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刘权
江苏海洋大学,连云港222000
作者简介:刘权,男,汉族,籍贯江苏省常州市,本科,无职称,工程管理方向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广泛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领域,有效提升了造价管理的精度与效率。本文系统探讨了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大数据驱动下造价管理模式的变革,并通过案例研究验证其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大数据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结论,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工程造价;智能化;技术变革。
一、绪论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工程造价管理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的造价管理依赖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虽积累了丰富的方法论,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海量工程数据,其精度与效率难以匹配现代工程建设的需求。材料价格波动、施工技术迭代、政策法规调整等因素交织,使得精准造价管理成为行业亟待突破的瓶颈。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这一困境提供了新的解法,借助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使工程造价管理更加智能化、动态化和精准化。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行业围绕大数据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驱动的造价预测、智能成本控制和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欧美国家依托成熟的信息化基础,广泛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优化工程预算编制与风险评估,提高了决策科学性。国内研究虽起步稍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大数据平台建设、成本数据库构建、智能计价系统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1]。然而,与国外相比,国内工程造价管理在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智能分析模型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之间尚存一定落差。
立足于这一背景,本文从工程造价管理的现实需求出发,系统研究大数据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与实践路径,探索其在造价预测、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以期为工程造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二、大数据与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大数据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同样深受影响。传统造价管理依赖人工测算和经验判断,面对庞杂的工程数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价格以及动态调整的政策标准,人工处理方式往往难以满足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的需求。
大数据的核心特征体现在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非结构化信息的深度挖掘、复杂模式的智能识别和实时预测能力。对于工程造价管理而言,材料成本、人工费用、设备折旧、施工环境等多重变量相互作用,传统统计方法往往难以精准预测,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造价管理系统能够动态采集市场信息,结合历史数据和行业趋势,提供高效、精准的造价评估方案。
数据的积累不仅拓展了造价管理的广度,也重塑了行业运行模式。从静态估算到动态调整,从单一项目分析到全行业数据整合,大数据驱动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更加智能化[2]。随着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造价管理不仅局限于单一项目,而是朝着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迈进,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三、大数据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关键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构建了造价管理的基础。物联网设备、远程监测系统以及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使施工现场的各类数据能够实时汇总,涵盖材料价格波动、人工费用调整、设备损耗情况等关键信息,形成动态数据链条。高效的数据存储与管理体系,依托云计算平台,为造价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使历史数据的调用和分析更加便捷。
智能分析算法提升了造价预测的科学性。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的深度训练,建立价格波动趋势、施工周期成本影响等预测模型,提供更精准的造价估算[3]。数据可视化技术让造价信息更加直观。基于BIM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施工单位、监理方及业主可以实时掌握项目成本分布,精准调整施工策略,实现造价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
四、大数据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工程造价管理的复杂性在于成本控制、预算精度和风险评估的多维度协同。传统方法受制于数据分散和信息滞后,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大数据的深度融合,让造价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经验判断迈向智能决策,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1)在造价预测上,大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历史工程数据,结合市场供需、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构建精准的成本预测模型。施工企业能够在项目初期获得科学的造价评估,避免预算超支,提高资金配置的合理性。
(2)在成本控制方面,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施工现场数据,智能分析各环节的材料消耗、人工成本和设备使用情况,识别潜在浪费和异常波动。基于数据分析的成本优化方案,使管理者能够即时调整施工策略,确保工程费用在可控范围内运行。
(3)在风险管理层面,大数据技术能够识别历史项目中的超支模式,结合当前施工进度和市场环境,预警潜在的成本风险。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保障合同支付和采购交易的透明度,减少财务漏洞和纠纷风险[4]。
(4)在造价审核环节,BIM技术与大数据融合,使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更加精确,自动比对设计方案与施工实际,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审核效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结算流程,加快资金流转,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
五、大数据应用对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变革
大数据的应用,深刻改变了传统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方式和决策路径。过去,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依赖经验和手工计算,虽然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但往往缺乏高效的处理手段和实时的反应能力。如今,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被动的跟踪管理转向主动的智能决策,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精准度[5]。
大数据的应用,使得造价管理不再局限于项目单体,而是拓展到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往,项目开始阶段的预算和设计阶段的数据分析较为粗略,缺乏动态跟踪,而现在,依托实时数据的监控,工程预算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实时调整,使得项目资金的使用更加灵活、透明。
更为显著的变革体现在决策的科学性上。借助数据挖掘与分析算法,造价预算不再是基于单一经验的估算,而是依托海量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市场趋势预测,提供更为精准的成本预测。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使得工程造价管理摆脱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项目预算和成本控制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张清凯,大数据技术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2023(5):85-87.
[2]钱源.大数据时代下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J].科技资讯, 2022, 20(14):91-93.
[3]李亚胜.大数据下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创新[J].四川建材,2022,48(5):149-150.
[4]杨素珍,大数据时代下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J].绿色环保建材,2020(3):154.
[5]周文杰,戴旭东.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发展趋势[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6(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