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生物“至精课堂”实践探索

作者

蔡永刚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210048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为例,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高中生物“至精课堂”的实践策略。旨在通过精准教学设计、精妙教学呈现、精彩生成性资源、精到学业评价等一体化措施,深度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努力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精致化、高效化、个性化,以期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至精课堂”;酵母菌细胞呼吸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教学评一体化旨在打通教、学、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的同步设计与优化,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与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至精课堂”教学模式,既是教育教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也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至精课堂”对提升生物教学质量的意义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的核心办学理念为“至精”,即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全过程追求“至精”与“精进”的统一。在此理念指导下,学校生物教研组依托教学评一体化理论,积极开展“至精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至精课堂”旨在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到实施”,激发学生的“至善至美”的生命体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合作探究、批判质疑的科学素养,实现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1]。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生物“至精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精选教学目标,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至精课堂”首要一步是精选教学目标。教师要立足课标,对标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细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的教学目标。如在本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教学中,教师提炼了“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两大学科核心素养,并设定了“掌握控制单一变量法的实验设计原理”“能综合分析并评价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结论的准确性”两个层次清晰的目标。目标设置为后续环节的开展指明了方向[2]。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至精课堂”强调设计贴近生活实际、与学生已有经验相联系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本节课教师展示发酵膨胀的面团实物,请学生思考“面团为何会蓬松”“酵母菌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带着疑问参与后续探究,求知欲被充分调动。

(三)提出关键问题,引领探究方向

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要抛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关键问题,引领学生的探究方向。问题设置要重视开放性、逻辑性、层次性,从浅入深,环环相扣。如针对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教师提出了“如何在实验中创设有氧和无氧条件”“实验现象应如何解释”“从能量代谢角度看两种呼吸方式有何差异”等问题,从实验设计到现象分析再到机理探讨,层层深入,以问题串线,引领探究活动的进行。

(四)组织合作探究,提升科学素养

合作探究是“至精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开放性、综合性的探究活动,提供实验材料和学习单,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开展分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面对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鼓励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相互质疑争辩,在“做中学、学中思”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提升分析问题、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关键能力。如本节课学生围绕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积极“动脑”“动手”,成功检验了二氧化碳和乙醇的生成,在讨论交流中总结两种呼吸方式的异同。

(五)精讲精评知识,拓展学科视野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已经获得了初步认知,教师要通过精讲精评,准确阐释概念原理,厘清学生模糊认识,拓展学科视野。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能量代谢差异,解释造成能量差异的深层机制,丰富学生对呼吸作用的微观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应用场景”,学生从熟悉的酿酒、制醋等经验入手,拓展对学科知识的应用认识。精讲精评突出“少而精”,既要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质疑的空间。

(六)设置巩固练习,应用强化知识

知识的获得需要在应用中强化。教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复习练习,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应用新知,加深理解和记忆。如本节课教师呈现不同水果发酵腐烂的图片,让学生分析水果腐烂过程的本质原因,并提出如何防止水果腐烂变质的措施建议,学生通过已习得的酵母菌呼吸知识分析图片信息并提供解决方案,在应用实践中强化知识掌握,同时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开展精准反思,评价教学成效

课后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过程、效果开展全方位反思。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形成的价值观念,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查找与教学预设目标的差距。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自身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突破难点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完善,持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大有裨益,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复杂,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意义重大。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落实到高中生物“至精课堂”的创新实践中;教师要立足学科特点,着眼学生发展,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过程,将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要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陶冶科学情怀。

参考文献

[1] 张边江,唐宁,万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创新与关键能力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 2023(23):52-54.

[2] 朱云鹏,吴孝良.凸显科学本质教育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 2024(18):61-63.

本文为2023年度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宁教中[2023]19号)“支持高质量发展:精准教学评价模式的校本建构”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