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未来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赵军军
陇东学院附属中学 745000
赵军军 男 1978年 汉族 一级教师 本科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 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单位:陇东学院附属中学 邮编:745000
摘要:未来学校是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得到全方位提高,从而推动教育公平、公正、科学、优质的发展。甘肃省庆阳市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抓住教育信息化的契机,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以未来学校建设为抓手,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校园平台、国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普及行动计划等项目,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建设
近几年来,庆阳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甘肃省教育厅提出的“1135”发展战略,围绕“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的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通过改革创新,以全方位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主线,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整体进程。目前,庆阳市的教育信息化已处于全省的先进水平。未来学校是庆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立足于此背景,本文结合当前工作实践和未来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建标准,夯实未来学校建设基础
一是构建了未来学校建设标准。《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普及行动计划》提出了未来学校的概念、建设原则、建设内容、技术标准等内容。我市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庆阳市未来学校建设标准》,明确了未来学校的概念、内涵、建设要求、发展目标、应用场景等内容。二是研发了未来学校管理系统。我市在全省教育云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庆阳特色的“未来学校”管理系统,从人员管理、信息收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建设,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开展了未来学校建设试点工作。从2021年起,我市全面推进未来学校建设工作,逐步完善试点校建设方案,建立了试点校建设台账和组织管理体系。
二、强队伍,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庆阳市以“未来学校”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为切入点,采取“基本实训+专项实训+专业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市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班,使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在此基础上,鼓励各学校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计划地开设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举办主题讲座、各种形式的培训,并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等,以竞赛促提升,以竞赛促成效。
三、优机制,完善建设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保障项目建设工作高效推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体的工作机制,为未来学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撑。建立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责任,统筹协调、有序推进。为今后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建立建设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未来学校建设,不断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
“未来学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认识观念、营造环境、开展教学科研、培养师资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这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和协作。
四、重应用,建立未来学校常态化应用机制
我市积极构建了市、县、校三级协同的应用服务一系,通过线上和线下融合,构建“未来学校”的常规运行机制。
一方面,通过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校园平台”的数据对接,依托“未来学校”平台提供的网络课堂、教研、教研管理等应用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未来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团队,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网络课程资源优势,在全市范围内构建“教师+专家+企业”三位一体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另外,庆阳市还可以通过“未来学校建设工程”、“未来学校教学科研计划”等多种平台,利用新科技手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互联网+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五、重融合,探索未来学校智慧课堂
我市积极探索未来学校智慧课堂,打造未来学校智慧课堂模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建立“智能教室”,实现“未来学校”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结合,我市可以在全市开展“智慧教室”的建设,并将重点放在创建一批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未来学校”。当前,庆阳市正积极开展“未来学校”的创建工作,旨在引导、支持各地各县区、学校积极探讨“未来学校”的构建和应用新模式、新方式和新途径,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的高品质发展。
六、重安全,增强未来学校安全保障
安全是学校建设的底线和生命线。庆阳市将安全作为未来学校建设的底线和生命线,按照“一校一案”要求,结合全市未来学校建设实际,制定《庆阳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工作方案》,对学校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学校安全。从网络安全角度出发,制定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定期的网络安全巡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保护,防止网络攻击、盗窃、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构建校园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对学校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对重点人群进行实时监测;加强对个人资料的保护。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治安保护系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结论:在数字化转型的大环境中,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新时期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也是构建优质教育系统的必经之路。庆阳市要以数字化改革为先导,以“未来学校”为核心,重点构筑“5+1”的数字基础,实现云上的教育数据聚合共享,业务应用的在线协同,课堂教学的实时交互,精准的分析与智能的决策,从而推动庆阳市“未来学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对教育的校本化定义[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1(12):10-11.
[2]冯永刚,陈颖.智慧教育时代教师角色的“变”与“不变”[J].中国电化教育,2021(4):8-15.
[3]李华,王继平.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要解决“适应性”问题[J].人民教育,2020(23):51-54.
[4]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21-126.
[5]钟启泉.信息化时代知识教学的诉求——兼议学校的软环境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