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视域的中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策略之研究
王海燕
通河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摘要:“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应以“社会主义价值观”育人,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优化,推动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在此背景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为中职教育体系优化重要目标。对此,本文将对协同视域下中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策略进行研究,围绕“资源协同”、“方法协同”、“评价协同”,探索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激励机制建设的策略方法,提高中职思政课实践质量,推动中职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关键词:协同视域;中职;思政课;一体化
引言
“思政课”主要是指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以“协同”为视角,推动中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能够提升中职思政课的层次性与递进性,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还能调动多元教学资源,增强人才培育效果。但是,在实践阶段,部分教师对协同视域下中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策略方法了解不足,并未充分调动多项资源或采取协同式的教学手段,导致一体化建设效果欠佳。由此,探索协同视域下中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策略尤为必要。
一、协同化教学资源,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协同化教学资源”是协同视域下中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石。实践策略要点包括:一是跨学科融合。“跨学科融合”强调将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多元教学主体。以“跨学科融合”为导向,首先,思政教师需与数学、美术、语文等学科教师充分交流,了解教学进程及内容,筛选引入其他学科教学内容与方法,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其次,思政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科教师深挖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嵌入讲授“思政内容”,多元“思政教学”主题的同时,让学生以学科内容为媒介吸收“思政知识”;二是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强调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延伸思政教育路径。以“家校合作”为导向,首先,思政教师需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热门社交平台,搭建与家长的沟通渠道,以便及时获取学生成长数据,告知家长学生学习进程与综合素质成长状态,为家庭教育提供信息支持。其次,教师需组织定向“家庭教育活动”,围绕学生“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方面成长状态,选定活动主题,如,“父母我想对你说”、“如何分辨网络信息”等,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强化家长“思政教育”价值;三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强调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融合。以“社会实践”为导向,教师需以“思政教学内容”为导向,确定社会实践主题,常见社会实践主题包括“读历史,感革命英雄纪念碑”、“尊老爱幼,敬老院一日活动”等[1]。
二、协同式教学方法,优化一体化教学模式
“协同式教学方法”是协同视域下中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灵魂。实践策略要点包括:一是课前家校协同。在课前阶段,思政教师可借助微信、钉钉等线上平台,向学生、家长传输课前预习内容、思政学习资料等,引导家长指导学生学习,为课堂学习夯实基础,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二是课中创新教学。在课堂阶段,思政课程内容具有抽象性、枯燥性等特征,教师需避免采取“讲述式”的教学方法,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将“思政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项目”或“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探索“项目”或“案例”的过程中理解“思政内容”。同时,思政教师可借助多媒体、AI等技术,引入视频、动画、音频以及图片等内容,创设课堂情境,渲染生动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项目”或“案例”探索兴趣,提升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三是课后上下协同。“课后上下协同”主要是指“线上”与“线下”的协同,教师可将课堂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案例资料”、“活动成果”、“课堂表现数据”等,整合上传至“线上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巩固学习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包括“课后调研任务”、“感悟撰写任务”、“观点讨论任务”等,减少书面作业任务,予以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2]。
三、协同性教学评价,完善一体化激励机制
“协同性教学评价”是协同视域下中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实践策略要点包括:一是多元评价主体。思政教师需将学生、家长、学科教师等皆视为评价主体,通过协同多主体的方式,构建多方位、多维度的评价结构体系,嵌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等活动,提升思政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与公平性;二是多维评价内容。思政教师需遵循“多维度”原则,设定评价指标,常见指标包括:知识掌握度、创新能力、思想道德观念、实践能力等。由于评价指标具有抽象性特征,思政教师可以“实事”或“实际”等为参考评价学生,如“考试分数”、“日常行为”等,同时,依据学生个体成长目标,个性化划定各评价指标的分值占比,以提升评价针对性;三是多样评价激励。思政教师需以“评价成果”为依据,予以学生物质激励,重点表扬进步学生,以强化激励效果。同时,教师可特别设定“隐藏激励”,即:隐藏性评价指标,如,“日常帮助同学”、“家长配合度高”、“活动任务延伸完成”等,以“周”或“月”为单位,公布获取“隐藏激励”的学生名单,予以针对性的物质或精神激励,如,“满足一个小愿望”等,让家长配合完成物质或精神激励,借以激发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强化激励效果[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协同”为视角,在落实中职思政一体化建设时,应当以“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为围绕,重视“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一体化激励机制”的构建,重点把控“跨学科融合”/“家校合作”/“社会实践”等方法,掌握“课前家校协同”/“课中创新教学”等教学思路,把握“多元评价主体”/“多维评价内容”等评价方式,协同多教学主体,提高协同视域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江伟,燕智文. 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挑战与破解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6):32-35.
[2] 苏凯. 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实归因、问题指向与提升路径[J]. 广西教育,2024(36):37-41,56.
[3] 伍思敏.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建设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4(5):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