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动:唱响家园共育的“合奏曲”

作者

徐青青

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幼儿园 210012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幼儿教育不光是幼儿园的责任,家庭对幼儿的教育和影响同样重要。因此,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紧密配合。我在班级家园共育的实际工作中,为帮助家长提高家园共育意识,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的保教工作中,我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的家园共育活动,加大幼儿园、班级和家庭的合作,构建家园共同体,有效地推动孩子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实施策略

一、合而有致: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在幼儿教育方面一直不被太多家庭和家长关注。众多家庭和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给儿童玩的地方,就是孩子的看护所,儿童在幼儿园不用学什么,家长也不重视3-6岁儿童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只认为吃饱穿暖即可。但实际上,3-6岁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时期,对幼儿开展基础性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是儿童在各智能飞速发展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引领幼儿对周围事物环境的认识、丰富生活学习经验、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和成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合而有理: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问题性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都作为幼儿的教育主体,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和配合、支持,同步协调地共同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在往的家园工作中,常出现以下集中情况:

(一)家、园教育观念不统一

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很多家庭重点对孩子进行智力的培养,忽略幼儿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弱、生活学习习惯差的情况。而幼儿园是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对幼儿进行科学全面的培养,注重孩子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培养,这些能力与习惯的养成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对幼儿后期学习奠定了基础。长期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观念的对立,也是幼儿园家园共育出现矛盾的原因之一。

(二)家、园地位不平等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只是让孩子玩的地方,幼儿教师就是哄好孩子就好,不是专业的教师。还有幼儿园“卖的”是“服务”,幼儿园是服务机构,幼儿教师就是服务员,孩子入园就是为了享受服务。更有甚者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教育就是幼儿园、就是老师的事,和家长无关。真是有这么多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观念,导致家长不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不尊重幼儿教师,不尊重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等情况。此外,还有些幼儿教师在开展工作时,很少顾及家长的感受,只是一味地要求家长配合,很少向家长明确告知班级开展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导致家长不理解老师开展活动的原因和意义,长久以往便会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存在矛盾和分歧。

(三)家、园沟通不专业

在家园之间的沟通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往往在沟通的过程中,只沟通存在幼儿表面发生的情况,如:午睡、进餐、自理能力等。通常在沟通时,也只是将事件的陈述,缺乏教师的观察、分析与思考,导致家园之间沟通只是泛泛而谈,对家长没有进行科学的、专业的育儿指导。也正是由于沟通不全面,导致家园之间长期无话可说,家园之间缺乏交流,家长不配合班级工作的事情时有发生,进一步制约了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

三、合而有力: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效实性

合而有力的家园共育,能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园要依据自己的

幼教专业素养,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在家园之间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家园共育的意识,积极提升家园共育的效果,让家长有目的性地开展教育时间活动,让幼儿成为家园之间最大的教育受益者。

(一)有效沟通,统一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想纸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提供家园之间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是家园共育一致性的首要保障。在以往家园沟通工作中,主要利用入离园时间与家长简单沟通,或采用“一言堂式”家长会形式来进行,这些被动的沟通形式让家长感受不到参与感,家园共育的深入开展和家园有效沟通也受到了限制。因此为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距离,消除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距离感,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设置了不同形式的沟通平台,例如:每月家长约谈、教育大家谈、家访、家长沙龙等。采用家长预约制,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近班级,和教师一起交流探讨科学的育儿方法。

(二)巧用资源,平等对话

陈鹤琴先生说:“家庭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如果说幼儿园教育是阳光,那么家庭教育这是那丰沃的土壤。”由此可见,幼儿的成长既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平等对话,携手合作,才能让幼儿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要想给别人半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师,更该如此。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的个人素质、职业素养都对孩子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地作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的素质再不断的提高,更多家长会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教师也会收到来自于家长关于育儿知识的问题,这就更需要教师要有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帮助家长答疑解惑,赢得家长的信任。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多学习专业知识,多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并且认真观察幼儿,学会反思,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虽不像幼儿园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但是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幼儿的成长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谐的家园关系,家园之间的合力,更有利用幼儿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家园之间地“独唱”共奏为“合奏”,用“合奏”之声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文聪.家园共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2018,(45):20-21.

[2]李峰.对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研究[J].才智,2018,(34):27.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