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下产教融合共同体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钱青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一、新质生产力下产教融合共同体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推动会计人才适应高质量经济发展需求
新质生产力凸显科技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智能融合的新型经济发展动能,给传统行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转型升级要求。会计工作已从核算与报账扩展到深入企业战略、管理分析、价值创造的过程。此种背景下,传统应试型、技能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然落后,难以符合企业对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实际需求。产教融合共同体在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平台创建、行业标准对接等方面表现出系统性与前瞻性,可以打破学界与业界的信息壁垒,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切实领悟真实商业环境中的会计工作逻辑、工具与流程。这种深度嵌入的培养模式符合新质生产力对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数字认知、系统思维、跨界整合等能力的要求,是提高会计人才社会适应性与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机制。
(二)构建高校教育与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的内在驱动
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产业结构重构,也要求高等教育从知识灌输转向服务产业、引导变革的功能。会计是企业管理中的“中枢”,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内部控制水平。产教融合共同体本质上是教育服务体系与产业需求体系的深度融合,可以促使高校围绕真实经济运行逻辑设计课程内容和人才评价标准,使教学活动更贴近行业的发展脉络。在此期间,企业的资源被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教师队伍得到行业实践方面的反馈,学生则在真实岗位上磨炼财务分析、决策支持、合规管控等关键能力。这样一种机制有益于高校冲破“学科孤岛”的培养模式,促进人才输出与区域经济、行业技术变革紧密关联,促使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下产教融合共同体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共建多维协同课程体系
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企业运营呈现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趋势,会计职能也从传统账务处理向战略决策支持拓展,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产教融合共同体下会计人才培养要打破封闭化、静态化的课程模式,转向校企共建的多维协同课程体系构建。该体系以岗位胜任力为指引,融合高校学科资源和企业实际需求,系统梳理会计专业核心模块、技术应用模块、跨界融合模块的课程内容。高校应承担基础理论、制度规范、研究方法等内容的讲授,企业要参与实务操作、行业案例、财务决策模拟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形成闭环协同机制,课程内容应围绕财务数字化、企业内控、ESG 报告、智能审计、税务筹划、数据建模等新兴领域展开,要强调复合型知识与技术的结合。
(二)构建校企双元主导人才培养机制
在传统高等教育体系中,会计人才的培养主体几乎被高校独揽,没有意识到企业在人才标准设定、技能结构转换、能力评估等方面的关键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共同体要确立校企双元主导的人才培育机制,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标准制订、教学进程安排、实训场所创建、毕业评价执行等全过程工作。高校凭借学术优势,规划课程架构和教学方法。企业提供真实业务环境、技术工具和管理模型,做到理论知识与业务实际的对接。在人才标准方面,双方要按照岗位胜任模型联手制订知识、能力、素质等核心指标,形成动态更新的培养目标体系。在教学组织上,高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主讲,做到教学“进企业”,案例“进课堂”,岗位“进实训”。企业参与到校内教学中来,提供岗位实训、项目协同、专题讲座等资源。在人才评价上,要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开展阶段性评价和毕业评价,按照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表现、岗位适应等方面综合评判,保证评价结果符合行业实际。
(三)构建真实场景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
新质生产力要求会计人才具备数据洞察能力、技术工具应用能力、战略理解能力,只有在动态变化、技术嵌入的业务环境中,才能有效锻炼。产教融合共同体要以“沉浸实践、场景引导”为理念,构建真实场景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企业真实财务系统应用、ERP 环境操作、预算编制与执行、财务共享中心运作、智能报表分析、税务稽查应对、资本运作模拟等模块,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参与业务过程,完成项目任务,实现知识迁移与能力转化。高校在校园里打造虚拟仿真基地,模仿典型的行业企业财务运行逻辑,与企业系统对接,实现数据联通和流程同步。实训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实践链条,真正打通从学习到工作的能力迁移通道,使学生在“做中学”“用中练”中成为可以上手工作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四)推进产教共建数字财务育人平台
产教融合共同体要推动产教共建数字财务育人平台,创建一种数据驱动、系统集成、技术迭代、资源共享的新型教育生态系统。这个平台需具备真实数据接入能力、企业级系统运作机制以及多维度技术应用场景,满足教学、实训、科研等多种需求。在平台搭建方面,高校要会同头部企业、财务软件厂商共建数字财务实验室,采用 SAP、金蝶、用友、Oracle 等企业的实际应用系统版本,做到从凭证处理、报表出具再到风险监测的全程仿真。教师同企业工程师一道打造教学板块,构建由“会计认识—系统操作—问题分析—决策改善”串联起来的学习路径,提升学生在数字工具运用和业务逻辑分析这两方面融合理解的水准,平台还应设置 AI 财务助理、可视化分析工具、自动化流程引擎等模块,使学生接触并习惯将来的会计智能工作环境。在教学安排上,平台需支撑混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及创新意识的培育力度。
三、结束语
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会计行业对人才质量、技能能力及实践素养要求更高,而现行教育模式难以满足这些要求。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形式,是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现实途径。校企协同课程设置、双元育人机制、嵌入式实践教学与数字平台建设,实现精准、前瞻对接产业变革需求,促进我国会计人才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晓涓 , 柳杨 , 马晓春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劳育融入财务会计的实践研究 [J]. 现代企业文化 , 2025, (02): 31-33.
[2] 李妙珍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J]. 老字号品牌营销 , 2024, (23): 199-202.
[3] 杜运潮 , 邓豪瀛 . 新质生产力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会计之友 , 2024, (24): 149-155.
[4]李金龙,王雅. 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财务会计数字化转型 [J].商业观察 , 2024, 10 (32): 68-70+85 .
姓名:钱青,出生年月:1990-06,女,汉族,籍贯:,所在院校:, 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会计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