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对一倾听”视域下提升中班幼儿表征能力策略探讨

作者

李严科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金星幼儿园

摘要:在学前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导向。表征能力作为幼儿认知发展的核心维度,对其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具有奠基性作用。中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关键期,其表征思维呈现具象化、符号化特征,亟需教育干预以促进其表征能力进阶发展。本研究基于"一对一倾听"的教育理念,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教师个性化互动策略对中班幼儿表征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一对一倾听;中班幼儿;表征能力

引言:

“一对一倾听”强调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深入互动和个性化关注。在倾听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幼儿的想法和需求,还能通过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图形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促进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这种倾听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价值

(一)"一对一倾听"的教育学意涵

"一对一倾听"指教师与幼儿建立专属对话空间,通过开放性提问、情感回应、认知鹰架等策略,促进幼儿完整表达认知过程的教育行为。其理论根基包含:

1.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对儿童自我表达的正向激励

2. 社会文化理论:教师作为"更有能力的他人"提供认知脚手架

3. 多元智能理论:尊重个体差异化的表征偏好

(二)中班幼儿表征能力发展特征

1. 符号表征萌芽:能运用简单图形、颜色表达具象事物

2. 语言表征进阶:从情境性语言向连贯性叙述发展

3. 元表征意识初现:开始关注表征结果与客观事物的对应关系

(三)研究价值

1. 理论价值:完善幼儿表征能力发展的干预理论

2. 实践价值:为幼儿园个性化教育提供可操作方案

二、“一对一倾听”视域下提升中班幼儿表征能力的重要性

(一)深入理解幼儿内心世界

“一对一倾听”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幼儿内心世界的窗口。通过耐心、专注地倾听幼儿的表述,教师能够捕捉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灵动与飞扬,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求。这种深入的理解是提升幼儿表征能力的基础,因为表征能力本身就是幼儿将内心世界外化的过程。

(二)促进幼儿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在“一对一倾听”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通过反复练习,幼儿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三)增强幼儿自信心

当幼儿感受到自己被教师关注和尊重时,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在“一对一倾听”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理解,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同时,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幼儿还能够获得成就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四)提升幼儿表征能力

表征能力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幼儿如何将内心世界转化为外部表达。在“一对一倾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图形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促进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这种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表征手段,还提高了他们的表征能力。

三、“一对一倾听”视域下,提升中班幼儿表征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尊重与理解的倾听氛围

教师应创造一个尊重、理解、友爱、民主的氛围,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一对一倾听”时,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由地表达。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注意到一个平时较为内向的幼儿小明,他拿着画笔在纸上涂鸦,但显得有些犹豫。教师走到小明身边,用温和的语气问:“小明,你在画什么呀?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吗?”小明一开始有些羞涩,但在教师鼓励的眼神下,他鼓起勇气说:“我在画我家的小猫,它总是喜欢在窗台上晒太阳。”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哇,你家的小猫听起来好可爱!你画得也很棒,小猫的尾巴卷卷的,好像在打盹呢!”这样的互动让小明感受到了被尊重和理解,他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表征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二)鼓励多样化表征方式

教师应鼓励幼儿用图画、符号、照片、语言等多种方式表征自己的游戏内容、日常生活和探索发现。这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想法和经验。在一次户外观察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观察了校园里的花朵。回到教室后,教师组织了一次“一对一倾听”分享会。幼儿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征观察到的花朵。教师认真倾听每位幼儿的表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这样的互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表征方式,还提高了他们的表征能力。

(三)实施个性化倾听计划

教师应根据班级规模制定个性化的倾听计划,确保每位幼儿都有机会被倾听。同时,要合理分配时间,优化日程安排,确保有足够的倾听时间。在一个中班班级中,教师根据每位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倾听计划。例如,对于喜欢绘画的幼儿,教师会安排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倾听他们对画作的解读;对于喜欢讲故事的幼儿,教师会鼓励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或创编的故事,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此外,教师还利用晨间接待、午睡前等零散时间,与幼儿进行一对一的倾听交流,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倾听。

(四)引导幼儿深入分析与反思

在“一对一倾听”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表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帮助他们理解表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在一次建构游戏后,教师组织了一次“一对一倾听”分享会。幼儿们纷纷展示自己的建构作品,并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教师认真倾听每位幼儿的分享,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例如,对于一位用积木搭建了一座城堡的幼儿,教师问:“你为什么想搭建一座城堡呢?你觉得这座城堡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幼儿回答:“因为我喜欢公主和王子的故事,想搭建一座城堡让他们住。这座城堡很高大,还有很多窗户,可以看到远处的风景。”教师进一步引导:“那你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幼儿不仅对自己的表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他们的表征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语:

表征能力是幼儿认知发展的核心能力,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品质与未来成就。本研究基于“一对一倾听”的教育理念,通过系统性干预策略,有效促进了中班幼儿表征能力的多维发展。研究不仅验证了“一对一倾听”的实践价值,还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延长研究周期、开发多元化评价工具,并探索教育技术的赋能作用,以深化对幼儿表征能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郭飞.聚焦“多元表征”,促进大班幼儿模式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J].读好书,2024,2(33):

[2]许丽娅.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表征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理想家,2024,1(7):

[3]Bruner J. 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4]Rogoff B. Apprenticeship in Think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Social Context[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