的输入评价指标包含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支持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如表2所示。

(3)构建过程评价指标

过程评价着眼于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过程,在电商专业中,过程评价需要关注教师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以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参与和反馈。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评价,旨在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控与诊断,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反馈与改进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策略评价中,关注所挖掘的思政元素是否适当,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是否能有机融合,教学能否顺利完成课程思政融入,教案是否体现设计的全过程。在教学内容评价中,注重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度、

理解度、吸收度和认可度。在课堂组织评价中,关注教学氛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否能够引起学生正面积极的反馈。

因此,电商专创融合类课程思政的过程评价指标包含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如表3所示。

(4)构成结果评价指标

结果评价关注课程思政在课程实施后的成效,,在电商专业中,结果评价需要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对自我发展的认知与未来职业规划,以及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和学术氛围的提高。

在学生成长评价中,需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与手段,课堂内以教师评价、企业评价为主,课外收集学生参加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创业竞赛,考取专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参加实训周企业实践项目,参加校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工作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经评审认定学分,可替换相应专创融合类课程学分。

在指导学生获得相应成绩的同时,课程教师也会在教研、竞赛、评价等方面得到明显的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公开课、讲座、工作坊的形式积极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带动专业整体发展。

因此,电商专创融合类课程思政的成果评价指标包含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2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如表4所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EB/OL].(2020-05-28)[2023-11-2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黄琦琪,曾艳英. 高职跨境电商双创人才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探究——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6):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