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性教育理念下幼儿混班活动的建构与实施
付宏如
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立发幼儿园 226691
朱家雄教授说:发展适宜性教育不是课程,而是一种构架,是一种哲学;苏婧教授提出: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包括教与学的问题、“适宜”的问题、现实的问题。
基于此,我们以适性理念为指导,对幼儿园的混班活动进行了理性建构和实施,在提高教师的思辨意识和思辨能力的同时,最高效度地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一、混班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尝试。
通过对混班活动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等)的分析、比较和反思,我们不断梳理总结经验,并进行理念提升。
(一)独树一帜的混班集体活动,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社会交往为核心。
混班教育不是为了出于方便而将两个年级或两个班级随意放置在一起,机械实施教育教学。混班教育是传统分班教育的一种补充,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体会到交往的乐趣,以及与人分享的快乐及由此而受到的鼓励,进而形成一些与人共处的社会品质。如:混班集体活动《磁铁那些事》,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幼儿的发展意义深远;中大班混龄阅读:《嘘,我们有个计划》中,孩子们在主动学习、主动展示的氛围中获得了成长;中班混班活动“玩具城堡”中,孩子们随着游戏情节的需要,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喜好进行选择角色,扩大了交往范围;大小班混龄学习活动“搬来搬去”中,幼儿在游戏中不受游戏规则束缚,在矛盾冲突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极具特色的混班生活活动,以提高幼儿迁移经验和解决问题能力为重点。
不同家庭、老师、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班级文化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来自不同班级的孩子在生活环节中聚在一起,产生着很多现实的问题,也促进了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在混班活动中,同班幼儿的交往、行为、思维等方式会带有一定的共性。如,我们的散步环节中,大班幼儿去小班选择弟弟妹妹散步时,他们会迁移平时散步的规则、形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有时会自然而然模仿老师的解决问题方法。这样的混班活动提高了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丰富多样的混班区域活动,以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和人格发展多元为目标。
在混龄建构游戏“新家畅想曲”中,孩子们团队意识很有特点,首先,来自于同一个班的人,是一伙的,这是与生俱来的,当建构作品倒塌时,他们会说一起收,如有人表示不同意,他们就会说,我们都是一个班的。其次,不同的建构小组也是一个小的团队,当建构桌子的团队遭遇作品倒塌时,建构浴缸的团队如果袖手旁观,建构桌子团队会马上表示不满:“不帮着收,那你们就走开”,此时的他们又成为了两个貌似竞争的团队。最终袖手旁观的孩子们会主动加入其中,并说:“我们都是一个班的”,孩子们就这样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发生冲突,也不断尝试妥协。
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混班活动内容架构。
通过架构项目化学习框架,组织混班活动,进行理念提升,形成项目化学习故事。
(一)以项目活动“你好523”为例,深挖幼儿园周边的地域资源。
通过课题组的审议,大班混班活动以项目活动的组织形式展开,每班根据自己的班级特色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的准备工作,如有的班级准备了橡皮泥,有的班级准备了剪纸,有的班级准备了小木偶,大家一起走进523,以班级为单位与大师们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深入了解523文化,而后将523文化带进班级,带进专用活动室,如国画、剪纸、泥塑等等。在此项目活动进行中,每个班级形成了独特的班级文化,而后通过混班活动的开展,幼儿之间主动进行交流、互动、创造和提升。
(二)以项目活动“路线”为例,实现班级户外混班活动的高效联动。
基于儿童立场的开放性的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实现了班级之间的高效联动,不同班级的幼儿根据自己设定的路线,进行循环运动,当然,混班后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不同班级的幼儿由于路线的不同撞车了,这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真实且自然的环境,孩子们在内在发展动力的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究更好地积累经验、建构知识和提高能力。
(三)以项目活动“鸟窝”为例,显现幼儿在混班美工活动中的自主发展。
在活动中,即使是原班级里发展相对弱势的那些孩子,在面对比自己小的孩子时,或者面对从没有接触过此类活动的孩子时,他们的自我价值、自我效能感会自然显现。在“鸟窝”的项目化活动中,由于小班弟弟的主动发问,大班幼儿会自然而然、信心十足地把他的发现和创意讲给弟弟听,弟弟听得饶有兴趣,认真观看,崇拜至极,时不时还会主动与哥哥进行对话,这无疑让他们之间的互动式学习产生了化学反应,获得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混班活动组织空间的合理利用。
通过对活动空间(活动室、走廊、专用活动室、社区等)特点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我们发现空间的不寻常性,更有利于幼儿的交往、学习和发展。如科学专用活动室,利用半成品和废旧物品制作科学玩具磁力小车,悬空小鸟,悬浮车等等,场景的布置无疑给孩子们交流分享的生活空间,他们在这里实现经验的交流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共享。木工坊里大带小混龄活动,有利于活动规则、技能的传承。建构室里共同体验绘本故事,团队合作交往交流,围绕共同的问题去完成建构梦想等等。
(一)利用活动室进行区域混班活动。
每周一次的班级活动室区域混班活动,是幼儿翘首以盼的,同级部、非同级部的幼儿通过互换班级,到各自喜欢的区域里玩,结识新的朋友,将自己的创意和作品分享,展现给新的朋友看,这是他们表现自己能力的时刻,也是控制自己情绪、展露耐心的时刻。
(二)利用走廊进行游戏混班活动。
走廊的空间相对于活动室,是比较开放的空间,例如中班的孩子们,他们的走廊是一条龙式的,没有明显的界限划分,同级部的孩子们的建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通过教师有目的引导,以及每次的分享活动,让孩子们从各自为政,转变为互通有无。同时,这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会用专业的眼光去发现孩子、引导孩子、研究孩子。
(三)利用专用活动室进行特色混班活动。
专用活动室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同于班级活动室的另外一个空间,孩子会用不同的情感、眼光、心情去进行活动,在这里遇到的老师、遇到的同伴都是那样与众不同,自然,孩子们的特色混班活动也具备了特殊的韵味,孩子们在这里自由交往、自然生发各种问题和趣事,主动学习、主动交往就这样自然而然发生了。
(四)利用户外小树林进行生活类、角色类等混班活动。
户外小树林,是幼儿畅游的神圣之地,在这里,可以捉蚂蚱,可以逗子弹虫,还可以玩娃娃家的角色游戏,在这里进行混班活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强了,天马行空、恣意游戏。大班孩子在这里建构帐篷,小班孩子在里面锅碗瓢盆,叮叮当当,玩得不亦乐乎。当然矛盾也在悄然发生,但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不断解决着。
总之,我们始终遵循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基于对大量案例的解读和分析后,再科学建构有准备有策略的混班活动,从而高效地实现混班活动对于幼儿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老师密切关注孩子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在大胆放手的同时,相信孩子的能力会远远超过成人的预期,在活动中老师能细致观察,坚持一对一倾听,敏锐捕捉他们那些难能可贵的品质,并给予积极正向的反馈。我们一直坚信,适性教育理念下的混班活动是科学有效的,而我们对幼儿园混班活动案例研究将一直在路上。
本文为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立项课题“发展适宜性教育理念下幼儿混班活动案例研究”(GH20212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