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成效分析

作者

顿世宏

甘肃省清水县充国小学741400

摘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但传统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局限,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潜能。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教育界关注。本文旨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成效,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影响,为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用成效

1 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1分组合作模式

分组时需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可依据学习能力分层,让不同层次学生相互搭配,发挥优势互补作用;也可根据性格互补分组,使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共同协作。小组规模以 4-6 人为宜,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又便于组织讨论。此外,定期调整分组很关键,一般每半学期调整一次,避免学生长期固定在同一小组产生倦怠,让学生有更多合作交流机会,全面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1.2任务驱动策略

设计的小组任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应用题教学内容,兼具趣味性与挑战性。例如,结合生活中购物打折的场景,让学生计算如何购买更划算。任务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觉得缺乏思考价值;也不能过难,导致学生无从下手。任务分配时,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如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记录讨论过程和结果,汇报员代表小组展示成果等,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应用题解题能力。

1.3互动交流机制

小组讨论时,设定固定的讨论时间,比如 15-20 分钟,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解题思路,可先在小组内轮流发言,再推选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当学生观点出现分歧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分析,共同探寻最佳解题方法,营造活跃、有序的交流氛围,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提升合作学习质量。

1.4教师角色与指导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从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分组时,教师需全面了解学生,依据学习能力、性格等差异合理分组,确保各小组实力均衡、成员优势互补。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巡回观察,适时介入指导。若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教师应巧妙引导回归正轨;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以启发式提问引导思考,而非直接给出答案。同时,教师还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鼓励性格内向或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表达,保障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推进,提升应用题教学效果[1]。

2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成效分析

2.1学生学习成效提升

学习成绩: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深化对应用题知识的理解,成绩得到显著提升。在实际教学实验中,对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前后的考试成绩,发现学生在应用题部分的得分率明显提高。比如,在分数应用题单元测试中,之前平均得分 60 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后提升至 75 分。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接触到多种解题思路,拓宽了思维,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在考试时能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而提升成绩。

问题解决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共同分析应用题的题意、寻找解题方法。面对复杂的行程问题,小组内成员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有人负责梳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有人尝试画线段图辅助理解。在相互交流和启发下,学生逐渐学会从整体把握问题,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长期训练后,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清晰,面对新的应用题能快速找到切入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

学习兴趣与动机: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讨论。小组竞赛形式的引入,让学生为了团队荣誉努力思考,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应用题学习中。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成功解决一道难题时,会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应用题的欲望,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从 “要我学” 转变为 “我要学”。

2.2社交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发展

沟通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频繁的沟通机会,有效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时,学生需要清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观点,让其他成员理解。当意见不一致时,要学会倾听他人想法,再进行反驳或补充。例如在讨论工程问题时,学生要准确描述自己对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关系的理解,通过不断练习,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有条理,倾听和回应能力也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

团队协作能力:在解决统计图表相关应用题时,有的学生负责收集数据,有的负责整理,有的负责分析并绘制图表。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并且明白只有相互配合才能高效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协调彼此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克服困难,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

领导与组织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为部分学生提供了展现领导与组织才能的机会。在小组活动中,会自然产生组织者,负责安排任务、协调成员关系、推动讨论进程。比如在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解决 “如何测量学校操场面积” 的应用题时,组织者要合理分配任务,根据成员的特长安排测量、计算、记录等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成效显著,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社交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仍需不断改进与完善。未来,应持续探索更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颜波. 浅析小组合作视角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措施[C]//第二届智慧教育教学与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