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心内科护理中的治疗效果探讨
李纪娟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河北省 保定市 071000
【摘要】目的 研究多样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心病患者健康改善的实际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86位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方式评估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标准护理,另一组则在标准护理基础上增加多样化的护理干预措施,重点比较这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血糖水平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影响。结果 接受特定干预的患者不仅自我疾病管理能力表现更佳(P<0.05),其血糖控制指标也获得显著改善,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低于未接受该干预的对照组(P<0.05)。结论 多样性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其在有效改善血糖控制状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上成效显著,故而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样性护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病症,倘若长期处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状态,便有可能引发多种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所呈现出的罹患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风险,相比非糖尿病人群来讲,处于2 - 4倍的状态。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多样性护理是一种整合了多学科知识、针对患者不同特点提供全方位、个体化护理的新型模式,包括风险评估、个体化饮食运动指导、用药管理、并发症预防、心理支持等多个维度[2]。本研究以达成对多样性护理干预针对糖尿病连同心血管疾病患者所进行的血糖控制方面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层面的影响之探讨为目的,为临床护理实践供应具备参考价值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招募了86例于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配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包含24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2.5±7.3岁(范围45-73岁),糖尿病平均病程9.3±3.8年(范围3-18年),其中20例为心功能Ⅱ级,23例为Ⅲ级;观察组则由26例男性和17例女性组成,平均年龄63.1±6.9岁(范围46-75岁),糖尿病平均病程9.6±4.1年(范围3-19年),心功能Ⅱ级22例,Ⅲ级21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给予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该护理方式涵盖包含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执行、基础生活护理的开展落实、用药指导工作的进行推进以及健康宣教事项的展开实施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样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个体化风险评估: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全面风险评估,包括血糖管理情况、心功能状态、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等,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②精准饮食指导:结合患者血糖特点和心功能状况,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对总热量的摄入量予以把控,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的比例按照正式场合要求的方式进行配置,控制钠盐摄入,增加膳食纤维。
③心理支持干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组织同病种小组交流活动,增强社会支持系统。
④健康教育延伸:制作个性化健康教育手册,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提高可读性,开设微信健康管理群,定期推送相关知识,出院后电话随访。
1.3观察指标
1.3.1血糖控制指标
以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数值(FBG)、进餐后达2小时之时的血糖数值(2hPG)以及具备糖化特征的血红蛋白(HbA1c)所构成。干预前后均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测。
1.3.2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DSMS)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全面评估,该量表综合测量了患者在饮食调控、血糖监测、运动规划、用药管理和并发症预防5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形式呈现并通过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法,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法)评估差异,而分类变量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²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当P值小于0.05时,研究结果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指标比较
干预前,各项指标差别不大,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更为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面临双重疾病负担,血糖控制不佳可进一步加剧心血管并发症,而心脏功能障碍又会影响血糖管理策略的实施,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兼顾两方面问题,具有较大挑战性。
本研究采用的多样性护理模式相较传统常规护理具有个性化、多维度的特点,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基础上的精准干预,克服了常规护理模式中“一刀切”的局限性。该模式整合了血糖监测管理、饮食运动指导、用药管理、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系统化、协同性的干预体系。
研究结果表明,多样性护理模式在改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各项指标上的改善幅度更大,同时在自我管理的各个维度上均获得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多样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和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婷. 多样性护理在心内科糖尿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评价 [J]. 兵团医学, 2024, 22 (03): 57-60.
[2]姜姣阳. 心内科糖尿病患者应用多样性护理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 (35): 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