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理念下户外自主游戏材料的创新与游戏激发策略研究
白佳妮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第三幼儿园
摘要:在儿童教育的领域中,户外自主游戏作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正在日益受到幼儿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对此,本文基于儿童本位理念,分析了户外自主游戏材料的创新设计条件,并分别从构建真实生活场景、以项目为驱动以及关注儿童个体差异的角度探讨了户外自主游戏材料的游戏激发策略,以期为儿童户外自主游戏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儿童本位;户外自主游戏;游戏材料创新;游戏激发策略
引言:儿童本位理念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其成长需求[1]。户外自主游戏作为儿童探索世界、发展自我、增进社交的重要方式,其游戏材料的选择与配置,以及游戏过程的引导与激发,都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户外自主游戏材料中存在着单一化、成人化、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游戏激发策略也往往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因此,本文将从儿童本位出发,探讨户外自主游戏材料的创新与游戏激发策略。
一、户外自主游戏材料的创新设计条件
(一)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充足而丰富的游戏材料是一切游戏发生的前提保障,在室外游戏区有各种材料质地、大小、颜色不同的游戏材料可供选择,比如木质材料触感天然亲和、光滑,给人以舒服的温润感;塑料材料质地轻盈,比较坚固,便于携带,且不易断裂折损,不易损手;布料质地给人柔软舒适之触感。各类材质不同的游戏材料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触觉感知体验,在不同材质游戏材料的接触、感知下,激发并引发了他们对不同物质属性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二)强调材料的自然性和环保性
自然材料和环保是户外自主游戏材料选择的原则。自然材料是触手可及、富于创造性、安全且让人亲近的材料,让儿童在与这些材料的互动中发展探究天性与创造力,感受到大自然神奇和伟力,养成亲近自然,尊重自然的习惯[2]。选择可再循环利用的无污染材料,既会减少环境的污染,也可培养儿童环保意识,从小便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增强材料的可变性和创新性
可变性和新异性的游戏材料可以更好地激发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可提供一些可组合、可拆卸的游戏材料,如积木、拼图、磁性片等游戏材料,材料可根据儿童的意愿和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和拆卸,创造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还可以设置一些具备多种玩法的游戏设施,如多功能滑梯、旋转木马等,除传统的玩法外,还能根据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去挖掘其新玩法,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尝试、探索。
二、以儿童为本位的户外自主游戏激发策略
(一)构建真实生活场景,激发儿童游戏兴趣
情景模拟法主要是通过创设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真情景,如超市情景、医院情景、食堂情景、游乐园情景等,并在活动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不同的工作与生活情景。这种情景模拟法的创新之处在于游戏与生活的场景设计相结合,并不是局限于单纯的游戏,可以让儿童在游戏中学到实实在在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在开展情景模拟法时首先需要科学设计并准备游戏的场景。创设与儿童所处环境、生活现状所相近的真实化场景,这样就可以实现创设真实场景与虚拟儿童生活,所以教师在制作场景中应当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成长状况及其感兴趣点。其次应当给与儿童适当的教师角色,应该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性格特点的不同,为每个儿童分配相应合适的角色,安排相同儿童之间一同进行游戏。教师还应加强角色指导,要求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从而提高儿童的角色能力。例如在情景模拟超市的游戏场景设计时,教师可以购置商品模型、收银台、购物车等,从而设计情景模拟超市游戏的场景。在角色分配时,教师还应主动联系不同儿童之间可以合作共同进行游戏,让孩子之间相互协商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及时对幼儿的游戏行为给予回应,对幼儿游戏的技能进行表扬,找出存在不足之处,促进他们提高游戏能力。比如,在模拟餐厅游戏中,教师可以关注幼儿之间在游戏时是否能分工合作,对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赞赏,同时对在分工合作上有困难的地方给予指导。
(二)以项目为驱动,促进儿童深度探索
项目式学习策略是儿童围绕特定的项目进行学习和工作,并通过具体问题解决或在成果展示过程中带动儿童的深度探究和合作式学习、游戏化的团队合作学习策略。项目式学习策略的设计体现的核心是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借助具体的项目任务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和创造能力,引导儿童对具体项目进行深入探究[3]。教师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策略时首先要设计和规划项目,设计的项目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等素质加以衡量,以具有挑战性、又具可行性的具体项目为主。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环保小卫士”的项目任务,组织儿童根据实际户外自主游戏中的垃圾收集、种植花草苗木等,培养儿童热爱环保、敢于动手的实践意识。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儿童分组成团组并做好团体合作。成立团组时需要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和自身能力等特质进行选拔,尽量让每个团组都能实现项目目标。与此同时,在开展项目时教师要指导儿童明确各自的分工职责、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例如“环保小卫士”这一项目需要儿童分工,根据儿童不同兴趣与自身能力特点,选择具体任务——收集垃圾、种植花草苗木等。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儿童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挑战,如个人兴趣不强或能力无法满足项目需求等。儿童的项目研究要允许儿童去面对问题,在自己探究及小团队之间探讨研究中去解决问题,同时老师还要让儿童对实施过程的项目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及总结,让儿童学习经验并提高自己的问题探究能力和解决能力。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儿童可能会出现垃圾分类出错、所种植的植物长不活等情况,老师可以以问题的角度引发儿童去讨论研究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关注儿童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游戏指导
个性化支持策略是指教师围绕儿童个体差异开展游戏的支持教学策略,即教师尊重儿童个体的个性发展,以儿童喜欢的玩、开心地玩、感兴趣的游戏为出发点,遵循儿童的兴趣进行个性化材料支持,支持儿童选择多样化和真实的游戏材料。教师在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围绕个性支持策略主要承担游戏环境观察与分析的责任,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关注儿童游戏行为,了解儿童游戏兴趣与能力水平,依据观察了解制定个性化游戏支持策略。例如,教师对儿童游戏的观察内容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察儿童在游戏的选择与呈现中,儿童的游戏选择情况、游戏行为表现、合作游戏等等;二是观察儿童在游戏参与过程中与其他儿童的游戏合作与交流情况。通过观察了解与分析儿童的游戏行为和游戏能力、兴趣与特点,为后期游戏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支持奠定基础。在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据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社会能力与游戏环境,提供与儿童年龄结构相匹配、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游戏材料。针对儿童游戏行为和游戏能力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策略具体游戏,创设出不同职业角色区域,并向幼儿呈现一定数量游戏道具材料。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教育观念的变革与游戏技术的持续升级,户外自主游戏将充满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特点。以本体化儿童为主体的户外自主游戏激发策略既重视游戏好玩、有挑战等特征,更重视教师对游戏的引导与支持,教师在运用游戏激发策略的同时,应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关注儿童兴趣的个性化差异,应以培养其自主性、创造性、合作能力为主线为儿童提供个性化游戏。教师应兼顾游戏的趣味性、多样性,促使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玲,胡琴.儿童本位理念下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以户外自主游戏为例[J].新班主任,2024,(35):18-19.
[2]程志娟.自主游戏拥抱自然——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J].天津教育,2025,(06):177-179.
[3]官伙金.“儿童本位”理念下的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4,(2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