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省高校深入开展青年大学生 “党史” 学习教育的几个路径
陈盈希
西南林业大学
【摘要】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2021 年建党百年之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青年大学生的三观塑造、成长成才意义深远,是大学生入党教育的生动教材。本文结合云南地区特色,探寻 “党史” 学习教育的有效路径,助力青年大学生在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
【关键词】党史;青年大学生;云南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党史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凝聚着人民的智慧、优良传统与作风。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一部在逆境中诞生,带领人民摆脱苦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血泪史、奋斗史、创业史,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这是党中央立足新起点、统筹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交到了青年大学生的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高度肯定了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青年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接班人,在云南省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党的革命精神,对他们至关重要。
一、开展 “党史” 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进入大学前学习压力大,学习形式单一,部分同学虽为团员,但对党团知识,尤其是党史了解甚少。高校的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大学生是具备理论知识的先进群体是党员发展的后备军。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在云南省高校开展特色党史学习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云南红色故事、校史学院历史,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他们塑造良好品德、树立正确三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意义非凡。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将党史学习融入高校生活,引导大学生以史为鉴,正确看待党史中的重大事件、人物,端正意识形态和入党动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展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二、现阶段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重视不足,目标不明确当代青年大学生入校前历史知识储备不足,高校党史学习主要依赖公共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些课程理论性强,教学方式以授课为主,学生理解困难,学习兴趣难以激发部分非思政专业学生认为思政课不重要,只追求不挂科,对为何学党史、怎么学以及如何学以致用缺乏清晰目标。
(二)国外不良思潮冲击当前国际形势处于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校大学生多为 “00 后”,“95 后” 也占一定比例。他们受西方思潮影响较大,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坚定性可能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巨大进步,但一些西方媒体恶意炒作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党的历史成就这可能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理想信念动摇,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学习形式单一,质量不高高校党史学习除课堂教学外,多以团支部、党支部、班级开展理论学习为主。大学生课程安排满,课余活动多,党史学习时间不固定,常采用读文件、读书本的方式,缺乏感染力,难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易使学生产生怠慢情绪此外,学院部分老师和党支部书记并非思政专业出身,党史知识储备不足,开展高质量党史学习活动存在困难,因此提升高校党史教育队伍质量迫在眉睫。
三、高校开展青年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
(一)精准施教,满足需求不同省市、高校、专业、年级、学历、政治面貌的青年大学生存在差异,党史学习教育应因材施教。通过设计问卷对青年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数据后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党史教育活动【4】。问卷涵盖性别、民族、籍贯、年级、专业类型、对党史的兴趣、学习途径、满意度、政治面貌、学习频率等内容。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党员大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对共青团员和学生群众,在大一开展入党启蒙教育,融入党的奋斗历史和先进典型故事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党史学习宣讲;对大四毕业生开展党史教育座谈会。同时,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和不足,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思践悟,汲取力量从指定书目中学:书本是知识的重要来源,青年大学生应坚持读经典原著。党支部、团支部借助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集中学习,避免碎片化阅读。按照顺序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简史》三本指定书目,系统学习党史,了解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将 “四史” 学习与党的创新理论实践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全面系统的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则可检验学习效果,促进党史学习与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成果融合。从志愿服务中学:依据专业特长和地域特点,组织青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践行党的宗旨。如英语专业学生帮助理工类学生提升英语水平;体育类学生为社区老人教授广场舞或指导健身;有专业技术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发挥学科优势。在疫情防控中,许多 “90 后”“00 后” 大学生投身抗疫一线,展现了责任担当。高校可利用社团、班级支部等平台,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体验奉献的乐趣,深化共产主义信仰。教师党员通过 “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 服务基层群众,学生党员开列 “为民服务清单”,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深挖资源,深化教育从红色资源、故事中学:各地都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云南省也不例外。云南红色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如昆明市有164 个革命遗址。利用重大节日,组织青年大学生前往革命烈士陵园祭扫,向烈士敬献花篮,学习烈士事迹;七一前后,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聆听红色故事。西南联大旧址和博物馆承载着联大师生的精神,他们在国家危难时投笔从戎,这些事迹能激励青年大学生树立历史责任感,成为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从红色影视中学:建党百年期间涌现出许多高质量的电影党课,如《九零后》《1921》《中国医生》等,以电影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史。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建党初期的大学生活,当代大学生可从中反思自身言行,增强投身党和国家事业的积极性,实现党史教育的育人目标。
(四)创新形式,营造氛围从校园红色文化中学:校园红色文化对学生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校中融入红色文化像红色校史、知名校友、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校园文化品牌中去,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运用好校园红色资源,发挥个性优势【5】。高校可将红色校史、知名校友事迹、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校园文化品牌。在教学楼内设置党的光辉历程文化墙,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七一前后在校园内展示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标识及其内涵,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从新媒体中学: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大国、云岭先锋等 app中的党史音视频资源,组织师生参与学习强国挑战答题、大学生在线答题,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学校和学院公众号分享党史知识和党史主题活动,进一步强化学习氛围。从 AR/VR 体验中学:借助 AR/VR 技术,打造线上红色教学点,开启红色教育 “云模式”,满足 “90 后”“00 后”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组织线下沉浸式体验活动如带领学生前往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的红军长征纪念馆,让学生身穿红军军装,重走长征路,观看电教片,读红色经典,体验农耕红色教育,吃红军饭,感受长征精神,牢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四、结语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创立以来,历经百年风雨,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懈奋斗。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汇聚地,青年大学生成为西方意识形态争夺的重点对象。“历史虚无主义” 等不良思想威胁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挑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维度、多平台多途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帮助青年大学生将党史知识和精神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忠诚的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 习 近 平 在 党 史 学 习 教 育 动 员 大 会 上 的 讲 话 [EB/OL].(2021.02 -20.)https://www.ccps.gov.cn/xtt/202103/t20210331_148208.shtml
[2] 学 习 贯 彻 习 近 平 “ 七 一 重 要 讲 话 精 神 ” [EB/OL].(2021.07 -01.)https://www.12371.cn/special/jdbnjh/
[3] 习 近 平 新 时 代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学 习 问 答 [M] 学 习 出 版 社 人 民 出 版社.202102(1)
[4] 杨延杰,郑斐然.“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路径优化”[J]. 学术探索:社会科学版,2021(05):139 - 144.
[5] 宋子齐。高校校园经管设计中融入红色文化研究[J]. 环艺学研探索,2021(08):157 -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