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建筑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
严磊
文山土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 663000
建筑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涉及多工种、多工序协作,施工现场管理的复杂性与系统性日益增强。良好的现场管理不仅有助于保障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同时也是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强化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然而,受制于管理机制滞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当前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仍面临诸多管理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化对策,以提升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一、建筑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施工进度与计划管理
施工进度与计划管理是确保建筑市政工程按时交付的关键。在项目初期,需结合工程规模、技术难度等因素,运用横道图、网络图等工具制定科学合理的总进度计划,将工程分解为多个阶段和节点,明确各工序的开始与结束时间。施工过程中,建立动态跟踪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进度协调会、比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偏差,及时发现延误原因。例如,某市政道路工程因地下管线复杂导致施工受阻,通过调整施工顺序、增加作业班组,有效挽回工期。同时,运用项目管理软件实时监控进度,针对突发情况灵活调整资源配置,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1.2 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
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质量控制方面,从原材料进场检验入手,严格把控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质量,对关键工序如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实施旁站监督,按规范进行质量验收。例如,桥梁工程中对桩基承载力进行超声波检测,确保基础稳固。安全控制上,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对高空作业、深基坑施工等危险作业区域加强防护。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如某高层建筑施工时,通过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实时监控塔吊运行状态,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1.3 材料、设备与人员的动态管理
材料、设备与人员的动态管理对施工现场高效运作至关重要。材料管理需根据施工进度制定采购计划,合理安排材料进场时间与存储位置,避免积压浪费。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材料进行台账管理,实时掌握库存数量和使用情况。设备管理方面,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塔吊、挖掘机等大型设备性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人员管理上,根据施工任务合理调配劳动力,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开展技能培训提升人员专业水平。例如,某大型市政综合管廊工程,通过搭建人员管理平台,实时掌握各班组人员出勤、技能情况,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准配置,提高施工效率。
2 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与执行力不足
部分建筑市政工程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缺乏详细的施工流程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和奖惩制度,导致施工过程中无章可循。即使制定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打折扣现象,管理人员对违规操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例如,一些小型工地未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使用不合格建材,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此外,管理制度更新不及时,无法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需求,且责任划分不明确,出现问题时各部门相互推诿,严重影响施工管理效率和工程质量。
2.2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薄弱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薄弱是施工现场常见问题。部分施工单位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如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安全网破损未及时更换等。在文明施工方面,存在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施工扬尘未有效控制、噪声污染扰民等情况。例如,某市区道路改造工程,因未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导致周边居民投诉不断,不仅影响企业形象,还可能面临监管部门处罚。同时,安全文明施工教育流于形式,施工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加了安全事故和环境问题发生的风险。
2.3 技术交底与工序衔接不合理
技术交底不到位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部分项目技术人员未将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标准详细传达给施工人员,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例如,在装饰装修工程中,因未明确墙面瓷砖铺贴的平整度要求,返工现象频发。工序衔接不合理同样突出,各工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存在窝工、返工情况。如某住宅小区建设中,水电安装与土建施工工序衔接不当,水电管线预埋位置错误,后期凿墙返工,既延误工期又增加成本,降低了施工现场管理的整体效能。
3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3.1 构建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体系
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需制定涵盖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详细标准和规范,统一施工流程和操作要求,确保施工过程规范化。同时,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 BIM 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提前发现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搭建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对人员、材料、设备、进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例如,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监测混凝土养护温度和湿度,自动调整养护措施。信息化管理还能实现数据共享,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施工现场动态,做出科学决策,提升管理效率和工程质量。
3.2 强化施工现场安全文化与责任机制
强化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标语宣传等活动,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氛围,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责任机制,明确项目负责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如某建筑企业推行“安全积分制”,对遵守安全规定的人员给予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奖品,有效调动了施工人员的安全积极性,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频率。
3.3 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协作效率
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和管理知识,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案例分析,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项目例会、建立跨部门沟通平台等方式,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例如,建立施工、技术、物资等部门的联合办公制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鼓励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方法,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整体效能,保障建筑市政工程顺利建设。
4 结语
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建筑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在制度建设、技术手段、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优化。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现场协调和过程控制,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管理难题,也有助于实现项目的综合目标。未来应持续推动管理方法创新,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绿色、安全的施工管理体系,助力建筑市政工程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建筑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3(05):52-55.
[2]李文君.《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市政技术,2022(10):87-90.
[3]张伟.《基于 BIM 技术的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研究》[J].建筑经济,2023(03):61-65.
[4]周丽.《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实践与精细化改进》[J].工程建设,2022(08):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