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沧州市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

作者

梁少祯 范亚楠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 沧州 06210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高效对接,切实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有效地形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审视与推进市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主要聚焦于十个方面着力系统性推进。

一、着力推进核心景区建设,誉满天下

市现在需要持续性实施大运河文化带核心景区的建设与培育,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吸引物体系。

建议以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为核心,着力推动——“中国大运河非遗之城”城市名片的创建及宣介,建议在大运河文化带丰富载体的同时,打造大运河非遗传习主题游园,呈现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美好景象,培育和展示大运河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与传播体系。

二、着力推进特色线路提升,精益求精

目前的市,尚不具备打造区域中心式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现实条件,但是可以着力打造全域旅游试点、特色旅游城市和特色城镇。持续推进“大运河四季踏赏之旅”、“大运河亲子研学之旅”、“慢游康养休闲之旅”、“‘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之旅”、“沧海湿地休闲度假之旅”、“一眼千年铁狮访古之旅”、“千年古县文化访古之旅”等线路品质提升。

三、着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百花齐放

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空间尚大,须着力推进乡村旅游 文旅农融合的实践。

协力实施“和美乡村”典型工程、“一村一品”项目工程、特色农副产品“后备箱”工程、乡村特色民宿标准化建设工程等等。打造乡村旅游明星点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培育一批产业名村、文化名村、非遗名村、美食名村、工艺名村、网红名村等乡村旅游集群。推进“农事活动 + 文旅”“中华鸭梨 + 文旅”“冬枣 + 文旅”“金丝小枣 + 文旅”“冬菜 + 文旅”“特色有机蔬菜 + 文旅”等文旅农融合,发展共享经济,持续性做强乡村旅游存量,规范乡村旅游发展增量,推进共享农庄、创客基地、数字牧民等文旅农融合旅游发展新业态。

四、着力推进交通文旅融合发展,珠联璧合

多方协作推进交通文旅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旅游景点通达能力,借助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契机,充分发挥交通对文化旅游的先行引领作用,构建“路景融合 + 节点合理 + 特色鲜明 + 功能丰富”的交旅融合发展新格局,达到“旅游点的互联互通,旅行线的便捷畅行,文旅面的外畅内达”效果,实现交旅融合新面貌。

五、着力推进旅游节事繁荣,精彩纷呈

市要在国际武术节、杂技艺术节的基础上,持续性打造《诗经》文化节、火锅鸡节、大运河梨花节、大运河桃花节、沧海冬枣节、音乐节、赶海节等节庆活动,丰富内容和载体,锚定目标群体,精准营销。

依托这些节事活动和大运河文化带的基础设施,可整体打造形成以《诗经风华》、《武林风华》、《镖不喊沧》、《徐福东渡》、《千童史话》、《铁狮传奇》、《一代文宗纪晓岚》、《好人》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新名片。同时推进小剧场和沉浸式演艺新空间布局,融入南川老街、坊、园博园、非遗传习馆所等,打造沉浸式、体验性、场景化的文旅产品,塑造富有代表性的“ + 演出”新业态。

六、着力推进导游队伍素养提升,精英荟萃

要持续不断地高度重视导游队伍的建设和素养提升,着力在地方文化专题、导游词创编、导游服务礼仪、现场讲解示范引领等方面开展深度培训,有遴选、有侧重地组建一支中外文导游兼备的“召之即来、来即能战”的导游精兵之旅,为广大游客特别是重点游客群体提供更为优质、更加专业的服务。

七、着力推进城市品牌营销,美名远播

城市品牌是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是城市文化、历史、产业、风貌等方面的高度凝练的表现。我们已经凝练出了“河海狮城,文武”的城市品牌,可以借助旅游节事活动的载体,抓住“流量经济”时代特征,充分运用时兴媒体引流推广,发挥市县各级文旅系统的引领作用,开展短视频营销、故事营销、话题营销、事件营销,培育地方网红,适度奖励性推动全民短视频营销,强化年轻客群黏性,尝试性多方打造网络爆点和潮点,形成阶段性的爆发式增长营销效应。

八、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焕新升级

通过“文旅 + ”“ + 文旅”等方式,与和县域优势产业融合,构建多元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将文旅元素植入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通过“白酒产业 + 文旅”为引领,发展工业旅游;通过“北斗大数据产业 + 文旅”为引领,发展科技旅游;通过“大运河非遗 + 文旅”,发展研学旅游;通过“中医药 + 文旅”为引领,发展康养旅游等,上下同欲,构建大文旅产业集群。

九、着力推进旅游客源体系深度构建,心驰神往

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中心城区城市更新的契机,协调资源,全力推进石衡沧港城际铁路、津维高速铁路、曲港高速、邯港高速工程进度,为进一步提升南来北往、东连西接通达度注入强大动力,并前瞻性谋划和涵养旅游客源市场。

借助既有、在建和在研网络通道与交通基建项目,谋划深度文化旅游联动,深耕京津冀、鲁、晋、蒙等近程客源市场的基本盘,精准拓展沪宁杭、东北、鄂豫皖等中程客源市场,积极开发粤港澳大湾区、西南、西北地区的远程游客市场,持续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的文旅推广品牌。

依托国际武术节、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合作论坛等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主动对接国家相关部委、省相关厅局委办,优化入境旅游政策和便利流程,积极拓展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客源,促进入境旅游健康发展。

十、着力推进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游

美丽宜游胜地,需要有优质的环境包括营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综合支撑。以常态化“创城”为契机,围绕文化旅游六要素优化服务流程和细节,以游客需求为中心和导向,推进城市更新实施过程中 Citywalk 街区打造,进一步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品质并丰富其内容与载体,创新“沧韵美食”“沧宿有馨”“有礼”“沧娱有乐”等旅游要素供给体系,统筹兼顾推进青年友好型、适老型、残疾人友好型等环境改造,打造具有“特色、特点”的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热情好客、周到贴心的旅游环境和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会人文环境,给来沧游客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

总之,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市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文旅发展的关联带动作用,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加大文旅执法力度,规范文旅市场秩序,着力推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新篇章奋力前进。

参考文献

[1] 石培华 . 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路径 [J]. 当代贵州 ,2023,7(29):80.

[2] 高军波 , 管玉洁 . 高品质旅游目的地理论内涵及定量测度——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 [J]. 河南科学 . 2024,42(03):421- 429

[3] 王远, 汪志强, 吕丹妮. 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研究[J].西部旅游 . 2024(03):99- 101

作者简介:

梁少祯(1983—8),男,河南郏县人,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地域文化,旅游服务与管理。

课题项目:省市科协 2025 年科技创新立项课题《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CZKX 202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