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能源汽车车险的风险因子影响研究

作者

张欢 芦哲 王青霞 沈芳朵

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50

项目来源:2024年度黑龙江工程学院大创项目“新能源汽车车险的风险因子影响研究(S202411802033)”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其保险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在技术、性能和使用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其保险风险因子也有所不同。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影响新能源汽车车险的风险因子,通过收集大量实际数据和案例分析,识别关键风险因子,并分析其对保险定价和风险评估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新能源汽车车险的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车险;风险因子;影响研究

1. 引言

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其市场保有量持续攀升。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如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这些技术变革不仅改变了汽车的性能和使用成本,也对保险风险产生了深远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频发,维修成本高昂,且电池寿命和性能衰减问题突出,使得其保险风险因子更加复杂多样。因此,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车险的风险因子,对于保险公司制定合理的保险产品和定价策略,以及车主选择合适的保险方案,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背景和意义

2.1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在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补贴、优惠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使其在汽车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也进一步促进了其市场普及。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50万辆,同比增长81.48%,市场渗透率超过20%。

2.2 新能源汽车车险的特殊性

新能源汽车的特殊技术架构和使用特性,决定了其车险与传统燃油汽车车险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如电池、电机等,价值占比较高,且维修技术和成本与传统部件不同;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模式,如充电频率、行驶里程等,也与传统汽车有所区别。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事故类型和成因也更为复杂,如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火灾等,给保险理赔和风险评估带来了新的挑战。

2.3 研究意义

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车险的风险因子,有助于保险公司准确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和条款,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对于车主而言,了解风险因子有助于其更好地选择保险产品,降低保险成本,保障自身利益。此外,本研究也有助于监管部门完善新能源汽车保险相关政策,促进保险市场的规范发展。

3.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保险定价理论:保险产品的价格应反映其风险程度,即根据被保险对象的风险因子来确定保费。对于新能源汽车车险,其定价需综合考虑车辆自身风险、驾驶员行为风险、使用环境风险等多方面因素。

风险评估理论:通过对风险因子的识别和量化,评估保险标的可能面临的损失概率和程度,为保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3.2 研究假设

H1:车辆类型(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对新能源汽车车险的保费有显著影响。

H2:电池品牌和性能是影响新能源汽车车险风险的重要因子。

H3: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如急加速、急刹车频率等)与新能源汽车事故率正相关。

H4: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强度(如年行驶里程)对其保险风险有正向影响。

H5:充电设施的安全性和使用频率与新能源汽车的保险风险负相关。

4.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4.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能源汽车车险风险因子的影响。首先,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风险因子与保险理赔金额之间的定量关系,以确定其对保险定价的直接影响程度。其次,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风险因子与保险理赔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即研究哪些风险因子会增加保险理赔的可能性。

4.2 数据收集

数据来源包括三个方面:

与多家新能源汽车保险公司合作,获取其历史理赔数据,包括车辆信息、驾驶员信息、理赔金额、理赔原因等。

收集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提供的车辆技术参数和使用数据,如电池容量、续航里程、充电次数等。

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新能源汽车车主的驾驶习惯、使用模式等主观信息。

共收集有效样本数据96207条,涵盖了多种类型和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使用场景下的车辆数据,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平均理赔金额存在差异,其中纯电动车型的平均理赔金额为2364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为2536元。

电池品牌的理赔数据表明,某些品牌电池的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电池相关故障的概率较高,理赔金额也相对较大。

驾驶员的驾驶习惯数据显示,急加速、急刹车频率高的车主,其车辆的事故率和理赔金额均高于平均水平。

年行驶里程超过50000公里的车辆,其理赔概率和理赔金额均显著高于年行驶里程较低的车辆。

使用公共充电桩充电频率高的车辆,其因充电引发故障的理赔案例相对较少,而使用私人充电桩的车辆则相反。

5.2 回归分析结果

5.2.1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以保险理赔金额为因变量,各风险因子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车辆类型、电池品牌、年行驶里程等因素对理赔金额有显著的线性影响。例如,纯电动车型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理赔金额平均高出10%;某知名电池品牌的车辆,其理赔金额平均低于其他品牌15%;年行驶里程每增加1000公里,理赔金额平均增加50元。

5.2.2 逻辑回归结果

以是否发生保险理赔为因变量,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充电设施类型等因素对理赔发生的概率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急加速、急刹车频率每增加10%,理赔发生的概率增加5%;使用私人充电桩充电的车辆,理赔发生的概率比使用公共充电桩的车辆高8%。

5.3 风险因子影响程度排序

综合多元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的分析结果,对各风险因子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发现其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车辆类型、电池品牌、年行驶里程、驾驶员驾驶习惯、充电设施类型等。

6. 结论

本文基于大量实际数据,深入研究了新能源汽车车险的风险因子及其影响。研究表明,车辆类型、电池品牌、年行驶里程、驾驶员驾驶习惯和充电设施类型等是影响新能源汽车车险风险的主要因子,且各因子对保险定价和理赔概率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均支持了研究假设,为新能源汽车车险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黄晓斌,王秀明,陈文锦,等.浅谈大数据分析在车险反欺诈的应用——以福建人保财险《风险因子平台》为例[J].福建金融,2023,(01):65-68.

[2] 杨亚刚.改进主成分分析法下的保险数据风险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12):171-173.

[3] 刘征宇,夏伟,刘宁波,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车险定价因子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03):41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