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李舫 蒋宇楠

德惠市米沙子镇希望小学

摘要:作业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巩固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可靠途径,同时也能够为教师反馈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中小学各个学科作业的形式、内容及其目的也随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将基于当前中小学作业布置的实际情况,从目标、内容、形式、评价这四个方面来探讨其优化策略。

关键词:“双减”;中小学;作业;优化策略

引言:在2021年,我国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并经过多方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也就是所谓的“双减”政策,明确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的核心目标。而学校作为“双减”工作中的主要承担者,也应当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能够优化作业形式,摆脱以往多量低质的模式,以发挥出作业价值,促进学生发展。

一、以往中小学作业中的问题

(一)作业目标单一

作业设计往往仅侧重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使得作业内容变得枯燥且缺乏挑战性,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也难以调动出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作业,而非主动地探索和学习。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基本会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多次地进行训练,旨在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考试成绩,但是由于过于繁重的作业量,学生们不得不花费自己额外的休息与娱乐时间,同时也需要面临身心疲惫与紧张的情绪,长久以往不仅会扼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目标发生偏移,对其未来发展不利。

(二)作业内容刻板

一般来说,中小学的作业内容基本以书面知识为主,要求学生们背诵课文,并完成相关练习题任务,以应对考试。这类作业的内容主要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而并不是以开发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因此其内容基本不定不变,完全以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为主。并且,大部分教师的作业布置相对统一,学生们的作业内容基本一致,而未能考虑到教学进度、学生个体差异等情况,导致无法兼顾到各个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这就导致作业抄袭的问题层出不穷,大部分学生往往会借优秀学生的作业,在交作业之前原封不动的抄一遍,导致作业设计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三)作业形式老旧

以往的作业主要是以背诵与书写这两种方式为主,学生们通过书本以及纸笔,在课间休息或者课后完成,并且也便于家长与教师的监督与审查。但是这种形式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为了能够尽快完成作业,一般都会对书本内容进行死记硬背,而基本不会对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导致其记忆过后很快便会忘记。

(四)作业评价保守

各科教师在收齐作业之后,会统一进行批改,并在作业上以优、良、差来进行评分,甚至会直接写上“阅”字,表示作业已经批改。但是学生却未必能够理解教师的评价内容,由于评价内容过于笼统,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作业的具体完成情况,判断出自己的优势与问题。并且,部分学生在作业上发现自己的评价为“良”或者“差”时,也可能会产生心理落差,从而消磨其积极性。此外,由于评价方式过于统一,并且教师的主导权过大,在评价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主观意识,尤其是针对于开放性题目,大部分教师通常会对成绩较好、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更高的评价,导致评价公正性有失偏颇。

二、“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作业目标多样化

作业目标多元化意味着作业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课堂知识的简单巩固,而是拓展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以促进学生们的全方位发展。教师可尝试基于书面理论作业,设置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培养其综合素质。例如在数学等学科中,可以侧重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在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思维;而对于语文、英语等学科,则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在艺术创作、文学创作等领域自由发挥。同时还需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各个学生的能力与兴趣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也就意味着,各个学生的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可通过多元化的作业设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作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进而增强其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二)作业内容灵活化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作业内容往往刻板且缺乏变化,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可能削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本文认为,灵活化的作业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作业,不再拘泥于固定的作业形式以及答案,而鼓励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本学科的知识,也能触发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来选择作业的方向和深度,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形式创新化

作业形式创新化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的作业形式往往以书面答题为主,缺乏互动性,形式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打破这一束缚,本文认为应当引入更为多元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在线互动作业,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可以尝试将作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布置观察日记、社会实践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知识,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提升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也可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作业评价开放化

以往的作业评价环节基本都是由教师独自完成的,其评价形式相对单一,并且也会为教师带来不小的工作压力。而开放化的作业评价不再仅仅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综合考虑学生的思路、方法、创新性和实际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教师则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创意,不仅关注学生的作业成果,更加重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倡导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的评价,以求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而针对于评价内容过于笼统的问题,教师则应当加强及时反馈与指导,给予学生具体详细、有针对性的反馈内容,帮助学生们明确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找到改进方向,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培养其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小学的作业设计与评价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优化工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与学校领导人能够不断探索与审视,根据自身情况来不断进行调整与改进,以落实“双减”政策,优化整体作业设计,控制好作业布置总量的同时,也能够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控制好作业难度与时长,以保障作业效果,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艳.“双减”背景下优化中小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23):74-75.

[2]王莉.“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2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