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维修中常见错误技术问题分析
刘远林
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错误技术问题的存在通常会给工程机械维修效率、质量等方面带来较为直接的影响。对此,需从工程机械维修角度出发,加强对于常见错误技术问题的分析力度,以便在充分发挥工程机械维修工作开展价值的基础上,避免工程机械使用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常见错误;技术问题
一、零部件更换存在盲目性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泵作为核心部件之一,其在出现故障时,部分维修人员往往未能够针对故障问题进行全面、精准排查,便盲目更换泵的相关零部件,甚至展开泵的整体更换等操作。如,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运行中,面对泵输出压力不足等问题,这类问题极有可能是因泵内密封件磨损所造成的,但是,部分维修人员在未经排查时便针对泵芯进行更换,致使维修后故障问题仍未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成本。再加上因部分工作人员未能够从实际出发明确机械工程维修思路,致使其仍会以“换件修理”理念为主,在工程机械出现故障时,盲目展开换件维修处理,进而引发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1]。
为避免工程机械维修中出现零部件盲目更换等负面问题,并切实提升机械维修质量,零部件更换维修期间,首先需针对零部件发生的故障问题进行明确,结合零部件故障问题,制定科学的更换或维修方案,并做好人员及维修工具等资源的调配工作,以便为后续更换维修操作做好铺垫。旧零部件拆卸期间,需根据工程机械结构图,按顺序进行拆卸,避免拆卸期间给其他零部件造成损伤,在此之后,通过对零部件进行清洗、维修并检查其是否能够满足工程机械运转需求,对于无法再次使用的零部件,则应合理选择相应规格、型号的零部件进行更换处理,同时,还应在工程机械维修后,有序落实验收工作,并针对零部件更换、维修信息进行记录,以便充分确保维修效果及工程机械后续使用安全性。
二、配件型号存在代用、错用等负面现象
现阶段,配件代用、错用等仍属于工程机械维修工程的常见错误技术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工程机械维修中,配件代用仅适用于部分紧急情况,但无法长期代替原有配件,如若长期使用错误型号的配件,那么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及运行安全性便无法得到保障。
在液压系统维修中,阀门配件型号代用、错用等问题较为明显,如,溢流阀应用价值在于针对系统压力进行控制,如若选用的溢流阀在额定压力方面存在不匹配等问题,则极易引发系统压力过高等负面现象,并大幅增加着油缸、油管泄漏等故障问题出现的概率,为有效应对溢流阀选用额定压力不匹配这类常见的液压系统维修措施,提升工程机械维修效率与质量,那么便需结合机械工程维修工作开展要求,制定完善的配件管理制度,确保工程机械维修期间,工作人员能够依据配件管理制度,选用正确型号的配件展开机械维修工作,以便充分确保工程机械经过维修处理后能够恢复其原有的技术性能。同时,配件更换前,维修人员需做好配件质量检测工作,如配件外观、配件性能等,以免出现因配件质量问题再次引发工程机械故障。此外,还需在科学编制配件替代审批机制的同时,提升工作人员认识水平为基础,确保其在工程机械维修中,能够对工程机械具体故障问题,精准选用原装型号的配件展开维修工作,在代用其他型号配件处理突发问题时,需在其停止运转后,及时更换对应型号的配件,从而切实避免不同型号配件代用、错用等错误技术问题的出现。
三、螺栓选用存在混乱
螺栓作为工程机械中常用的紧固件,在工程机械维修中,螺栓选用存在混乱则属于工程机械维修中常见的错误技术问题之一。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维修期间,如若螺栓的选择与应用出现混乱,则会大幅提升工程机械故障问题出现的概率,通常情况下,工程机械维修中螺栓的应用应选择专用螺栓,如传动轴螺栓、缸盖螺栓等等,这些专用螺栓均由特殊材质制成,且能够充分满足工程机械对于螺栓强度、抗剪切性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并可进一步提升工程机械各部件连接的牢固性[2]。
以柴油机支管固定螺栓为例,为有效应对因受热导致的螺栓无法拆卸等问题,这一区域应用到的螺栓多以铜制材料为主,维修实践中,部分工作人员往往会通过普通螺栓的应用处理工程机械螺栓损坏问题,而这类普通螺栓在长期使用后极易出现拉伸、变形等负面现象,从而引发螺栓拆卸困难等问题,同时,部分非专用螺栓在长期应用过程中还会因紧固件因素大幅提升工程机械故障、事故发生的概率。
螺栓本身属于工程机械故障问题的常发区域,螺栓维修方面,常用的技术方法主要可划分为螺纹插销、螺丝更换等多种不同类型。维修操作期间,维修人员需针对工程机械螺栓故障问题进行明确,并结合具体故障问题,科学选用相应的维修技术方法,以便在提升工程机械维修效率的同时,充分满足工程机械运转需求。分开来看,螺纹插销技术实质上指的就是在维修作业期间,针对部分难以拆卸的螺栓,可采用直径略小的螺纹插销插入螺栓孔洞,并将其拧紧后,使损坏的螺栓丝扣能够在插入的插销中卡住,从而完成维修作业。螺丝更换则是在工程机械螺栓、螺母均出现损坏时,将损坏的螺栓拆卸下来,并选用相应规格的新螺栓进行更换处理。
四、维修方法缺乏规范性、合理性
维修方法缺乏规范性、合理性作为工程机械维修中常见错误技术问题的一种,其具体表现为,工程机械维修中,工作人员未能够从实际出发科学选用维修方法,再加上以“应急”代替“维修”的错误观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实践开展效果。如,工程机械维修中,部分工作人员为提升维修作业效率而采用通过焊接处理的方式代替维修,其具体表现为在连接螺栓出现损坏时,部分工作人员选择通过焊接的方式,处理损坏区域,这使得油缸油封在发生损坏时,无法再次进行维修作业。
此外,在工程机械装置出现转向困难等故障问题时,部分工作人员往往会在未查明具体原因前,盲目针对系统工作压力进行调整,这使得系统极易因压力过载而出现管路、液压元件损坏等负面问题。总的来说,这些现象均属于工程机械维修中维修方法缺乏规范性、合理性的具体表现,为有效应对这一常见错误技术问题,则需在维修作业中,从实际出发,以明确故障原因为前提,科学选用针对性故障维修方法,以便在提升维修作业规范性的同时,充分确保维修作业效率与效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工程机械的不断发展,其故障问题产生的原因愈发多元化,工程机械维修也因此变得更加困难,进而导致维修期间极易出现错误技术问题,如零部件更换存在盲目性、配件型号代用、错用等等。对此,需加强工程机械维修中常见错误技术问题研究力度,助力工程机械维修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宏爱. 机械结构设计常见错误分析 [J]. 大众标准化, 2020, (24): 110-111.
[2]张为猛,刘邢. 初探农用机械操作中常见错误及解决措施 [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 (19):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