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王勇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友兰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强的学科,涵盖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为培养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阵地,其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契合点。然而,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学生道德素养提升和法治观念形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相关教学策略予以研究,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教材内容融入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教师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根基。比如,教材中可以引入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等概念,来阐释现代法律体系中的道德原则。这种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还能让他们体会到法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厚联系。此外,教材中的传统故事、历史人物的事迹也可以作为引导,鼓励学生思考道德与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比如《亲情之爱》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论语》中“孝悌为本”的理念,结合“子路负米”“黄香温席”等典故,引导学生理解孝道在家庭伦理中的核心地位及对家庭发展、个人发展等意义。再如《国家利益至上》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家国观,对比文天祥、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

二、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实践活动是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教师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传统文化节、道德讲堂、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如“礼仪与法律”等,促使学生在参与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文化理解。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够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比如《社会生活讲道德》教学中,设计“传统美德情境剧”活动:要求学生分角色演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故事,并结合现代场景改编结局,探讨谦让、尊师等美德在当代环境下的意义‌。再如《延续文化血脉》教学中,教师可组织“非遗技艺体验”活动,如剪纸、书法等,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悟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的密切关联。这类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通过亲身体验来强化文化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三、传统节日体现优秀文化

传统节日既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时空载体。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传统节日,更深刻、精彩的体现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传承,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在集体中成长》单元,教师可在中秋节前后开展“家书传情”活动,要求学生用文言文格式撰写家书,并分析《礼记·月令》中“秋暮夕月”的集体祭祀传统,理解节日文化对群体凝聚力的促进作用。再如《勇担社会责任》单元,教师可在清明节期间组织“红色家书诵读会”,通过品读革命先烈的家书,将慎终追远的节日内涵与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进行联系。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切感受节日氛围,还能促使其领悟其蕴含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让学生在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四、挖掘地域优秀文化资源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传统文化各具特色。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并尊重本土的优秀传统。比如,结合地方历史、风俗习惯以及民间故事来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守望精神家园》为例,南京地区的教师可结合明孝陵“四方城”石刻,引导学生探究“仁政”“民本”思想在古代治国实践中的体现;曲阜地区的学校则可依托“三孔”遗址开展“儒家伦理研学”,对比《孟子》中的“仁政”理念与教材中“民主法治”理念的差异及相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挖掘地域优秀文化资源,将抽象文化理念转化为可视、可触的地方性知识,有效增强了文化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此外,通过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帮助他们形成全面的价值观和法治观等。

五、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实践活动、传统节日、挖掘地域文化等途径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智慧的传承,更是对初中生精神世界的滋养。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高尚品德,提高学生法治素养,为新时代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兴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J].甘肃教育, 2024(11):15-18.

[2]杨学建.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14):24-26.

[3]刘恒兵.初中道德与法治同传统文化的整合教学探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4(13):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