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爱的实践路径研究
方勇
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留守儿童这一群体面临着生活、教育、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关爱 对策
引 言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而留在农村,由父母单方、其他亲属或委托人代为监护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笔者围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以隆阳区金鸡中学的做法为例,从现状分析到对策研究,尝试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希望能够探索找到一种切实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数量与分布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欠发达省份。2024年秋季学期金鸡中学在校学生520人,其中留守儿童有86人,占比16.54%,孩子家长都为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问题尤为突出。
(二)留守儿童家庭与监护状况
留守儿童家庭普遍经济条件较差,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导致家庭结构不完整,监护责任缺失。部分留守儿童由祖辈或其他亲属代为监护,真正在实施隔代监管,难以提供全面的生活和教育支持。
(三)留守儿童生活与教育状况
留守儿童生活条件艰苦,缺乏必要的营养和医疗保健。教育方面,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留守儿童教育质量难以保障,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辍学、逃学等风险。
(四)留守儿童心理与情感状况
多数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心理支持,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多数的儿童都反映出对亲情陪伴的渴望,由于长期的亲情缺失从而导致部分留守儿童产生自卑、自闭、叛逆等性格缺陷,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金鸡中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对策
(一)坚持1个理念
老师在工作中树立以“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把学校建成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的工作理念,以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工作目标,全方位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二)强化2项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由学校支部书记、校长任组长,党政领导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金鸡中学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校内双代理家长”制度,校长是本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校内总代理家长”,总负责统筹落实本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各项政策措施;班主任为本班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校内代理家长”,负责留守儿童校内关爱保护工作,对本班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负主要责任。
二是强化动态管理。学校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基础数据分别于每学期的3月、6月 、9月、12月的第一周由各班级对本班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数据进行核查调整,确保数据精准,制定关爱保护方案和帮扶措施,确保关爱保护对象精准。
(三)搭建3个小屋
一是学校分别在男、女生宿舍各建设一个有4台具有视频通话功能设备的“亲情驿站”,让同学们每周都能通过视频与家长进行近距离的沟通,加强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与家长心与心的沟通。
二是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除了由班主任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外,学校还建立了一个“心灵小屋”,利用移动AI智能疏导学生的心理,使留守儿童的心理烦恼和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疏导。
三是为了确保不能回家的留守儿童周末在学校的生活问题建好“妈妈小厨”。周末不回家留在学校的留守儿童,学校安排值周教师带领孩子们自己动手,购买食材、亲手烹饪,为自己做一顿可口的妈妈味道的饭菜。
(四)设置4个信箱
为了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掌握他们最为真实的想法。学校设置了4个信箱:一是在亲情驿站内设置了解学生心愿的“心语心愿信箱”;二是放置于“心灵小屋”内用来排解烦恼的“忘忧草信箱”;三是班主任用来了解学生心声的“知心朋友信箱”;四是学生向校长反映问题的“心声直达信箱”。通过4个信箱收集留守儿童的各种愿望、心声和问题,学校定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并及时进行解决。
(五)开辟5条路径
一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大帮扶力度。学校结合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情况,除了确保国家资助资金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外,还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大对学生的资助外,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定期组织师生自愿对困境学生进行帮扶。
二是丰富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学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精心组织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等课余活动。
三是构建协同配合的家校共育平台。为了确保对学生乐教育成效,防止出现 2大于5的情况,学校重视家校共育平台的建设。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集中的家长会,介绍学校的办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
四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加强校校协作。学校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预防未成年人违纪违法甚至犯罪。学校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与保山市第十一中学结成共建学校,利用十一中学的独特教育资源,不定期组织本校学生到十一中进行参观学习,对于有严重不良倾向的学生将单独送到十一中进行沉浸式教育体验。
五是整合一套困境救助政策。学校充分整合义务教育营养餐补助、农村学校贫困学生生活补助、社会捐资助学等政策资源,适当减免或降低学校特殊困难留守儿童各类合规性收费,最大限度解决困难留守儿童在校在园期间一日三餐、学习用品等基本保障问题,做到政策“应用尽用”、救助“应助尽助”和资金“应发尽发”。
(六)做细六+N件实事
一是班主任每天与学生至少早中晚三次见面,及时了解孩子当天情况,让孩子有话有事的时候有机会跟班主任倾诉。
二是写好感悟随笔。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安排学生每周必须写一个随笔,把一周来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愿等内容写在一个小纸条上,然后以不记名的形式交给班主任,班主任根据学生写下来的问题或愿望等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行动。
三是过好集体生日。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学校、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学校规定每个班级固定利用每月第四周的周五班会为本月生日的学生举行一次集体的生日庆祝活动,让老师、学生为过生日的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送上生日的祝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的温暖。
四是建好成长记录卡本。每个班级都以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卡纸建立成长记录卡本,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儿童特征及可能存在困难的不同程度。把他们的进步、特长、闪光点、心愿等记录下来,让成长册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记录。
五是收集心声针对性帮扶。学校根据4个信箱收集到各种信息,每周由校长、德育安全处进行收集整理,在周一的班主任会议上进行反馈,再由班主任进行核实处理,通过信息收集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帮扶工作。
六是筑牢安全屏障。学校严格按照“平安校园”的标准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各种安防建设达到标准要求,以“六T”管理强化食堂、宿舍安全、以演练体验为主的教育活动等系列安全教育措施,筑牢学生安全保护屏障。
三、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通过强化家庭主体责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学校教育与关爱、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等措施,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内容不断进行拓展,用爱与责任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温暖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基金资助】:保山市社科联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保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路径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YB 2024069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