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优化路径
古再丽努尔·巴拉提
新疆岳普湖县艾西曼镇中学小学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图形与几何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能力的关键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教学常常呈现出重知识灌输、轻思维培养,重技能训练、轻情境应用的倾向。基于此,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理论基础,分析教学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
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学内容割裂,缺乏系统性与生活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讲解与记忆,忽视图形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距离感。其次,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依赖传统讲授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互动与探究的空间。再次,学生空间观念培养不充分。空间观念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本应占据核心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画图”或“看图”,缺少多角度、多感官的认知训练。此外,评价方式趋于片面,仍以书面测试为主,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和能力导向评价的价值,这种倾向限制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图形与几何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亟需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系统优化。
二、核心素养对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价值指引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应具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的迁移、综合和应用。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量关系、空间观念、统计意识、运算能力、应用意识等维度。其中,空间观念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具有直接体现,是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核心素养导向要求教师突破单一知识教学的限制,将图形的认知与生活实际、学科整合及学生成长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构建对图形概念的深层理解。同时,核心素养要求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注重思维过程的引导与表达,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优化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的策略
优化教学内容是实现图形与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应构建更具逻辑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内容体系。首先,强化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知识模块的隔阂,构建横向贯通、纵向递进的知识结构。如将“图形的变换”与“图形的对称”“图形的组合”等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在整体框架中理解图形性质与规律。其次,增强内容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性,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问题中应用图形知识。例如,在学习“周长与面积”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操场或书本的实际面积,体验数学服务生活的价值。再次,注重跨学科融合,拓展学习视野。通过将数学与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图形表达创意,用几何思维解决问题。最后,适当引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与探索欲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这些策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与成长平台。
四、提升图形与几何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教学方式的优化是图形与几何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构建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首先,采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中建构知识。如通过绘本、动画、实物投影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其自主发现图形特征。其次,鼓励动手操作与实践活动。利用教具、自制材料、拼插模型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观察、拼摆、画图中形成空间想象与图形认知。再次,组织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与思维碰撞。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任务分工等方式,激发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直观性与互动性。通过几何绘图软件、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突破平面图形认知的限制,实现对立体图形的多角度观察与理解。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与反馈,关注学生在操作、表达、思考过程中的困难与亮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这种多样化、动态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契合学生认知特点,提升其学习兴趣与能力水平。
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效果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评价应从知识记忆转向能力测评,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首先,应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成长。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学习档案、课堂表现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表达能力与合作态度。其次,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供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修正认知,增强其学习信心与内在动力。再次,开发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如任务单、作品展示、图形设计等,丰富评价方式,拓宽评价内容。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能评估其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审美表达能力。此外,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自评与互评,提高其反思能力与责任意识,促进其自主学习与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图形与几何教学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功能。
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全面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未来教学应进一步加强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展跨学科整合的广度与深度,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图形与几何教学创造更加开放与高效的环境。同时,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鼓励研究与实践的互动发展,推动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面向未来的数学教育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社会适应力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 .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J]. 小学数学教师 , 2021(4):57-59.
[2] 赵楠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优化探究[J]. 教育研究论坛 , 2022(6):102-105.
[3] 黄雪 .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空间观念培养路径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0(1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