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解析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和降水处理技术

作者

朱志勇 谢伟标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进程的推进,国内工程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目标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作为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我国自古以来对水利工程就十分看重,地质勘察又是水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的地质勘察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要点;降水处理

引言:地质调查在水利建设规划、施工方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工程地质情况对工程施工有很大的影响,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对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例如地质性质、岩体类型等。地质调查的重点应该放在岩体破碎、软岩、软土等软弱地带,施工中要尽量避免在修建水利设施时,一旦将地基打到那里,极易出现塌方、滑坡等情况,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同时,正确的降水量治理技术也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水利工程中地质勘测的实际意义

1.1对水利工程的概述方面

水利工程的地质勘测工作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较长的时间,在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水利工程地质勘测的实际技术和硬性设备上的技术运用都得到了有效的进步。但是对于水利工程地质勘测工作来说,其本身的专业性较强,且工作当中涉及地质、水利、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较多,只有对实际工作的方案和工程施工地质、施工步骤等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实际的质量和效率。

1.2水利工程地质勘测的意义

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其对于水利工程本身环境、施工地点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能够有效预防水利工程施工当中由于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引发的突发问题,实现对“地质滑坡”“地面坍塌”等现象的合理控制,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对环境的破坏大大减小,保证水利工程的平稳施工。

二地质勘察质量的影响因素

2.1人为因素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作业复杂,涉及多种勘察指标,因此要结合专业技术,对勘察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在勘察作业中,技术人员联合长期专业知识、工作经验,详细勘察地质环境。勘察数据计算工作量多,数据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

2.2制度因素

分析我国发展现状可知,国家并未颁布地质勘察政策,勘察体系的缺陷与漏洞较多。现代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市场的竞争激烈,出现大量恶意竞争行为。工程地质勘察招标工作中,应当以最低价中标。为了提升经济效益,施工企业未遵循标准规范施工,所以会减少地质勘察作业的投资,甚至不开展地质勘察工作,很难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对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明显。

2.3设备因素

地质勘察作业中,软件设备、硬件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现代科技发展下,逐渐细化地质勘察作业的指标,为了提升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合理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勘察作业中,如果采用传统勘察方式,则会影响勘察质量与精度,还会对后期设计图纸质量产生影响。

三、地质勘察常用技术

3.1钻探技术

在地质勘察作业中,钻探技术非常常见,技术人员要收集水文地质资料,从而为工程选址、施工提供参考,维护水利工程的安全性,从根本上促进水利行业的发展。分析实际应用可知,岩芯定向钻探、大口径钻探技术、压(注)水试验及抽水试验,能够广泛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技术人员使用金刚石材料,在砂卵石层钻进、取样操作,维护地质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全面发挥地质勘察作业,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性。

3.2地质技术

勘察技术成熟化发展,技术人员从定性分析地质条件,逐渐发展为定量发展模式,勘察方式也升级为精细化检测。仿真技术、水利截获技术的成熟发展,相应提升了勘察结果的准确性,要充分发挥地质勘察作业的作用,从而促进工程建设发展稳定性。

3.3计算机与数值分析技术

各行业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但是在地质勘察作业中,勘察人员通过计算机制图,自动统计和分析获取信息,为后续建设方案提供数据支持,保证数据结果的准确性,精准开展后续施工活动。

3.4工程物探技术

在地质勘察作业中,物探技术成为常见技术措施,涉及多种方式方法。在探测岩溶等特殊区域时,通过弹性波测试、水声勘探技术,明确区域的大坝质量影响因素,以免人工操作所致安全事故,从根本上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现代科技发展下,物探技术的成熟度逐渐提升,所以要全面提升勘察工作的价值。

四、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4.1工程区域稳定性勘察

在勘察水利工程地质时,基础内容为工程区域的稳定性勘察。工程区域的稳定性勘查,会直接影响后期施工作业。在选择施工地点时,勘察人员要仔细勘察施工地区的环境,掌握施工区域的稳定性,使其满足水利工程施工需求。在勘察作业中,勘察人员应当综合工程区的资料,保证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工程地质勘察人员要重视区域稳定性,联合地震部门的数据资料,分析区域的稳定性,保证工程建设效益,维护水利工程运行的稳定性。

4.2地质构造勘查

只有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才可以保证工程建设基础的稳定性,所以地质勘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明显。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区的地质结构会影响水利工程施工。所以在勘察地质时,勘察人员必须准确勘察地质构造,使施工区规避地震区、断裂带,以免地质变动影响水利工程。

4.3岩(土)体地质勘察

水利工程岩(土)体的性质,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明显。开展水利工程施工时,设计人员要调查施工区的岩(土)体性质,选择适宜的施工地点。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岩(土)体性质会影响工程所选用的坝型或基础形式。比如在水库工程中,覆盖层分布情况、分布厚度和岩体风化强度、物理力学性质、渗透特性等因素,直接影响选用的坝型。在地质勘察时,调查结果会影响坝型的选用,所以要深入调查信息,按照工程施工需求与内容,选择适宜的岩体。

五、水利工程降水处理措施

5.1井排降水技术

针对中小型基坑,则可以使用井排降水技术,土壤渗透系数为1.0×10-4~1.0×10-3,降水明显时,可以随时调整井距,实现集中排水操作,技术工艺十分简单。然而在应用井排降水技术时,对地质结构的要求高,必须联合明排水措施。工程建设中,基坑地下水位为3.5m,渗透系数为1.5×10—4cm/s,和水源的距离远。在使用井排降水技术时,利用水力学计算井深、井间距,保证降水效果。

5.2轻型井点降水技术

当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复杂时,多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技术,此项技术的封闭性良好,并且对土质要求低。为了维护降水效果,必须明确支管管距、深度。然而技术工序的复杂度高、成本昂贵,多用于关键部位的污水处理工作中。在拟建工程的基坑内,埋设渗水井点管,同时配置抽水设备,要在保证土体整体结构的同时,抽出渗水,保证基坑开挖的顺利性。

5.3挖垄沟降水法

针对地下水埋深大、降雨量多的基坑降水处理中,可以使用挖垄沟降水法,此项技术的施工便捷、费用低廉,并且对基坑大小、水文地质的要求低,要随时调整工序。在使用挖垄沟降水法时,能够结合地表积水、地下水,实现共同降水目的。水利工程施工时,要优选天然材料,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水利工程多位于偏远地区,很难将施工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所以要开采天然建筑材料 。

结束语:精确的地质勘察和科学的降水处理技术是水利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石。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关注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如何优化降水处理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挑战。通过持续的学术探讨和实践应用,有信心在水利工程领域实现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海涛. 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和降水处理措施[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132-133.

[2] 周朋.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和降水处理技术[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1417-1418.

[3] 李志雷. 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和降水处理措施[J].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1(8):7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