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建构

作者

潘小红

重庆市长寿区特殊教育学校401220

摘要:本文探讨了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建构。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生活化”课堂的重要性和建构策略。特殊教育学校的培智数学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情境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升其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这一研究对于推动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特殊教育;培智数学;生活化课堂;建构

一、引言

特殊教育学校中,培智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是帮助学生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然而,传统数学教学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建构“生活化”课堂成为培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生活化课堂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其数学素养和生活能力。

二、“生活化”课堂的内涵与意义

(一)“生活化”课堂的内涵

“生活化”课堂是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生活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生活化课堂强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出发,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内容,如购物、时间管理、简单的计算等,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二)“生活化”课堂的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当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提升学生生活能力:培智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购物、理财、时间管理等方面提升能力,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

促进学生社会融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则和生活场景,从而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三、“生活化”课堂的建构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之一。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构建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为核心,通过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具情境性和实践性。

首先,教师需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作为教学素材。这些情境应涵盖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超市购物、家庭理财、时间管理等。以超市购物为例,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完成购物清单的制定、商品价格的比较以及总价的计算,从而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教学内容应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以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为导向。在培智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教授那些能够直接应用于生活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货币的换算与计算、图形的识别与应用等。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教师应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购买到最实惠的商品”或“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以完成多项任务”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

(二)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在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策略。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在教授货币计算时,教师可以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完成购物过程中的货币支付、找零等计算任务。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了货币计算的方法,还培养了其生活自理能力。

2. 实践操作法

实践操作法强调通过动手操作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符合培智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形成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提供积木、纸张等材料,让学生通过拼搭、剪切等方式认识不同图形的特征和性质。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还能在动手过程中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在合作过程中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三)评价方式的生活化

在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教学中,评价方式的生活化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发展方向。生活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 注重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评价重点的评价方式。与传统的结果性评价不同,过程性评价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的表现,记录其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过程等,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例如,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模拟购物场景中的表现,评价其对货币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2.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指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方法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避免单一评价方式带来的片面性。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表现等多种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的表现,还能关注其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进步。

四、结语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建构是提升学生生活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积极探索生活化课堂的建构策略,为培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实用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黄玲. 培智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J]. 试题与研究, 2025, (02): 171-173.

[2]刘晓婷.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建构 [J]. 知识文库, 2022, (07): 4-6.

[3]朱博文. 如何构建培智数学生活化的高效课堂 [J]. 教育现代化, 2019, 6 (29): 243-244. 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