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

作者

周红梅

重庆市北碚区双凤桥小学

摘要:新课标倡导“五育一体”的育“人”理念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政策导向和行动指引。本文围绕新课标,探究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融合的需要和价值,并提出建立融会贯通式德育和心理课程的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家庭教育和社会协同机制的策略思路,以期提高实效,通过案例和实践给予研究的一点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引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了小学教育由“知识中心”走向“素养中心”,重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实际教学中,小学德育方面又“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心理”等做法,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成了小事与角落事”。两方面的割裂造成了学生身心不够坚韧,德行与实践失序的现象。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追求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是新形势下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全人格形成

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实施价值之一表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德育、心理的融合让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上得到协调发展,在行为的道德水平以及情绪管理技巧上逐渐形成积极的自我、人际关系和人际支持系统三个认知层面。

(二)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育人—润心—促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力具有现实价值。二者融合的教学在学生情绪智力训练、社会适应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心理缓冲、调适机制,提升学生面临学习、同学互动问题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策略

(一)构建融合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开发整合性课程和教学内容,是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应基于课程目标重构、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实现系统的融合。“以人为本”新课标出台之际,学校也可建立德育核心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矩阵,将“责任担当”“社会参与”等德育目标与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心理能力关联,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情绪认识和应对”“自我意识和社会互动”的学习主题就是将二者融合,并且可以在这一课标主题中结合科学课中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客观认识自己和事物的能力,语文写作中通过叙事培养表达积极人生的能力,美术创作训练发掘和表达自我形象的能力,同时穿插心理课堂的情景体验和操练,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汇到知识和能力的双向滋养中去。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

探索高效而科学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评价机制是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积极引导有效教学、正确评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核心。首先,在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上,充分采用体验式教学,在学生认知力和情感力方面动手实践与模拟尝试,比如,设立“诚实教育”课程后引导学生进行考试作弊的情境演练和再现,以父母的角度想象与分析学生作弊后给父母带来的利益和痛苦,通过自觉发现情绪压力和道德风险,然后设置情景、分角色扮演,有效养成以正确或诚信的方式面对别人的信任。情感的深度投入与角色体验自然有了现实的场景;在学生完成“考前父母情绪健康指数调查表”的基础上,自主掌握情绪调节与情感、思维的相应技巧,像“不伤害自己的家庭,不能没有关爱而活”,建立起合理与宽容的心态,珍惜学校与父母的信任。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家校合作支持

协调师资队伍准备以及加强家校协同支持是整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专业培训、协同机制、资源整合则体现教育合力。在专业培训中对教师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教学”专业培训,涵盖心理辅导技能对德育的运用、情绪管理策略与班级管理结合的教学案例等,比如“非暴力沟通”学生冲突化解,采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反思。在进行校本教研过程中,可以采用由德育与心理教师组成跨学科备课,设计融合课程,定期组织进行“教学案例研讨”“学生个案分析”。家校协同建设中可以通过每月“家校心理沙龙”,对家长开展“情绪管理”“青春期心理”等主题的培训,与此同时能够通过“家庭德育任务卡”的方式让家长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进行家庭公约制订等、记录亲子日志。

结束语:针对新一轮“课程标准”提出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为一体”的要求,唯有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整合,创新方法开展“道德课堂”,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知行教育”,推动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社会适应。当然,关于信息技术(心理测评系统等)与“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课程整合的探索也在继续。

参考文献:

[1]王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2):263-265.

[2]刘兴羽.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整合策略探讨[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5,(01):148-150.

[3]蒋丽花.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01):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