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囊油菜机械化种植研究
古桑卓玛
西藏桑耶镇人民政府 西藏桑耶 850800
【摘要】:油菜属于西藏主要的油料作物,是西藏5大主要栽培作物中的经济作物,油菜中指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现阶段西藏油菜种植面积相比于以往出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其主要分布于河谷农区,在高寒农区,昌都干热河谷,藏东南半湿润山顶农区等区域的种植面积则呈现为低水平状态,且未能形成规模化的重视,难以保障藏区食用油自给供应。针对此类情况,西藏研究人员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如引入良种,培育杂交种等措施,找到了优质、高产且适应性优良的油菜品种,为西藏油菜产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但是现阶段仍需明确,如何才能够在有效的种植面积种,最大程度的提升油菜品种的种植潜力,将先进生产技术融入西藏油菜的种植之中。本文将以扎囊地区为例,综述了扎囊油菜机械化种植相关问题。
【关键词】:扎囊;油菜种植;机械化
得益于有才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现阶段西藏油菜种植收到了多方面的重视,提出了围绕“油菜”五化的理念,即:轻简化,机械化,集成化,规模化以及标准化的目标,以最大程度的促进油菜种植发展,提升油菜产量及牧民群体经济收入[1]。全区形成了多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试验示范点,对于优化种植模式,提升增产增收潜力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以扎囊区域为例,其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6200亩,其中大地95 2000亩,但是机械播种面积仅为200亩左右,占比呈现为低水平状态,存在机械化程度不足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油菜产量以及效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此类情况,本文将探究分析扎囊油菜机械化种植,详情如下所示。
一、扎囊油菜机械化种植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
扎囊地处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具有海拔高,气候寒冷等特点,在实际落实油菜种植工作的过程中,针对油菜品种的选择,需具备抗寒性,以适应西藏区域生态以及生产条件。同时需重视对于生产技术的革新,才能够确保油菜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西藏区域河谷农区以及高寒农区等油菜发展模式及特点,提出早熟,双底,三高的目标,强化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
1.1机械及人为条件
扎囊地区现阶段缺乏类似于平原区域的油菜“油菜种植大户”,受到自然条件以及地理条件的限制,现阶段每个农户油菜种植面积相对较少,在推进油菜机械化种植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大型播种机械操作不便的问题,需进一步推进机械化水平[2]。
1.2西藏传统思维限制
多数情况下,农牧民会更多的考虑粮草兼施的问题,其更愿意重视青稞等类型的粮食产物,对于油菜重视的意愿并不强烈,更加难以在短时间之内掌握油菜的播种技术,促使油菜种植机械化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阻碍。因而在开展油菜种植机械化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技术适应农牧民,而非农牧民适应技术的原则。
1.3油菜种植机械化培训及指导工作深入程度不足
在油菜种植机械化进程的过程中,存在对于农牧民针对性培训力度不足的情况,使其难以掌握现代的机械化技术,甚至出现一定的抵触情绪,影响机械化的推进。因而需打破农牧民传统观念的桎梏,明确农牧民是农业生产主体的原则,是现代科学技术、机械化技术的收益群体,因而需强化培训力度,使其学习技术,应用技术,以技术为工具,提升油菜种植产量,实现农业增收,达到脱贫致富的效果。
二、扎囊油菜机械化种植的建议
2.1强化思想教育及机械化培训力度
首先需要积极推动现代化农机装备的推广及应用,以降低劳动成本,明确落实油菜机械化种植是提升生产效益,控制生产成本的必经之路,针对直播以及移栽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加大攻坚力度,聚焦于关键技术环节机械化,针对油菜种植关键环节提升机械化水平,进而在短时间之内提升油菜种植效益。其次需要强化对于农牧民的思想教育,为其普及现代化、机械化种植理念,使其明确现阶段油菜种植的大趋势,讲解通过机械化、现代化技术,种植油菜,提升观赏性,在提升有效种植效益的同时,拉动旅游经济发展,同时引入油-饲两用油菜品种,发挥西藏油菜种植的多功能性,最大程度的提升农牧民收益,满足其实际需求。最后需强化科技培训,引导农牧民相信科学,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农牧民的增收,转变以往传统思维。
2.2寻求财政支持
财政补贴不足,农牧民需投入大量成本购置现代化机械农机,提升了成本,影响收益,因而需积极与农机相关部门寻求协作,综合应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农机化发展资金,强化对于农牧民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寻求政策扶持,争取加大小型油菜种植器械的补贴力度,促进农机具的推广,推动油菜种植机械化进程,减少种植提升,提升种植收益。
三、油菜机械种植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将机械化种植技术融入油菜种植,相比于以往的人工栽种,能够节种可达到22-30kg/hm2,可节约化肥43kg/hm2,产量增幅可达8-13%左右[3],对于提升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改善收入具有积极的意义。以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地膜垄盖沟种植技术为例,通过复式铺膜播种机,能够单次完成多种种植工序,包括开沟,起垄,铺膜,播种,施肥以及复土填压等,此类技术每公顷可节种28kg左右,相比于传统的种植技术,对于改善出苗率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3.2社会效益
现阶段油菜种植已经逐步成为扎囊地区重要产业,将机械化技术融入油菜种植,不仅可产出经济效果,同时具有多样化的社会效益。对于农户而言,农业种植人员更偏向于应用丰富的生产要素替代匮乏的生产要素。在工业化及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菜种植劳动力,使得劳动力成本提升,加重了农户经济负担,而机械化技术则属于典型的劳动力节约型生产要素,对于替代农村劳动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促进油菜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4]。
3.3生态效益
融入机械化种植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自身的肥力以及蓄水保湿的能力,在最大程度的提升油菜产量的同时,可控制油菜种植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而获取更为游离的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
四、结言
现阶段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对于油菜种植机械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愈发提升,油菜种植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闭经之路,需不断强化培训力度,寻求政策支持,推广机械化农机应用,以提升油菜种植机械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尹琳伟.油菜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的对比实验[J].中国农机装备,2023,(08):63-65.
[2]武玉环,孙华.发展油菜种植机械化对劳动力替代影响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11):83-86.
[3]宋光平,田祖庆.湖区油菜稻板田机械直播适宜播期与播量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6,(02):41-42.
[4]范君澎,文齐军,贺祖斌.发展油菜产业助力广西灌阳县乡村振兴的思考及对策[J].广西糖业,2024,44(02):137-141.
[5]陈雷.新疆伊犁地区春油菜种质资源生态适应性研究及综合评价[D].塔里木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