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作者

付何练

阳江市阳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广东省阳江市 529500

摘要:针对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从制度优化、资源保障、技术升级、社会协同等多维度提出系统性对策,构建高效、科学、可持续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本文主要探讨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等相关问题,希望通过科学讨论,推进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科学进行。

关键词:基层动物;检疫工作;问题扽西;对策探讨

引言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是动物疫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畜牧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及社会稳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系统性改进,因此基层动物检疫体系的完善需要长期投入和多方协作,只有筑牢这道防线,才能有效防控动物疫病,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1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问题分析

1.1基础设施与资源配置不足

一方面,呈现出设备落后的问题,部分基层检疫站点缺乏现代化检测仪器,如PCR检测仪、快速诊断试剂盒等,仍依赖传统肉眼观察或经验判断,导致检测效率低、准确性不足。另一方面,出现资金短缺,检疫经费依赖地方财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常因拨款不足,难以为检疫设备更新、人员培训提供保障。而且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动物检疫数据未完全实现联网共享,跨区域追溯困难,疫情预警能力受限。

1.2人员队伍薄弱与工作负荷过重

首先,专业人才匮乏,使得基层检疫人员编制不足,老龄化严重,且部分人员未接受系统专业培训,对新型疫病如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的识别能力不足。其次,工作负荷过重,这导致基层检疫站点需覆盖大量养殖场、屠宰场及交易市场,但人力有限,导致漏检、抽检比例低;而且出现激励机制缺失,薪资待遇低、晋升渠道狭窄,导致人才流失,队伍稳定性差。

1.3检疫流程与监管漏洞

基层地区的动物检疫工作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部分环节存在“走过场”现象,如产地检疫未实地核查、屠宰检疫仅依赖企业自检报告等。还出现跨区域监管困难等问题,导致动物调运频繁,但产地与目的地检疫信息衔接不畅,存在逃避检疫、违规调运现象如“洗猪”、“洗羊”等违法行为。而且出现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偏弱,部分经营者为降低成本,伪造检疫证明或贿赂检疫人员。

1.4疫病防控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部门出现协同不足,使得农业、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职责划分模糊,联合执法机制未有效落实,导致检疫与市场监管脱节。而且应急能力薄弱,这使得基层缺乏突发疫情应急预案演练,防疫物资储备不足,疫情上报和处置时效性差。另一方面,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使得散养户或小型养殖场为节省成本,逃避检疫、免疫接种,甚至隐瞒疫情,增加疫病传播风险。

1.5法律法规与实际脱节

首先,法规滞后,现行《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对新兴业态如网络活体交易、冷链运输等监管缺乏针对性条款;而且宣传不到位,这使得基层养殖户、屠宰企业法律意识薄弱,对检疫程序、疫病危害认知不足。其次,地方保护主义干扰,部分地区为维护本地畜牧业经济,放松检疫要求,导致疫病跨区域传播。同时社会参与度低,这导致公众监督缺失,检疫过程透明度不足,公众举报渠道不畅,社会力量未有效参与监督,且第三方服务缺位,让市场化检疫服务如第三方检测机构等推广不足,难以缓解基层压力。

2基层动物检疫工作问题中的对策分析

2.1强化基础设施与资源配置

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与统筹,实现中央与地方分担机制,建立中央财政专项补贴制度,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保障检疫设备如PCR检测仪、便携式快检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如动物检疫大数据平台的更新与维护。注重社会资本引入,鼓励企业通过PPP模式参与检疫设施建设,或通过税收优惠引导养殖企业承担部分检疫成本。其次,有效推进检疫信息化建设,落实全国统一检疫信息平台,实现养殖、运输、屠宰、销售全链条数据实时上传与共享,支持疫病追溯、风险预警和跨区域协查;还要进行智能终端普及,为基层检疫员配备移动终端设备如检疫APP等,支持现场录入、电子出证、远程会诊等功能。

2.2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一方面,有效扩充专业人才储备,落实定向培养机制,与农业院校合作,设立基层兽医定向培养计划,提供学费减免和就业保障,还要有效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定期开展疫病诊断、实验室检测、应急处理等专题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另一方面,注重优化激励机制,落实绩效工资改革,将检疫效率、疫情发现率等指标纳入考核,设立高风险岗位津贴;还要进行职称晋升倾斜,对长期扎根基层的检疫人员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中给予政策倾斜。

2.3规范检疫流程与监管机制

首先,进行全链条标准化管理,要技术强制实地检疫,实现产地检疫必须实地核查动物健康状况,屠宰检疫需全程驻场监督,杜绝“以报告代检”,还要进行电子检疫证明,推广区块链技术防伪电子检疫证,实现调运信息实时核验,打击“洗猪”、“洗羊”行为。其次,有效强化执法与问责,实现跨区域联合执法,建立省际、市际动物检疫执法协作网,对违规调运、伪造证明等行为实施“黑名单”制度,严惩违法行为,有效提高处罚金额,对涉事企业和个人追究刑事责任,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2.4完善疫病防控与应急体系

一方面,构建多部门协同机制,建立联防联控小组,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联合市场监管、交通、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和疫情应急演练,还要进行职责明晰化探究,明确各部门权责边界,避免推诿如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流通环节,交通部门监管运输车辆消毒等。另一方面,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实现物资储备库建设,在基层设立防疫物资储备点如消毒剂、防护服、无害化处理设备等,确保疫情发生时24小时内到位;还要进行直报系统优化,简化疫情上报流程,允许养殖户通过手机APP直接上报疑似疫情,并建立匿名保护机制。

2.5健全法律法规与宣传体系

首先,有效推动法规更新与细化,修订《动物防疫法》,补充网络活体交易、冷链运输等新兴领域的检疫要求,明确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断进行地方配套细则,实现各省根据本地畜牧业特点制定实施细则如牛羊调运频次限制、活禽市场准入标准等。其次,科学深化普法与宣传,落实基层普法行动,通过短视频、广播、入户宣讲等方式,向养殖户普及检疫法规和疫病危害案例,还要进行正向激励措施,对主动申报检疫、配合防疫的养殖户给予补贴或保险优惠。

2.6推动社会参与与试点创新

一方面,引入第三方检疫力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允许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实验室承担检测任务,通过资质认证和定期考核确保质量,不断市场化竞争机制:鼓励企业自检与政府抽检结合,降低基层检疫站点负担。同时注重构建社会监督网络,建立公众举报奖励制度,有效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和微信平台,对提供有效线索的公众给予现金奖励,还要进行透明化检疫流程,定期公开检疫数据和处罚案例,增强社会信任。另一方面,进行试点创新与长效保障,有效开展区域试点,选择畜牧业密集区试点“智慧检疫”模式,探索AI辅助诊断、无人机巡查等新技术应用,还要建立长效机制,落实五年规划与评估,制定基层检疫能力提升五年计划,每年开展第三方评估,动态调整政策。

3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改进,需兼顾“硬投入”和“软实力”,通过技术赋能、法治保障、社会协同形成合力;唯有系统性改革,才能筑牢动物疫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保障畜牧业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琴.如何做好基层动物检疫工作[J].吉林畜牧兽医,2024,45(12):178-180.

[2]付文忠.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动物保健,2024,26(09):139-140.

[3]姑丽哈斯·达列力汗,巴哈尔古丽·吐尔安.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相关问题探讨[J].吉林畜牧兽医,2024,45(04):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