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段识谱能力的探索与培养

作者

章丽娜

慈溪市逍林镇镇东小学

【摘要】

识谱练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块重要内容,而小学低段是训练识谱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坚持循序渐进、由易入难的教学原则,采取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运用妙趣横生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喜欢上do re mi。

【关键词】   小学低段识谱能力   循序渐进   音乐实践   音乐游戏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它对于稍纵即逝的音乐的记录、保存、传播等提供了便利,是促进音乐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鉴赏音乐、学唱新歌、练习演奏和创作等学习活动都需要乐谱来加以表达,教会孩子们识谱,这无疑是授他们以“渔”。在小学6年学习中,小学低段(1、2、3年级)是训练识谱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在听觉的辨别力和记忆力方面都是发展得最快的阶段,牢固地掌握音高感,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长期以来,识谱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不喜欢识谱,觉得学习识谱枯燥乏味。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孩子do到si七个音都无法唱准,有的甚至出现了学生将do、re、mi等唱名念成1、2、3等数字的现象,学生识谱能力十分的薄弱。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低年级识谱能力的培养起着音乐大厦中基石的作用,那么在小学低年级应该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做为一线教师,笔者针对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归纳了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让识谱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小学低段学生理解力差,在识谱过程中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由易入难的教学原则,切不可操之过急。

1、先学节奏,再识谱

音乐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其中,音准是儿童最难入门的一个要素,而节奏相对比较容易。充分挖掘儿童生活当中的节奏:拍手、钟摆、敲打、摇曳、踏步等,学生学得开心,记得牢固,而且还易于掌握。所以在识谱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节奏先行的办法。纵向来看,当我们制定一个识谱教学计划时,可以在一年级时着重于节奏训练,为识谱视唱打好基础;横向来看,当我们视唱某一具体乐句或乐曲时,也可以先解决乐句或乐曲中的节奏难点,再填入音符进行视唱。

如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中的节奏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用朗读、击拍的方式训练附点节奏,然后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读,再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这样由节奏逐步过渡到音高,让学生自然流畅地地享受整个学习过程。

2、先学歌曲,再识谱

先识谱,后唱歌曲,难度比较大,学生普遍不感兴趣。《课标》中指出:“识谱要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用已学会的歌曲学唱歌谱。”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学生学会唱歌词就等于他们已经解决了歌曲中的音高问题,再让他们唱谱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学起来要轻松许多,有了成功的愉悦,自然而然就能树立起自信心了。

3、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于学习。如果难点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二册教材《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中里有一个大跳音程6 6,学生音准不太好把握。我就让学生借助柯达伊手势,反复练习,帮助把音唱准。这样难点先突破了,再识唱整首乐曲就会更容易。

二、多管齐下——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提高识谱能力

《课标》中指出“识谱教学必须融入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这意味着识谱教学就要跟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密切结合。

1、通过演唱激发识谱兴趣

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中遇到的困难。但是,不是所有教参中的歌曲都适合识谱教学,我们要分析学生的识谱水平,确定识谱曲目。歌曲选择的原则是要简单的,有趣的。

例如,一年级刚刚开始学习识谱,学生可以跟着老师逐句演唱,如第一册《国旗国旗真美丽》、《我有一只小羊羔》、《闪烁的小星》,第二册《小雨沙沙》、《数鸭子》、《两只小象》、《草原就是我的家》、《母鸡叫咯咯》、《海》、《云》、《乃呦乃》、《粉刷匠》等。以上歌曲的歌谱不仅要学生会唱,而且把它们背出来,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唱名音程感”。

二、三年级时,可以要求学生学完歌曲后自己跟着琴学习歌谱。如第三册《小麻雀》、《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小红帽》、《我的家乡在日喀则》、《不在麻烦好妈妈》、《我的小绵羊》、《金孔雀轻轻跳》,第四册《大树妈妈》、《郊游》、《卖报歌》、《哈里啰》、《两只老虎》、《音乐小屋》、《蜜蜂》,第五册《摇啊摇》、《草原上》、《原谅我》、《捉迷藏》、《钟声叮叮当》、《小乌鸦爱妈妈》;第六册《春天举行音乐会》、《顽皮的杜鹃》、《摇船调》、《我是小小音乐家》、《剪羊毛》、《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友谊花开万里香》等。

学习这些歌谱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如,学习《乃呦乃》时可以边听音乐,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的高低变化,然后,可跟着教师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学习《不再麻烦好妈妈》这首歌,师生用接龙的方式,用唱名唱一唱;学习歌谱《小酒窝》时,让学生找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是哪个音……

2、运用欣赏强化识谱能力

欣赏音乐最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乐曲的主题一般都具有歌唱性强、节奏鲜明、容易记忆等特点。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听主题、唱主题、背主题,这些手段都能诱发出他们对识谱的欲望,从而强化他们的识谱能力。

但是音乐书中有些欣赏曲目的主题演唱难度较大,教师可以结合图形谱画画旋律高低的变化。如《杜鹃圆舞曲》、管弦乐《小象》、《大象》与《公鸡 母鸡》等;有些主题虽然歌唱性强,但是由于节奏紧凑,且速度较快,或旋律起伏较大,教师可以让学生模唱旋律,如第三册中的《在钟表店里》、《小天鹅舞曲》、《鸟店》、《百鸟朝凤》,第四册中的《加伏特舞曲》、《狮王进行曲》、《新疆舞曲》,第五册《童年的回忆》、《牧歌》,第六册中的《匈牙利舞曲》;有些乐曲的主题比较符合低段孩子演唱,如第五册中的《草原放牧》、《船歌》、《小放牛》、《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第六册中的《春》、《赛马》、《红旗颂》等。  3、借用乐器辅助识谱教学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乐器演奏是进行识谱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第三册新教材中就已经出现了口风琴的学习和演奏。在选择器乐品种时,我们首先要考虑演奏技巧不是很高、便于集体合奏教学的乐器,如打击乐器、口风琴、竖笛、口琴等。

一年级一般以打击乐器为主,帮助学生解决节奏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演奏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准确的节奏概念,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二三年级吹奏乐器进课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识谱时出现的音高问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掌握这七个唱名并不难,难的是还要把握住这七个音的音高。

4、利用创编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这其中也包括识谱教学。在教学中,不要把识谱定位在唱着书上的谱子,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旋律,同时还要将写出的乐谱进行视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识谱能力。而因为是自己创编的旋律,学生就完全沉浸在乐趣之中,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创作,要简单通俗,低段一般2到6小节为宜,学生容易接受。例如:学习《四季童趣》,教师给学生6 1 2 3 5 6,六个音,用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组合创作4小节短曲。

三、独具匠心——让趣味游戏增强学生识谱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他们好奇、好动,最喜欢的是做游戏。笔者建议就从游戏入手,让学生在玩中学,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认识音符、时值和其他识谱知识,从而让他们更快地掌握音乐事物。

1、在游戏中认识音符

游戏1:“弹琴”

请4位左右的(根据学生认识的音符情况而定)小朋友戴上音符站在台前,请一位小朋友来“弹琴”, “弹琴”的小朋友唱到哪个音,哪个小朋友就得蹲下来,如唱的是mi,带mi的小朋友就得蹲下来,反应慢或错误就得下台,比一比哪个戴音符的小朋友能坚持到最后。这个游戏不仅考验戴音符的小朋友的反应能力,也在检查“弹琴者”音符认识和音准的情况。

游戏2:跳房子

教师可以在教室外的水泥地上画了许多格子,格子里写着7个音符。学生们下课就可以玩,一个同学唱另一个同学跳。

2、在游戏中认识音符的时值

游戏1:“配音”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时可以在唱唱、跳跳、听听、想想、画画中获得。教师按节奏表演“走”和“跑”的动作,并请学生帮教师同步“配音”。学生在教师表演的控制下有节奏地念读“走”和“跑”。然后让他们边说边表演,最后教师再出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游戏2:画一画

教师可以让孩子把各自听到“走”和“跑”的声音长短画出来。这样学生在直观的绘画中掌握了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时值的哪个比较长,哪个比较短。

3、在游戏中认识小节与小节线

游戏1:音乐小火车

认识小节与小节线时,我把一首歌曲比喻为一列音乐小火车,每一小节比喻为音乐小火车的每一节车厢,把小节线比喻为每两节车厢之间的门。2/4拍的歌曲是每节车厢有两个座位,4/4拍的歌曲是每节车厢有四个座位,3/4拍的歌曲是每节车厢有三个座位。这中借用形象事物来解决音乐知识,学生不仅易懂,而且记忆深刻。

4、在游戏中练习节奏

游戏1:“超级变变变”  教师在卡片中写了许多不同的节奏,然后请几位学生每人挑选一张并高高举起,至于上台学生的人数根据班级学生的能力而定。然后请班上其他同学念出节奏。念准确之后,台上同学“超级变变变”,他们改变站着的顺序,新的一个节奏又产生了,学生又可以继续练习节奏。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方便老师节约在黑板上书写的时间,而且可以产生大量的不同的节奏方便学生学习,还可以为学生产生无穷的乐趣,看看台上的同学会变呢,还是台下的同学会识读。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低段学生求知欲强、理解力差的特点,依据课标要求,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那么识读简谱不再会成为小学生难以逾越的高峰。

【参考文献】

①《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金亚文)

②宁波市基础教研网  《关于小学识谱教学的思考》  象山教科研中心  单森权

③《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王安国 吴斌)

④《儿童视唱入门》(李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