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探析与优化路径
梁小瑜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摘要:在教育革新的洪流中,“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核心趋势,正深刻地影响着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它主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相互融合与有机统一,目的是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初中历史肩负着传递历史文化、培育人文素养的重任,更应该积极回应“五育融合”的号召,寻找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五育融合;初中历史;跨学科学习
引言: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机融合,指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解决问题,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将跨学科主题学习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拓展历史学习的内涵与方式,还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增强他们的历史思维与人文素质。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点
(一)综合性与整合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将历史与其他学科(例如地理、政治、艺术、科技等)的知识融合,构建出全面的学习体系。例如,在探索古代文明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地理知识来探讨文明成长的地理背景,同时借助艺术知识来鉴赏古时的文物与艺术创作。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传授历史知识,还致力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的全方位融合。通过跨学科学习,旨在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人文素质、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
(二)实践性与体验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来探究历史问题,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遗址,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环境中扮演角色,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和决策过程,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开放性与创新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限于历史课本,它广泛覆盖社会、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为学生开辟了宽广的学习天地。教师们被鼓励运用创新的教学策略(例如项目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来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例如,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以分组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整合学科资源,设计综合性主题
教师应深入探究历史与其他学科(例如地理、政治、艺术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精心策划包含跨学科元素的学习主题,旨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全面提高其综合素养。以“丝绸之路”的学习为例,教师可围绕“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活动。在这一主题下,学生不再局限于单纯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贸易路线,而是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深度学习。他们可以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探究地理环境对贸易往来的影响;借助艺术知识,欣赏丝绸之路上的精美文物和艺术作品,感受不同文化在艺术领域的交流与融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丝绸之路的文化魅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绘制详细的丝绸之路地图,标注出重要城市和贸易节点;鼓励学生制作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手工艺品,如仿制胡人俑、绘制敦煌壁画风格的画作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并且增强他们跨学科的应用技巧和整体素质。
(二)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实践体验
通过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为学生搭建起一个模拟或实际的历史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体验,是一种极具实效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这种方法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仿佛让他们穿越时空,亲历历史的洪流。在学习“古代战争”时,组织“古代战争模拟”活动便是一个绝佳的范例。学生分组扮演将领、士兵、谋士等不同角色,全身心投入到模拟战争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深入了解古代战争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还能深刻体会到战争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巧妙结合体育知识,开展古代军事技能的训练,像射箭、骑马等项目。在训练的进程中,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团队合作的技巧也获得了充分的磨练。这种跨领域的实际学习,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界限,使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为他们的全面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鼓励创新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重要使命,应大力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这种鼓励不仅能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还能为他们的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开展实验探究等活动,全方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以“工业革命”为主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工业革命对现代世界的影响”研究项目。学生需要独立自主地设计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步骤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广泛收集资料,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最终撰写出严谨的研究报告。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科技知识,深入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创新,以及这些创新如何深刻地改变了现代社会。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从多方面审视问题,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这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增强解决问题的技巧。
(四)融入德育元素,强化价值观引领
在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融入德育内容,利用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探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在学习“抗日战争”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抗战精神传承”主题活动。学生通过参观抗战纪念馆、采访抗战老兵等方式,了解抗战历史,感受抗战精神的伟大。此外,通过劳动教育的融合,安排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和社区服务等实际活动,以培育他们的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抗战精神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从而唤起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
结语:
在“五育融合”的广阔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是一次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刻转变。它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将历史知识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学习空间。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得以在真实或模拟的历史情境中探索、发现与创造,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在无形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小芳.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实践[J].亚太教育,2024,(18):165-167.
[2]刘英.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16):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