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技工院校学生廉洁教育研究
刘如强
山东化工技师学院 山东省滕州市 277599
摘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廉洁方面的教育,营造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达到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目的。为此,必须坚持以文化思想为指导,精准把握新时代学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特征,深刻分析其重要价值,注重各要素的协调性,把握时代脉搏,助力廉洁文化建设高质量推进。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工院校;学生廉洁教育
引言
我国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层面任务。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引领,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1开展技工学校学生廉洁教育的价值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所谓“立德”,不仅指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更包含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制度的大德。学生廉洁教育是诊释“三全育人”的新维度,是推进“以文化人”的新载体,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新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技工学校开展学生廉洁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奋斗精神、在工作中廉洁勤政、在职业中廉洁从业的意识、行为和习惯;日常中注重修身律己,保持干净的学习圈和朋友圈,立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而为立政德打下坚实的基础,成长为干净净、忠诚、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开展学生廉洁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客观要求。
2基于工匠精神的技工院校学生廉洁教育方法
2.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始终坚持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等科学理论指导,发挥好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在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推动传统工匠精神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不断赋予科学理论厚重的中国特色和历史底色。与“大思政”有机融入。当代工匠精神彰显爱党爱国价值取向,是中国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学校应立足时代,创新育人新路径,力争抓住工匠精神融入“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契合点,构建特色育人融合体。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中,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2依托工匠精神,培育优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彰显着一个学校的气质和底蕴,具有直抵人心的巨大力量。依托工匠精神,营造浓厚的校园工匠文化氛围,是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校园工匠精神文化和物质载体建设,将工匠精神纳入技工院校的校风和校训建设中,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营造出学校的文化氛围;应利用校园的宣传栏、班级板报、学校大屏播报、微信公众号等诸多形式,搭建工匠精神网络资源库等,使工匠精神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无缝衔接,让学生处于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环境,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和关注度;依托社团组织,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广泛开展以传承工匠文化为内核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对工匠精神的感悟与体会,让榜样的力量逐步成为学生心中的种子,等等[1]。
2.3引领推进工匠精神融入全方位育人
学院秉承工匠精神,致力于打造“匠”文化,积极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层面,将“匠”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精神和校训融合,通过重大节庆和重要活动提升师生认同。环境层面,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设施,如校史馆、党性教育馆、工匠校史长廊,命名道路和建筑,增强校园文化的辨识度和认同感。制度层面,完善与“匠”文化相关的办学、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制度,使制度文化与校园文化追求统一协调。行为层面,将“匠”文化与大师工作室、课程思政、辅导员能力提升等融合,打造文化品牌活动,收集典型案例,选树标杆人物和示范团队,使“匠”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名片。技工院校应明确其文化定位,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巧妙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中,进而形成独具一格的育人文化。为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育人环境,可利用文化地标、醒目标语、宣传栏以及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价值[2]。
2.4建设数字化思政课程实践平台
数字化思政课程实践平台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强化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支撑。通过建设融合虚拟仿真技术的创新实践平台,推进智能化实践基地建设,将新质生产力技术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实践体验,在立足学校思政教育实际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智能技术+工匠培育”实践教学平台,以虚拟仿真技术支持和数字化场景营造实现工匠精神培育实践深化。其中,虚拟仿真技术重点应用于智能制造工艺流程再现、数字化工匠技能展示等场景,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学生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感知。应有效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融合新质生产力要素的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技术构建数字化实训环境。重点打造集创新实践、技能培养、工艺传承于一体的智能化实践基地,形成贯通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课程实践体系。配套建设智能化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健全实践项目库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应强化智能化升级,在实践项目库中突出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设计契合工匠精神培育的特色项目[3]。
2.5夯实学生廉洁思想根基
“依规依纪、知法守法”是学生廉洁教育的底线目标,突出第一课堂主渠道地位,将廉洁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观;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推动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聚焦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清廉”“纪律”“法治”“规矩”“责任”等育人元素,努力开发“思想政治类清廉好课”“公共基础类清廉好课”“专业特色类清廉好课”等课程。“诚信务实、爱党爱国”是学生廉洁教育的基线目标,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夯实第一课堂教育成效,将廉洁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五四青年节、世界学生日、教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举办廉洁文化系列大讲堂、专题讲座、研讨会、廉洁主题知识竞赛等廉洁文化活动,提升学生对廉洁文化的认识和理解[4]。
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发展进步的精神源泉,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职业院校发挥主力军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创建鲜明特色的职业素质培育体系,按照贴近产业、贴近行业、贴近企业的“三贴近”原则,把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积极搭建校企文化互融的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想信念、国际视野及问题解决能力,使其更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姝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工匠精神培养[J].文学教育(下),2022,(11):155-157.
[2]技校生爱看的入学教育读物[J].职业,2022,(17):9-10.
[3]张林禄.工匠精神融入技校模具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12):18-22.
[4]杨昕.探讨“工匠精神”对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启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3):242-243+256.
本文系2024年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课题“技工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RSJY2024-Y008)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