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视域下陕西省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助力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研究

作者

胥得德 辛凤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国际部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项目信息:2024年度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乡村振兴视域下陕西省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助力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研究”(编号:WLFYKT-54)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与非遗活态传承双重驱动下,本研究以陕西省蓝田县凫峪村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为研究对象,聚焦“凫咖啡”新乡村会客厅的创新实践,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与文旅融合的协同路径,提出“政策链-产业链-传播链”三链融合模型,为西部乡村非遗资源转化提供可复制范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非遗生产性保护;文旅融合;空间再生产;场景叙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议题逐渐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推进不仅注重经济层面的发展,也强调文化建设的加强。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非遗生产性保护与文旅融合的协同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现代化发展。这一政策为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政策保障,并鼓励通过非遗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村文化、旅游及经济的有机结合。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蓝田县凫峪村为切入点,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如何破解“非遗沉睡化”和“乡村空心化”并存的困境,为非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新的解决路径。通过该案例,旨在为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转化、文旅融合提供可操作、可复制的创新模式。

1.陕西省蓝田县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

陕西省,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重点区域之一,长期以来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艺术以及独特的地方文化。蓝田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岭北麓,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阵地。蓝田县的非遗项目种类繁多,涵盖了蓝田玉雕、灞源豆腐干、民间剪纸、秦腔、传统节庆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蓝田县通过政策引导与产业融合,积极推动非遗资源的生产性保护和转化,逐渐形成了多个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凫峪村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

凫峪村位于白鹿原的东南,属蓝田县前卫镇管辖。凫峪一带在地形上偏向于山谷地形,谷底贯穿一条水渠清澈透亮,谷底池塘较多,之前有很多野鸭子。而凫峪二字,指的就是有野鸭子的山谷。凫峪为荆峪沟的发源地,这里鸟语花香,植被茂盛,因此有“荆峪福地”的美名。凫峪村作为蓝田县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利用丰富的秦岭生态文化资源,在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文旅融合的基础上,创新打造了“凫咖啡”新乡村会客厅,成为蓝田县非遗保护和文旅融合的示范基地。

凫峪村的非遗项目主要包括蓝田玉雕技艺、传统手工艺、地方民俗文化等,历史悠久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技艺的传承断层、市场需求的单一性以及年轻劳动力的流失,这些非遗项目面临着“沉睡化”的困境。因此,如何有效推动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成为了凫峪村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此背景下,凫峪村通过打造“凫咖啡”新乡村会客厅,以非遗文化为核心,通过废弃校舍空间再生、非遗工坊与现代业态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再利用和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实践模式探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文旅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且具潜力的经济模式,已经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特别是结合非遗文化资源,通过文旅融合的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文化复兴和社会进步。蓝田“凫咖啡”新乡村会客厅作为一个融合文化、艺术、休闲与旅游的综合体,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典型的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平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通过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的设立,结合现代旅游业的开发,不仅有效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内涵,还为当地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收益。

3.1非遗保护基地促进文化与经济双向发展

非遗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承载历史、传递文化、塑造乡村独特性的重要角色。蓝田“凫咖啡”新乡村会客厅通过建立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不仅为传统技艺提供了展示和传承的平台,还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文化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体验与参与。这种模式不仅保护了地方文化遗产,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形式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说,非遗工坊作为会客厅的核心部分,不仅提供了传统手艺人的工作空间,还通过定期举办工艺展览、手工艺体验和文化讲座等活动,让游客了解并亲身参与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为非遗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还推动了当地手工艺品的市场化进程,提高了传统工艺的附加值和市场认知度。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通过文化的开发,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而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正是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

3.2文旅融合优化乡村社会与城乡互动

文旅融合不仅是经济模式的创新,也是社会结构优化的重要驱动力。蓝田新乡村会客厅将文化、旅游和社会功能紧密结合,创造了一个城乡融合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乡村不再是单一的农业生产空间,而是成为了文化交流、教育体验和休闲旅游的多元化场所。通过这种模式,乡村经济的基础得到了加强,乡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也得到了丰富和提升。

一方面,乡村民宿、咖啡馆等产业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和投资者,推动了乡村就业和创业机会的增加。另一方面,城市与乡村的互动性增强,城市居民通过参与乡村活动,能够更好地了解农村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从而促进了城乡资源的有效流动。这种城乡融合的模式,不仅改善了乡村的经济状况,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了乡村社会结构的优化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3.3借助网红效应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网红效应成为了推动乡村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蓝田新乡村会客厅通过与网络红人合作,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和网民的关注,借助网络平台的传播效应,迅速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社交媒体成为了乡村文旅产品营销的重要渠道,借助影响力和流量的转化,乡村经济得以飞速发展。

然而,在文旅融合过程中,网红效应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过度商业化、游客过度集中、基础设施压力增大等问题。蓝田新乡村会客厅通过多元化的活动策划和创新的营销手段,保持了品牌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同时,设计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和完善的游客体验设施,确保了高效的运营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能够避免网红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其成为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期动力。

蓝田“凫咖啡”新乡村会客厅的成功经验展示了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通过非遗文化的生产性保护、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以及网红效应的巧妙运用,乡村不仅实现了经济增长,还促进了社会结构的优化和文化的传承。尽管文旅融合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挑战,但通过创新的模式和精心的规划,乡村振兴的目标得到了有效推进。未来,更多类似的文旅融合项目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下,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的推广价值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蓝田新乡村会客厅不仅在提升地方经济、促进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具备了进一步推广的潜力。结合蓝田的独特资源优势及陕西省文化旅游的特点,通过区域联动与数字化创新,推动蓝田新乡村会客厅的推广价值,提升其在更广阔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4.1区域联动打造秦岭非遗文化旅游新高地

陕西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蓝田新乡村会客厅作为陕西省文旅融合的典范,通过与周边县市的联动,共同打造“秦岭非遗走廊”,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旅主题线路。该走廊将不仅仅是旅游景点的简单集成,更是一个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地方特色产业和跨地区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平台。

第一,提升文化认知度与品牌影响力。通过区域联动,蓝田新乡村会客厅与周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项目共同推广,互相借力,增强“秦岭非遗走廊”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有效提升当地非遗文化的吸引力与认同感。第二,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将这些文化资源整合成一条主题鲜明的文旅线路,吸引更多游客来陕西进行深度文化旅游。游客在同一行程中参观不同的非遗项目,参与相关的手工艺制作和文化活动,充分体验陕西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三,促进跨地区经济协作与共赢。各地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联合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带动地区经济协同增长。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结合,能够为陕西省的整体文旅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4.2数字升级开辟非遗文化全球传播新渠道

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旅游业的推广方式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蓝田新乡村会客厅通过数字化转型,开发“非遗元宇宙展厅”,构建一个虚拟空间,为非遗文化和地方特色产品提供更加广阔的展示与交易平台。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区块链技术等数字工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链条运营模式。

数字化升级通过借助虚拟展厅和在线展览功能推动蓝田新乡村会客厅的发展。蓝田新乡村会客厅将地方的非遗文化、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通过数字化展示,吸引全球用户浏览和购买。游客或文化爱好者通过VR设备,身临其境地体验玉雕的精湛技艺,或观看一场皮影戏的虚拟演出。这样的体验不仅突破了传统展销方式的地域限制,也能够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和海内外的文化爱好者。

4.3跨境电商与虚拟展厅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渠道,蓝田新乡村会客厅进行全球范围的直播营销。与全球文化博主、网络红人、跨境电商平台合作,进行非遗文化项目的直播展示,向世界推广蓝田的玉雕、皮影戏、泥塑等文化艺术。同时,结合数字藏品(如数字艺术作品、非遗手工艺品的NFT)进行线上销售,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产品的唯一性和收藏价值,开辟全新的文化市场。

通过虚拟平台的搭建,蓝田新乡村会客厅不仅能够吸引国内游客,也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爱好者和艺术收藏者。通过“非遗元宇宙展厅”,陕西省的传统文化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同时也为地方文化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化发展机会。

结  语

蓝田新乡村会客厅作为陕西省文旅融合的重要实践项目,在推动乡村振兴、非遗文化传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通过区域联动构建“秦岭非遗走廊”,将非遗文化资源串联形成文旅主题线路,提升陕西省的文化品牌影响力,丰富游客的文化旅游体验,并促进跨地区经济协作。而数字化升级开发“非遗元宇宙展厅”则为蓝田新乡村会客厅开辟了全新的传播与营销路径,通过虚拟展销、跨境直播和数字藏品等创新手段,突破地域限制,提升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为地方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吸引更多的全球游客和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