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用爱让一切向阳而生

作者

李列玲

乐山市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小学 614700

教育是什么?我曾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站在教育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有时也会让我觉得疲惫不已,可看到孩子们一点点向阳而生的转变,也无数次都让我觉得意义非凡。就在不久前,一个孩子站在校门口固执的等待着我陪她上学,我走近这个孩子,牵起她的手,觉得肩上的责任更加重,自己更加重要。我想,教育本身就是付出爱,爱,可以让一切向阳而生。

还记得9月1日开学时,校长找到我,问我,“六年级来了一个孩子,去你们班吧。”我正执教六年级,只要是适龄的孩子,没有不接收的可能。但我却有些疑惑,一个转学的孩子,校长为什么要特地来和我说一声呢?果然,校长将这个孩子的情况和我说了,这是个问题学生,以前在金河镇小学上学,上到五年级时因为新冠阳性回家休息,再回来的时候就觉得同学们孤立她,心理上不愿意再去学校,开始辍学,几乎半年没上学了。2023年9月,家长觉得没有办法,找到这里,希望学校能接收这个孩子。适龄儿童上学的希望,没有任何一个学校会拒绝,校长和我一样爽快的答应了这个请求。

于是,作为她的班主任,我第一时间去和这个孩子谈话,希望她可以踏实的在这里上课,适应这里的环境。一切似乎都风平浪静,但是入学的当天晚上,她就给家长打电话要求回家,坚持不肯住校。我和家长共同劝说,没两天就开始闹不舒服,不是头痛就是胃痛,一直在医院输液。因为天天生病要回家,所以我也需要天天和孩子家长联系,仅仅几天时间,我便有了几百分钟的通话时间,期间,我颇为无奈的和孩子父亲交流,“需要去查清楚到底是什么病症,总是这样也不是办法。”孩子的父亲无奈的告诉我,“查了,什么病都没有,是心理出问题了。”

心理健康问题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对此提起了高度重视。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因为“矫情”而产生的问题,反而觉得我们从今天开始要给这个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温暖,才不至于让她在黑暗中不安。于是,我常常趁着吃午饭的时间和她沟通,问的问题琐碎又简单:在学校哪里不习惯啊?住宿有没有头疼的地方?身体舒服了一点没有?学业哪些没有跟上?一开始她总是敷衍我,说一两个字搪塞过去,久了之后也开始好好回答我的问题,有些时候心情好还会说些同学们之间的小玩笑。看到这样的改变,我的心里说不出有多么高兴。

一个厌学孩子的转变,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坚持了没多久,她再次因为一些细节上的不愉快想要回家去,要不就是想去医院输液。大概是第三周的时候,她偷偷的去了诊所输液,她的奶奶又生气又失望,和校长放出了狠话,“不读就不读了。”我也忍不住担心起来:一个人在诊所,万一出现问题可怎么办呢?于是我二话不说的打了一辆车,在和平的一家诊所门口看见了她,她正孤零零的坐在外面,整个人都很没有精神。这一刻,我十分心疼这个孩子,我知道她从小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父亲和奶奶生活,缺少了母亲的那份关爱,让她在一些必要的时刻完全不知该怎么应对情绪上的波澜。正是因为理解,我才几乎含着泪的问她,“嘉欣,好点了吗?”她抬头见我时脸上还挂着泪珠,可却仿佛看到了什么稻草,一脸不可置信,还是张口就问,“李老师,你怎么来了?”我笑了笑,“我来陪你输液啊。”也是从这之后,我和嘉欣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她也开始像依赖奶奶一样依赖我,我们约定好,我会在学校门口等着她上学,她便坚持到校。

从这之后,我常常会在等着她上学的时候给她买早餐,放假的时候拎着补品去看望她和她的奶奶,我们开始成为“朋友”,学校对她而言也不再是“深渊”。或许经过多次拒绝,她早就被包括家长在内的人看成了“异类”,所以她就有了自己逃避问题的方式方法。而遇到了接纳她的校长和我之后,她才放心的适应周围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慢慢的变得开朗活泼。

小星厌学的原因或许是很多的,或许是受到了同学的排挤而投诉无门,也或许是因为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而失去了上学的积极性,她贪恋家庭中的温暖,因而过分的依赖自己的奶奶,正是说明她缺乏爱和关怀,在这样的心理环境里,她的心态发生了改变,心理脆弱、出了问题,所以也就有了厌学的行为出现和发生。

问题既然已经出现,我们就不能再去逃避和打压。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确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他们必须要学会听话、懂事,否则就是叛逆,就应该受到严厉的斥责。这对于本身就心理脆弱、缺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而言更是毁灭性的打击。以爱为名,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孩子。难道嘉欣的父亲、奶奶不爱她嘛?奶奶费心费力的陪着孩子上学,爸爸则是三五万的给孩子掏钱治病看病,可是他们都没有在心灵上关爱,大人们认为“这样就够了,你还要怎样?”而孩子或许只是觉得“我太孤独了”。她需要陪伴,只有温暖和爱,才能让她打开心扉,愿意回到学校。

教育问题存在已久,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不是学生是否吃饱穿暖,而是他们的心理压力。教育本身就是爱和温暖的付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着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把温暖的种子播撒,让孩子自己去看到暖阳,然后向阳而生。我想,这也给了不断摸索前行的教育工作者一个提醒: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