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远山不远》中藏族舞蹈与当代舞的融合

作者

张笑林

河南大学,开封475000

摘  要

舞蹈作品《远山不远》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评奖中崭露头角,巧妙运用藏族舞蹈与当代舞舞蹈语汇,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支教教师,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当代舞与藏族舞蹈都是在人类的劳动与社会进步中发展而来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本文分析《远山不远》中当代舞与藏族舞蹈融合的几个不同的方面以及二者融合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藏族舞蹈;当代舞;融合

1.《远山不远》中藏族舞蹈与当代舞的融合

“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信仰与规律,经历了千年的演变与完善,见证了整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因此藏族舞蹈具有较高的传承价值,舞蹈动作和旋律中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和豪爽。”【1】。“相较于民族民间舞,当代舞更具自由奔放的特性。当代舞创作者认为,舞蹈是用人体语言来向他人传递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代舞的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具特点、更具新意、更贴合当代大众文化需求的舞蹈动作形态。”【2】。

1.1当代舞与藏族舞蹈融合增强舞蹈作品的表现性

1.1.1题材表现

《远山不远》以当代现实生活为题材,以教育脱贫为中心,以“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胡忠和谢晓君夫妇为主要人物,以藏族山区的孩子们为次要人物。通过叙述他们在山区支教的事迹,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扶贫支教教师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舞蹈作品《远山不远》以胡忠和谢晓君夫妇的离别为开端展开作品的表达;以山区孩子对老师盼望来表现对知识的渴望与期待;以老师与学生的愉快相处来表现学生对老师的爱戴,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喜爱;以老师受伤来展现教育工作的辛苦以及孩子们对老师的爱与心疼;通过谢晓君与胡忠夫妇山区相见来展现教育工作者的无私;通过孩子们的成长来昭示贫困山区教育事业正在闪闪发光。

相比其他舞种,当代舞在叙事、纪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正是通过对肢体的创新和突破,来阐明编导所要表达的思想和独特的哲理,并通过表演将这种独到的内涵延伸入观者的思想中,引起观者的共鸣。

在作品设计中,如若编导采用单纯的藏族舞蹈动作来表达这一题材,其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首先,藏族舞蹈在动作的表达上所受的限制是远远大于当代舞的。其次,藏族舞蹈的风格性尤为强烈,必然会影响作品故事情节的交代,模糊胡忠、谢晓君夫妇非藏族地区人民的形象设定,不便于故事背景的表达。

在作品中编导正是利用当代舞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进行相对自由的展现,并进行相对夸张地放大,突出背后人性的冲突,使作品题材顺理成章地被表达出来,使整个作品的题材更为清晰与完整,更能与观者形成灵魂对话。

1.1.2角色塑造

“角色塑造是舞蹈表演的核心任务,是衡量舞蹈表演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角色塑造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尤其在《远山不远》这一叙事性极强的作品中,角色的塑造将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观赏性,失败地角色塑造,使故事背景交待不清楚,人物形象模糊,情节错乱,时空错乱,导致观者不知所以然,整个故事线杂乱无章,必然使作品成为失败品。因此角色塑造就不能够仅通过单一舞种来展示,而《远山不远》的编导选择了藏族舞蹈与当代舞,这两个舞种,并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进行角色的塑造。

在塑造女主人公谢晓君与男主人公胡忠时,编导采用的是当代舞,通过当代舞将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与藏族山区区别开,交待了男女主人公原生地区处于小康的生活水平,以此与藏族山区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男女主人公不顾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的差异毅然支教的决心和毅力,更加鲜明地将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角色形象塑造出来。又通过两段简短的双人舞,利用高、中、低把位的托举动作以及拥抱等代表性极强的双人舞动作将两人的情侣关系进行了清晰阐释,在讲述两人忠贞爱情的同时,又形象地塑造了两人大爱无边的人物形象。

编导在塑造群舞角色——藏族山区孩子们时,采用了大幅度的当代舞动作与藏族舞蹈中的代表性动作,如:提裙、拖步、交叉手等动作将作品中群舞角色即藏族山区孩子的生活环境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支教环境直接限定在藏族山区。又采用一些小幅度的当代舞动作,如:盼、回头等,由小动作自然地引发出观众对生活环境的联想,成功地将低调内敛、渴望教育的学生角色塑造出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在不断的发生转变,当代舞与藏族舞蹈都是利用人们的肢体动作来展现舞蹈之美。藏族舞蹈在风格上不拘泥于本民族的舞蹈风格,在舞蹈风格上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更具时代特色。当代舞也在不断地接受着本民族元素的洗礼,更加迎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

1.2 当代舞与藏族舞蹈结合优化舞台舞美

“好的舞美形式能够由内而外地丰富视觉语汇,能与观众有更多的互动,突出人物或剧情的视觉形象。编导们在编创一部舞剧或作品的时候,针对舞美的设计也是重要的一步,它能更加突出舞蹈本体,延伸意义。”【4】

《远山不远》的编导在进行舞台舞美设计时“量体裁衣”,充分考虑了作品主题、故事背景、人物形象等因素,充分调动起服装、道具、灯光、化妆,并紧密贴合作品所进行的表达进行创新,成功使观者在观看作品时,能够充分地体会到舞台的意境,从而产生的视觉感知与心理进行交流与互动。通过舞美设计冲击观者的视觉,使观者仿佛置身作品故事之中,为作品的表演与表现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1.2.1舞蹈服饰

舞蹈表演中的一大重要艺术元素——舞蹈服饰,随着舞蹈艺术文化的发展不断进步,服装设计者使舞蹈服饰在舞台上展现出丰富绚烂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使舞蹈动作既传神又形象直观,使原本单调的舞蹈形象灵动起来,完全提高了艺术审美的同时又进行了艺术升华。

《远山不远》在服装的设计上别具匠心。男女主人公的的服装选择了象征性强烈的当代服饰,在贴切男女主人公生活环境的同时贴切男女主人公的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当代舞的舞蹈服饰更强调了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更好地营造了舞台氛围。

群舞角色的服装设计更是别出心裁地选用了藏族舞蹈服饰。藏族舞蹈服饰以丰富的颜色、独特的造型以及特有的装饰元素吸引着人们,是中国民族服饰的一大瑰宝。《远山不远》中的群舞角色采用了外袍、衬衫、腰带等藏族风格的服饰,清晰明了地点明了群舞演员的身份、生活环境以及故事发生地,使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作品的表达。

《远山不远》群舞角色利用独具特色的藏族服饰,让观众们大饱眼福。藏族舞蹈服饰与角色定位十分吻合,并有一定个性化的设计,冲击着观众的视觉神经,增加了作品的审美价值。在利于创作者进行表达的同时又利于观众更清晰地去理解作品。

1.2.2舞台化妆

《远山不远》的群舞角色的化妆设计,充分结合了藏族地区人们的生活环境及样貌特征,将山区孩子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女主人公通过发型、化妆;男女主人公借用眼镜配饰以及妆造,展现了两位的教育工作者的形象。作品通过化妆将舞台中的“形”与“色”进行完美的融合,这对于对整个舞蹈作品在舞台上的效果与整体造型设计有着关键的作用。

2. 《远山不远》对藏族舞蹈与当代舞融合发展产生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陈旧的艺术思维正在不断地被新时代的文化风尚淘汰,恪守陈规的思想必然不能立足于当今艺术界。民族民间舞蹈正在努力追赶时代的步伐,当代舞也在不断打破“拿来主义”的限制。而二者的融合正有着一箭双雕的效果,可见藏族舞蹈与当代舞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而《远山不远》正对此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远山不远》的编导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有意识地将当代舞与藏族舞蹈进行融合,对藏族舞蹈进行大胆创新,将当代舞动作以及技法融入藏族舞蹈动作的设计中。编导运用到了藏族舞蹈中一些精髓的舞蹈动作元素,如垂肩、弓腰、拖步等都是《远山不远》中常见的藏族舞蹈动作元素,体现着藏族人民的豪迈,展现着藏族人民的生命与情怀。而对于当代舞动作的设计和编排更是紧密地贴合角色的身份特点与作品故事情节的设计,充分地发挥着当代舞动作设计的灵活性。这种创造性地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使舞蹈动作的编排与表现方式产生了新的进步,使舞蹈动作兼具风格化与个性化,增强了整个舞蹈作品的观赏性。使观者在观看舞蹈作品时可以充分地感受藏族舞蹈与当代舞的特色。

首先,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在优胜劣汰速度提高的当今社会,藏族舞蹈艺术作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一种,要不断地传承和创新,那么就理应在扎根中国宝贵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适当吸收当代舞艺术的精华部分。《远山不远》中无论是造型、动作、音乐还是舞美等一切有关于舞蹈的元素都进行优化,使藏族舞蹈的创作方法、舞蹈思维发生一定的改变,使传统的藏族舞蹈艺术加进更多的创新性。其编导在作品中用当代舞的精华来丰富藏族舞蹈,这更利于迎合当下的艺术市场,为传统文化传递一定的现代思维,顺应时代的审美变迁,有利于对中国舞蹈艺术发展规律的更深一步的探索,使藏族舞蹈的表达能够传递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新的话语。

其次,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也正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我们的文化正在与外来文化经历融合的过程,我们也在重新建构我们的文化体系。藏族舞蹈作为民族民间舞蹈的一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藏族舞蹈逐渐更具艺术魅力,当代舞作为引入国内的外来文化之一,同时又是中国舞蹈界现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创新性、时代性等使当代舞至今日在我国的舞蹈艺术市场上十分火热。当代舞对传统的藏族舞蹈有着很大的作用,但同时当代舞在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类似于藏族舞蹈这种中国本土的舞蹈艺术的影响。如若当代舞在中国想要持续存活于中国舞蹈界,那么脱离了中国本土的舞种如:藏族舞蹈,是必不可行的,只有把当代舞的触角深入中国本土;背靠民族文化,当代舞才会有美学和哲学的广度和深度,而中国舞蹈界希望的中国当代舞也是区别于西方的;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专属于中国的当代舞;是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印记的当代舞。

可见,藏族舞蹈与当代舞的发展正在不断推进,二者的创作与发展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同时一大批新的作品相继问世,昭示这一融合在曲折中不断前进,新的思维和新的文化正在发出着碰撞的声音,新时代的文化与传统文化,以及藏族舞蹈与当代舞的融合将是终极命题,不断为中国舞蹈文化探索着新的道路,舞蹈作品《远山不远》就是构成文化融合这片汪洋大海的一滴海水,又是藏族舞蹈与当代舞融合的一个成功的标杆,要以此为基础进行对舞蹈更深层次的探索。

结  语

在当今舞蹈界,许多舞蹈家们都潜心致力于舞蹈的创新发展,类似于《远山不远》这样的作品如雨后春笋。可见,舞种的融合在新时代是必要的,每个舞种在保持自己独特魅力的同时,不断地吸收包括其他舞种在内的文化精华,推动着舞蹈的发展、创新与传承。应当本着创新精神不断探索、不断创作、不断优化,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地解决、处理各种问题为中国舞蹈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粱岳鹏.藏族舞蹈文化特性与艺术价值略探[J].今古文创,2023.

[2]高源.藏族舞蹈文化特性与艺术价值略探[D].西北民族大学,2018.

[3]梁琪.舞蹈角色塑造方法与理论研究[D].吉首大学,2020.

[4]唐亮,苏鹏.舞蹈作品创作中舞美形式的功能与意[J].当代音乐,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