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舞蹈编导中叙事结构搭建的实践方法

作者

谢丹

庆阳市陇剧艺术剧院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庆阳大剧院 745000

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叙事能力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当代舞蹈创作中,如何通过肢体语言构建清晰的叙事逻辑,成为编导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聚焦舞蹈编导中的叙事结构问题,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叙事方式的特点,探讨其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发现,合理的叙事结构不仅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更能帮助观众理解编导的创作意图。本研究旨在为舞蹈创作者提供可操作的叙事构建方法,以期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

1 舞蹈编导中叙事结构的基础概念

1.1 叙事结构的定义

在舞蹈编导中,叙事结构是把作品中的事件、情感、意象进行组织的一种方式,就像隐形的骨架,串联独舞、群舞顺序,协调灯光、道具的出场,把零散的动作变成有逻辑的整体[1]。比如三人舞表现冲突时,通过站位的变化、动作力度的递进,来呈现矛盾的起因和发展过程,让观众在连续的肢体动作中读懂故事的脉络,给舞蹈赋予了叙事感。

1.2 叙事结构的重要性

好的叙事结构是舞蹈与观众对话的桥梁,带领观众沉浸情境。动作编排符合叙事逻辑时,观众从托举的力度感受到信任,从颤抖的手指感受到不安,让观众感同身受。对于创作者而言,它是指南针,避免动作堆积。比如表现成长主题时,会提示用稚嫩的小跳来连接稳健的大跳,还可以整合音乐、舞美,让作品有技术的美感和思想的厚度。

2 舞蹈编导中常见叙事结构类型分析

2.1 线性叙事结构

线性叙事按时间顺序推进情节,从开头、发展、高潮到结局形成连贯脉络,像沿着一条明晰的轨迹讲故事,结构逻辑直观,观众跟着舞蹈节奏容易掌握叙事走向。比如表现革命历程的舞蹈,从民众受压迫的苦难开场,到觉醒反抗的奋起,再到浴血奋战的高潮,最后以胜利欢庆结束。每个阶段用群舞阵型的推进、动作力度的加强层层递进,观众很容易感受到事件的因果关系,适合讲完整且有明确主题的故事[2]。

2.2 非线性叙事结构

非线性叙事冲破传统时间轴的束缚,靠回忆、倒叙、插叙交织起不同时空的情节,就像拼凑散落的拼图,用场景变换、灯光明暗来划分时空,增添故事的复杂度和层次感。比如表现老兵回忆的舞蹈,以独坐的老者为起点,突然插入年轻时战场拼杀的闪回,再跳转到与亲人离别的场景,靠动作的重复和变奏把时空联系起来,让观众在碎片情节里体会人物的复杂内心,产生沉浸式的解读感受。

2.3 复调叙事结构

复调叙事在舞蹈中并行多条相关又独立的线索,像多声部乐曲交织共鸣,保持各自逻辑,又因联系产生整体张力。线索可以是不同人物命运,也可以是同一角色的现实与理想境遇,用独舞与群舞穿插,动作风格对比呼应 [3]。比如表现代际冲突的舞蹈,老者以缓慢舒展动作表现传统坚守,青年用急促旋转展现新潮冲击,两条线索时而并行时而碰撞,肢体对话中突出矛盾与融合,使作品有思想深度也有艺术广度。

3 舞蹈编导中叙事结构搭建的实践步骤

3.1 明确主题与核心情感

舞蹈编导在搭建叙事结构之前要确定好作品的主题和主要情感。主题是舞蹈的灵魂,它决定着舞蹈的方向和内容;核心情感则是整部作品的情感线索,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比如主题是“母爱”,那核心情感就是温暖、包容、无私奉献。编导可以回忆起生活中与母亲相关的事情和细节,找到最能体现出母爱的画面作为基础进行创作。

3.2 选取叙事元素

叙事元素是舞蹈故事的基本组成单元,如人物、事件、场景等。在选取叙事元素时要紧紧围绕主题与核心情感。人物是故事的主体,编导要为人物赋予鲜明的性格特征和目标;事件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要挑选具有冲突性与戏剧性的事件;场景为故事营造了背景与氛围,不同的场景会传递出不同的情感。例如在表现战争主题的舞蹈里,人物可以是战士和百姓,事件可以是战斗、救援等,场景可以是战场、营地等。

3.3 确立叙事线索

叙事线索就像是串联起所有故事元素的纽带,它可以使得故事更连贯、更有头绪感。选择哪一条叙事线索主要依据故事本身的特点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比较简单的故事情节适宜采用单一线路的模式来叙述,较复杂的情节则可以采取多重线索的方式去讲述。当我们构思出适合的叙事线索时,也要注意到其合理性和逻辑性的考量,以及各个线索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比如在一次讲述爱情故事的舞蹈里,以男女主角之间爱情情感为主线,用周围事物发生的变化作为辅助线索互相映衬、相互作用,以此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脉络。

3.4 构建叙事框架

在明确了主题、选好叙事元素,确定了叙事线索之后,就可以着手搭建叙事框架了。叙事框架就是对整个故事的宏观规划,包含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 [4]。开头要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发展部分要慢慢展开情节,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高潮是故事的重点,要把情感推向最高潮;结局要给观众一个完整的交代,让他们感到故事到此结束。在搭建叙事框架的时候,可以用流程图或者故事板的形式,把每个部分的内容和节奏直观地表现出来。

在舞蹈编排中,构图作为舞台视觉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了审美功能,也在叙事逻辑的建立与推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舞剧《只此青绿》中的“入画”一幕为例,尽管该段落的舞蹈动作较为简约,但通过编导对构图的巧妙运用,使舞台画面在动态中实现了视觉与叙事的融合。舞者在空间中的渐次排布、动作节奏的细微变化,以及画面流动中的视觉构图设计,共同构建了一种具备叙事张力的舞台表现形式,显著增强了舞蹈的叙事能力与情感表达效果。

3.5 编排舞蹈动作与细节

舞蹈动作是叙事的手段,它要符合叙事结构。编排舞蹈动作时,要按照人物性格、情感以及情节发展来设计。欢快情绪可用轻盈、活泼的动作表现,悲伤情绪可用缓慢、沉重的动作表现。还要注意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让整个舞蹈看起来流畅自然。舞蹈动作之外,细节也不可忽视,服装、道具、灯光等,都会给叙事增添色彩和氛围。

3.6 进行整体调整与完善

当舞蹈动作和细节编排完毕以后,就要对整个作品加以总体调节和改善,看叙事结构是否清楚恰当,舞蹈动作是否符合叙事内容,各个部分的节奏是否协调等等。不断修正和改进作品并排练、磨合,让演员们更好地去领悟和演绎作品,从而提升作品的品质和表现能力[5]。舞蹈动作和细节编排完成后,便开始做整个作品的调整和完善工作,看叙事结构是否合适,舞蹈动作是否配合叙事,各部分节奏是不是相配等等,进一步让演员揣摩,改善作品水平。

结束语

舞蹈编导中的叙事结构搭建工作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经过对基本概念的认识,了解常见类型,学习实操步骤,创作者能搭建出更合理、更精彩的叙事结构,让舞蹈作品更有感染力,更有艺术性。在实际创作时,创作者还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针对不同的主题、风格等,灵活使用各种叙事结构和方法,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优秀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 杨茜茜 .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舞蹈编导创作浅析 [J]. 文学艺术周刊 ,2025,(10):52-54.2. 夏凡 . 舞蹈作为大众文化载体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探析 [J].新楚文化 ,2025,(13):48-50.3. 杨睿琦 . 基于现代舞舞蹈编导的创作过程及创作结构研究 [J].喜剧世界 ( 下半月 ),2025,(04):142-144.4. 殷 志 强 . 文 学 手 法 在 舞 蹈 编 导 中 的 表 现 [J]. 三 角洲 ,2025,(03):75-77.5. 赵慧萌 .“陌生化”何以“个性化”: 再谈舞蹈编创个性化思维的艺术实践与策略 [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24,(04):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