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模式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洪桂琴
云南省宁蒗民族中学674300
一、教学主题
基于 PBL 模式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国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o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并理解多篇与主题相关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过零丁洋》《岳阳楼记》《示儿》等,掌握作品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o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阅读方法,分析不同作品中所展现的古代文人爱国情怀的共性与个性,提高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o通过 PBL 模式的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o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收集、整理、筛选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能撰写简单的阅读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o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人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o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群文阅读,确保学生能深入理解各篇文章的内涵。
o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 PBL 模式的操作流程。
2.教学难点
o如何引导学生透过作品的语言、意象、情节等深入挖掘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并能从不同维度对其进行评价和比较。
o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避免小组合作中出现个别学生主导或个别学生不参与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
采用 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等,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o选取合适的群文阅读材料,包括文本、相关的文学评论资料等,并制作教学课件。
o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
o划分学习小组,每组 4-6 人,并准备小组评价表。
2.学生准备
o提前预习指定的群文阅读作品,尝试找出其中表达爱国情怀的语句和段落,并标记自己的疑惑之处。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o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体现爱国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历史上的爱国场景、英雄人物的事迹等,引发学生对爱国话题的兴趣。
o提问:“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一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么古代文人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国之情的呢?”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问题呈现
o教师展示本次 PBL 项目的核心问题:“中国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在不同作品中有哪些表现形式和特点?这些表现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
o同时,向学生提供一些辅助性问题,如:
o不同作品中作者是如何描写爱国场景和人物的?
o作者的写作背景对其爱国情感的表达有何影响?
o古代文人爱国情怀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有何异同?
o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记录下小组的问题和初步想法。
3.阅读与资料收集
o各小组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问题,深入阅读群文资料。
o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与古代文人爱国情怀相关的资料,如历史背景资料、文学评论、学者的研究成果等,以拓宽自己的思路。
o教师巡视各小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学生的阅读和资料收集过程顺利进行。
4.小组讨论与探究
o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和收集到的资料,展开讨论。
o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从作品的语言风格、艺术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分析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
o各小组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报告,内容包括对问题的分析、小组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数据或实例等。
5.成果展示
o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向全班同学介绍小组的研究成果。
o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
o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点评,将讨论的重点引导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爱国情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6.总结与拓展
o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古代文人爱国情怀在不同作品中的表现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o引导学生将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与现代社会相联系,鼓励学生思考在当今时代如何践行爱国精神。
o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心得,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小论文,题目可以是 “从古代文人爱国情怀看当代中学生的爱国行动”。
七、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
o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包括发言的积极性、倾听他人的态度、对小组任务的贡献等,通过小组评价表进行记录。
o关注学生在阅读和资料收集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能熟练运用各种资源,是否能有效整理信息。
2.结果性评价
o对小组的成果展示进行评价,主要从问题解决的完整性、观点的创新性、报告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打分。
o对学生的课后小论文进行评价,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语言表达、思想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PBL 模式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群文阅读和小组合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建议,为下一次教学提供经验。
九、教学资源
1.文本资源:选取的多篇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2.网络资源:文学网站、历史资料网站等,方便学生查找资料。
3.多媒体资源: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过程。
十、注意事项
1.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2.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要以鼓励为主,同时引导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3.提醒学生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权威性和可靠性,避免引用错误信息。
以上教学设计以 PBL 模式为基础,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引导高中学生深入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将阅读、探究、讨论、展示等环节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多方面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