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转化”视域下茶旅融合驱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宋央璐 陈扬 徐可 陈佳琦 童银辉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摘要:在“两山转化”的战略视域下,茶旅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机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总结全国各地茶旅融合实践成功案例,深入剖析茶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通过筑牢规划支撑根基、建立资源产业链路、实现品牌市场拓展以及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等策略,探讨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两山转化;茶旅融合;乡村振兴
一、引言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而茶旅融合作为“两山转化”理念下的一起成功案例,对于推动乡村振兴起到重要作用。
二、“两山转化”视域下茶旅融合促振兴的路径策略
本文将“两山转化”理论引入茶旅融合促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之中,从规划、资源、品牌、机制四个关键要素解读茶旅融合式发展产业在筑牢规划支撑根基、建立资源产业链路、实现品牌市场拓展、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过程中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
(一)筑牢规划支撑根基
政府作为茶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引领者,为避免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要优化茶旅各环节的规划配置[ 刘智.浅谈乡村振兴视角下茶旅融合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南辰龙关碣滩茶庄园为例[J].茶业通报,2025,47(01):22-26.],秉持前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不同阶段的规划制定,提升乡村经济效益。
政策支持层面,除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外,还可设立茶旅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对重大项目和创新型企业给予资金扶持;简化项目审批流程,为茶旅融合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出台相关保障茶旅融合的政策或规定,并予以监督实施与优化。在部门协作上,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农业农村局、文旅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参与的茶旅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金、项目审批等问题,实现信息互通、工作协同。
“两山转化”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振兴需要政府主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把握航向。[ 刘桐,王晶,陈建成.“两山”理论与乡村振兴的共通逻辑及实践路径[J].老区建设,2024,(11):43-52.]只有因此奠定良好基础,才能打造乡村振兴的新道路。
(二)建立资源产业链路
资源整合与产业发展是“两山转化”视域下发展茶旅融合的重要基础。其主要从“三产”——一产提质、二产增效、三产赋能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确保所选用的茶叶符合高品质标准,保证所发展的产业实现高效效率,从而带动乡村振兴。
一为提质。通过建设生态茶园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性诱剂,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茶叶无公害和生态环境平衡。生态茶园可发展无接触化观光旅游业。同时,开展茶树品种改良,选育优质品种,实现因地制宜。
二为增效。鼓励茶叶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研究精深加工技术,如超微粉碎技术制速溶茶粉、发酵技术制茶酒等;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加强茶叶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增加附加值,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延伸产业链。
三为赋能。打造茶旅融合式发展综合体,开设茶艺培训课程和讲座,提供茶文化体验;建设茶主题民宿,发展茶文化博物馆和茶艺表演馆,定期举办茶艺表演;建立茶叶交易市场,提供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方便游客购买,也为当地茶农和企业提供销售渠道。
(三)实现品牌市场拓展
“合作伙伴以茶会友;师徒结对以茶见证;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厚,是值得挖掘的宝贵文化遗产”[ 薛馨.茶旅游与茶文化互动发展的产业策略[J].福建茶叶,2023(10):53-55. ]。茶文化源远流长,创新茶文化品牌,开拓品牌市场是茶旅融合的重要手段与必由之路。
通过将茶场、茶园共富车间等建筑特色、茶神祭祀等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内涵,邀请专业品牌策划团队,根据当地特色设计具有辨识度和文化韵味的品牌标识、包装。后期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利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展示茶旅融合的美景、美食和文化体验,与旅游博主、美食博主合作,开展打卡活动,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扩大品牌传播范围。“结合“互联网+”模式,在品牌建设中重点发展线上线下的品牌宣传。”[ 刘伯瑾,陈卓.基于茶文化的茶品牌建设研究——以四川蒙顶山茶为例[J].现代农业论文.2024(12)]当品牌影响力广为传播、公众反响较好时,茶旅融合式的发展便将得以展现,乡村振兴道路变得更为辉煌。
(四)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利益联结是促进不同主体之间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茶农—企业—村集体”之间的利益联结,合理分配茶旅融合发展带来的利益,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发展合力。
一是茶企与茶农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和销售渠道,茶农按照标准进行茶叶种植与采摘,在利润分配时,茶农除获得茶叶售卖收入,还能参与企业利润分红,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从而提高收入,实现经济增收。
二是村集体引领发展。村集体利用集体资产,如茶山、闲置土地等,与旅游开发公司合作打造茶旅综合项目。项目收益一部分用于村集体公共事业建设,例如环境优化、设施完善,实现旅游业更上一层楼;另一部分按照村民人头或股权进行分配,再次保障村民收入。村集体在利益联结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保障村民利益,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综上所述,可将“两山转化”理论下的茶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机制表达为通过茶旅融合汇聚各类资源,融合各大产业,发展各种形式,从而实现经济增幅,乡村振兴。筑牢规划支撑根基、建立资源产业链路、实现品牌市场拓展、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乡村发展的关键根基、重要基础、必由之路、发展核心。
三、结语
“茶旅融合在增加茶叶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乡村经济的供给结构。”[ 杨瑞.乡村振兴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福建茶叶,2024,46(10):7-9.
]茶旅融合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带来了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此外,茶旅融合还推动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了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理论界进一步跟踪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智.浅谈乡村振兴视角下茶旅融合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南辰龙关碣滩茶庄园为例[J].茶业通报,2025,47(01):22-26.
[2]刘桐,王晶,陈建成.“两山”理论与乡村振兴的共通逻辑及实践路径[J].老区建设,2024,(11):43-52.
[3]薛馨.茶旅游与茶文化互动发展的产业策略[J].福建茶叶,2023(10):53-55.
[4]刘伯瑾,陈卓.基于茶文化的茶品牌建设研究——以四川蒙顶山茶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05):851-854+866.
[5]杨瑞.乡村振兴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福建茶叶,2024,46(10):7-9.
作者简介:宋央璐,女,本科,法学专业;陈扬,女,本科,法学专业;徐可,女,本科,新闻闻学专业;陈佳琦,女,本科,新闻学专业
通讯作者:童银辉,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