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化习作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熊奇
重庆市开州区高桥镇中心小学 ,4054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至关重要却又难以突破,但传统习作教学往往存在目标大而空、素材陈旧、指导笼统、反馈滞后等问题,习作质量难以提升。以其“短、平、快”及聚焦精准的优势应运而生的微型化习作教学兼以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课堂活力,革新着传统习作教学弊病,为课程改革助力。本文深入探究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涵盖引导激发写作兴趣、精准定位习作目标、深入挖掘习作素材、探究多元化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旨在为提升习作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助力学生习作素养进阶。
关键字:语文教学 微习作
一、引言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微型化习作教学以其精准、高效的特点,将习作知识技能拆解成微小、独立且具逻辑关联的单元,具备目标明确易达成、内容简约不繁杂、教学灵活时效强、反馈迅速促提升的特点,契合小学生认知规律,扭转了传统习作教学弊端,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提供有效途径。
二、微型习作教学内涵和特点
微型习作教学是一种精细化的习作教学理念和方式。它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依据学生认知,将复杂的习作知识体系、写作技能和写作过程,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拆解成微小、关联紧密的教学单元。其特点显著:一是目标精准,具体且分层递进,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按阶段提升;二是内容短小精悍,篇幅简短、重点突出;三是教学灵活高效,时间灵活,形式丰富多样;四是反馈迅速,批改及时指出问题,针对性强。因此,微型习作教学的有效实施能能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减轻畏难情绪,助学生即时改进,切实提升习作能力。
三、教学实践应用策略
(一)注重引导,激发习作兴趣
教师可以将微习作可作为课堂的“美味快餐”。注重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反复运用,如在教授新课前,依据单元人文主题结合当堂课文主题安排课前微习作。如学习《慈母情深》,先让学生用 5 - 10 分钟写一段自己成长生活中伟大母爱的具体事例体现,不要求篇幅长,但要真实发生的真情实感。这既能快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又能自然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对母爱的体会深入文本,实现课内外衔接。
(二)精准定位,细化目标层级
教师要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不同年级微习作要求,分层设定目标。如低年级侧重词句通顺,高年级强调篇章结构与立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调研班级学生写作水平,结合学生所处年级、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将习作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单元、每一堂课。为基础薄弱学生制定字词积累、简单句写作目标,为学有余力学生规划深度立意、创意表达目标。
如写记叙文,分设开头、中间、结尾技巧目标,第一阶段聚焦习作的开篇,让学生学会用“开门见山”“引用佳句”“设置悬念”等开笔方式写好文章开头;第二阶段让学生练习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设定目标为让学生写清事情过程,学习用如“最初、然后、接着、后来”等叙事承接词理清叙事顺序;后续阶段再围绕比喻、排比等修辞刻画事情经过,通过运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逐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提升写作技能。
(三)贴近童心,挖掘习作素材
做好微习作教学,解决好学生习作素材匮乏问题是关键。言之有物方为贵,教师要深入做好微习作素材发掘工作,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阅读、影视动漫等多方面着手,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校园里的课间游戏、课堂趣事,家庭中的聚餐氛围、宠物萌态等诸多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源泉。如日常观察,记录校园中同学的课间活动、课堂上老师的独特讲解、家里宠物的有趣习性,引导学生留意细节,用笔记下瞬间灵感;如生活启发,喜欢的影视作品、热门歌曲动人歌词、时事热点新闻评论,让学生从视听冲击、社会百态里找话题,探讨背后的故事,抒发内心的感受。如关注家庭日常,家庭的一次远足、召开家庭会议经历、周末的大扫除、与宠物的互动等温馨场景,都可以成为习作素材。
(四)多元互动,优化习作评价
新课标指出,习作的多元化评价能使学生写作主动性增强,能让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还能让语文教学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活跃。而作为写作教学新路径的微习作拥有篇幅短小、形式灵活的显著特点,而与之适配的多元化互动评价体系显得至关重要。教学中从多主体、多维、多样角度赋能教学,优化评价指标,能切实快速反馈学生的习作水平,持续为微习作教学注入活力,及时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潜能,助力学生写作素养迈向新高度。
1. 教师评价要全面且精准。
教师批改习作时,不仅要指出问题,更要用赏识教育,圈出好词好句,评语多肯定,精准点出好词好句、细微进步,委婉提修改建议,如“这句排比用得生动形象,要是动作描写再多点就更棒啦”“这个四字词用得恰到好处,很显文化功底,也为文章增色不少,要是结尾再简洁有力些就完美了”。
2.学生自评培养反思习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微习作中从核准习作基本要求、反思习作创造过程、检查习作具体内容、思考习作改进方法等方面进行习作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制定并填写自评表,让他们发现自身进步与不足。
3.生生互评激发竞争与合作。
教师组织开展互评活动,分组讨论互评能汲取多元思路;使学生相互学习,拓宽写作视野,还可依据评价量表打分、评选“最佳小评委”,激励学生认真参与评价。
总的来说,评价是促进习作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思考做好以下几点:课堂即时评,抓住生成瞬间,教师口头表扬、同学鼓掌激励,及时强化优点;线上互动评,借助网络平台拓展时空,打破课堂局限,学生随时交流、修改;建立成长档案袋,收录各阶段微习作,直观呈现成长轨迹,让学生感受进步力量。
四、结语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纵观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写作一直是语文学科的重难点。而微习作作为一种新兴的写作训练形式并以其展现出来的习作特点、优势正逐渐融入语文课堂,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它贴合学生学习规律与时代需求。在语文教学中微习作策略的有效运用,能够精准聚焦学生习作需求,有效点燃学生写作热情,逐步提升写作功底,为语文习作教学开辟新路径。这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深入探索与实践。这也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优策化略,充分发挥微型化习作教学效能,切实培养学生自作水平,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