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商品房项目质量控制策略
王晓东
广州中梵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23000
摘 要:商品房项目在施工总承包模式下面临复杂的质量控制挑战,涉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协调与管理。为提高项目质量,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并在施工全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质量管理体系应确保从材料采购、施工工艺到最终验收的全过程管控,重点加强关键环节的监控,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施工总承包模式要求高效的项目管理与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以保障工程质量和项目进度的同步推进。关键词:施工总承包模式;商品房项目;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
1引言
施工总承包模式是指业主将建筑项目的全部或部分工程交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涵盖从设计、采购到施工的全过程管理[1]。总承包单位不仅负责施工任务,还需协调各方资源,管理分包商、供应商以及施工现场的各类工作。该模式能够简化项目管理流程,集中决策权,提高工程的协作效率。在建筑行业中,施工总承包模式通常用于大型建筑项目,尤其是商品房、商业综合体等复杂项目,因其能有效整合资源、提升项目执行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施工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负责从设计、采购到施工的全过程管理,这一模式对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品房项目由于涉及多方主体、环节复杂,质量控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在材料采购、施工过程控制、工艺标准执行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影响项目的最终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构建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控制,已成为确保商品房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施工总承包模式下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旨在为行业提供可行的质量管理改进方案,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推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施工总承包模式的特点与质量控制问题2.1 商品房项目质量控制面临的挑战
商品房项目质量控制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项目设计与施工阶段往往存在较大的衔接难度,设计变更和施工图纸滞后容易导致质量隐患。其次,建筑材料的采购和储存管理问题突出,材料质量不稳定或不合格可能影响整体工程质量。此外,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施工工艺执行难度较大,尤其是对于技术要求高、工序复杂的工程,质量管控难度加大。项目各方在协同工作时,信息流转不畅、沟通不及时也会导致质量问题。2.2 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质量管理难点
在施工总承包模式下,质量管理面临多方协调与监督的困难。总承包单位需要有效整合设计、采购、施工等多个环节,确保各方按照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分包商和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能与总承包单位的要求不一致,导致质量执行标准差异。施工现场的多重管理层级使得质量控制的层次较多,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存在延迟,容易形成质量问题的积压[2]。此外,项目周期较长,质量监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难以保障,容易出现阶段性质量波动。这些因素使得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质量管理变得复杂且具有挑战性。
3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质量控制策略3.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在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建筑项目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涵盖了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各个环节,强调质量策划、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总承包单位应依据该体系明确项目质量目标,制定详细的质量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确保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得到全面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仅依赖于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化的文档,还应明确质量控制的责任人和各自的职责范围,确保质量管理责任到人[3]。与此同时,体系的建立要保证质量管理工作能够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得到有效落实和严格执行,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并进行调整。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模式,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监控和优化质量控制,有效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确保项目按时按质交付,最终实现预定的质量目标。3.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都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最终质量。材料采购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必须确保所采购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质量标准。总承包单位应建立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定期对材料进行验收检测,防止劣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此外,材料的储存与运输也应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因不当存放或运输造成材料变质或损坏。所有使用材料都需进行入场检验,并附有合格证书,确保其符合设计图纸与施工规范的要求。
在施工工艺控制方面,每个施工阶段都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执行,确保施工工艺无误,尤其是对于结构性工程、精装修工程等高风险环节,质量控制尤为关键。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需定期对各项工艺进行检查与验收,确保工艺执行符合标准。同时,工人操作技能的管理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总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应的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并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每位施工人员对其职责范围内的质量管理负有明确责任。合理的工序衔接和技术交底能够有效避免因工艺执行不当而造成的质量问题。3.3 项目全过程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
项目全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是确保施工总承包模式下项目质量管理效果的核心环节。该机制应覆盖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从设计阶段开始,质量控制应贯穿设计文件的审查与审批,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4]。在施工阶段,通过定期的质量检查与巡检,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质量隐患的积累。同时,应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如BIM(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质量数据和进度,确保各项质量要求得以贯彻落实。
质量反馈机制是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一环,确保发现问题后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项目中所有的质量问题都应及时反馈至项目管理团队、总承包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并记录详细的反馈内容和处理过程。反馈信息需要及时传递到各个层级,确保各方能迅速响应并采取纠正措施。项目质量反馈机制不仅要保证问题的发现与处理及时,还应进行有效的跟踪,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此外,建立完善的质量问题闭环管理流程,对于重复发生的质量问题,要进行原因分析和总结,以提高未来的质量控制能力。
4结论
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商品房项目的质量控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材料采购、施工工艺、人员管理等环节的协调与监管。为了确保项目质量,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目标并严格执行质量标准。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能够有效地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确保质量控制不出现盲点。重点控制环节如材料采购、施工工艺及人员管理,需加强从源头到过程的全方位管控,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在施工总承包模式下,业主、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商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合理的信息流通和决策机制能提升项目整体质量管理水平。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商品房项目的高质量交付,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针对现有问题,还需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现场执行力度,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管控的效率与精确度。
参考文献
[1]杨云飞.总承包模式下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策略创新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4,23(10):163-165.
[2]谢建国,蓝宗长.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建筑电气线路优化及施工创新技术[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24,18(05):93-96.
[3]王南江.水利工程建设EPC总承包模式下设计与施工融合途径探索[J].治淮,2024,(09):56-58.
[4]喻奎.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施工单位的成本管控策略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4,51(09):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