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芯法在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检测中的应用
许星
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安徽省宿州市 234000
摘要: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工程项目较多,给建筑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伴有挑战,即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钻芯法是用于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检测的常用方法,具有准确性高、误差小的特点,可以用于检测混凝土强度、评估混凝土质量。当前钻芯法在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检测中已有比较深入且广泛的应用,以下便围绕钻芯法在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检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钻芯法;建筑工程;质量标准
一、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检测内容分析
(一)检测变形程度
目前,建筑领域发展迅速,相关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法律法规等愈加完善,为保障建筑质量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一项建筑工程中,涉及内容较多,质量检测至关重要,能够借助各种先进检测技术完成重要参数的检测。其中变形程度便是建筑工程的重点检测内容之一,且可通过钻芯法进行检测。若发生建筑结构变形,将会对整体建筑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建筑施工期间进行变形程度检测,能够及时确认是否存在变形,而且对于已发生变形的情况也可及时找出原因[1]。
(二)检测外形结构
对外形结构的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关键内容之一。目前可用于建筑项目外形结构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破损检测和非破损检测。非破损检测方法比较常用,无须对外形结构造成损伤,检测效率较高。但是极有可能受到环境或其他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破损检测方法虽然会造成一定损伤,不过其准确性更高。钻芯法便是建筑领域较为常用的破损检测技术。在钻芯法检测时,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在不对建筑外形结构造成损伤的同时进行检测,获取数据,根据数据进行评估分析。
(三)检测主体强度
建筑项目主体一般以混凝土为主,较强的主体强度可以保障整体质量。在主体强度的检测中同样可通过破损或非破损方法进行检测。非破损方法依然具有效率高、无损伤的特点,但是检测结果容易受到多因素干扰。钻芯法在检测主体强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不仅检测效率高,也可获取比较准确的数据,便于技术人员评估建筑主体强度。
二、应用钻芯法的局限性
虽然在建筑工程中对钻芯法的应用比较广泛,检测准确性高,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取样局限性。合理取样是准确检测的关键。建筑项目由复杂的结构和主体构成,如何合理、正确选择取样位置非常关键。例如,在墙体位置取样时,若在边角处取样,且取样数量较少,检测结果极有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墙体质量。不仅如此,无法通过钻芯法了解时间因素对质量的影响,也无法全面反映结构特性;其次,破坏性测试。钻芯法是破损检测方法,需要钻孔获取芯样,这一过程中极有可能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2]。因此在应用钻芯法检测建筑质量时,必须重视预防结构损坏风险;最后,时间和成本。钻芯法在时间和成本方面也有局限性。钻芯取样的整体用时较长,取样数量越多,耗时也会增加;在成本方面,钻孔取样、实验室检测、结果数据解读和分析等过程均会有较高成本,因此整体成本较高。
三、钻芯法用于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检测中的要点
(一)合理把握取样位置
在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检测中,钻芯法属于破损检测方式,应用范围比较广。不过钻芯法的应用也有局限性,尤其是受限于取样位置。为保障质量检测准确性、有效性,必须合理把握取样位置,并重视以下几个要点。首先,取样位置应基于结构安全角度考虑。通过钻芯法的使用能够用于检测结构安全性,取样位置至关重要,在对一些建筑物的关键结构部件进行检测时,应遵循结构安全原则,在不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取样。例如对于梁、柱、墙等关键部位,必须遵循结构安全原则合理取样,综合评测此类关键部位的混凝土强度、抗压性能等指标;其次,应基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建筑工程本身便需消耗大量资源,并在建筑施工期间重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行钻芯取样时,兼顾资源利用非常必要,需要在保障检测数据准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取样数量,有助于节约时间、减少资源浪费;最后,基于检测准确性角度考虑。虽然钻芯法等破损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明显高于非破损检测方法,但在实际检测中必须合理取样,否则也会影响检测准确性。为此,不仅需要考虑结构安全和资源利用,还应兼顾检测准确性,使钻芯取样真正达到结构安全、资源利用和准确检测之间的平衡。因此在取样时,应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建筑设计情况,尽量选择关键位置作为取样区域,此类区域能够准确反映各种性能指标,并在兼顾准确性前提下合理考虑结构安全和资源利用。
(二)实验室测试准确性
在完成钻芯取样后,需对芯样进行实验室检测,为保障整个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在实验室检测期间落实质量检测。第一,评估材料性能。钻芯法取样所获取的样本多为混凝土,在实验室检测时,应重点检测材料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一般可借助实验手段测试混凝土的密度、渗透性、强度、收缩性等指标,通过获取以上性能指标,并与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数据进行对比,进而可确认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第二,评估结构安全。建筑结构质量与建筑项目整体质量密切相关。钻芯法检测的主要采样区域便是建筑结构,能够通过对芯样的检测反映建筑结构质量,评估结构安全性,主要检测指标为强度、耐久性。在具体检测中,可通过获取芯样的裂缝、孔洞、气孔等缺陷数据进行评估。并且通过结构安全评估,能够确认建筑结构是否可以承受设计载荷和外部环境影响,进而从整体上反映结构安全性[3]。
第三,校准测试设备和仪器。对芯样的检测需要依托于各种检测设备和仪器,如电子秤、压力试验设备、钻芯钻等,设备、仪器与最终的检测数据密切相关。因此为保障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在检测前对设备和仪器进行校准,保障精度和准确性;并且实验室还应定期对设备和仪器进行维护,使其始终处于正常性能范围,降低偏差、误差。
第四,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是参与者、实施者,其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水平。检测机构必须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参与思政教育,促进树立质量意识;同时,深入学习理论和实践技能,将各种质量标准、设备和仪器操作规程、质量控制策略等烂熟于心,确保检测过程能够“零失误”。
(三)对检测结果的解读及分析
完成检测且获取检测结果后,应对检测结果规范解读、分析,这也是确保检测准确性的关键环节。混凝土在芯样中占很大比重,以混凝土芯样为例,完成检测后,技术人员需要将检测结果与国家或地区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一般涉及材料强度、密度、渗透性等,借此确认建筑工程质量是否满足质量标准。
目前,建筑领域发展迅速,建筑项目较多,质量要求明显上升,对钻芯法的应用广泛。鉴于检测结果的解读及分析过程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专业性特点,从事该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还应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此类专业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在进行检测结果解读和分析时,能够依靠专业素养判断结果和设计要求之间的差异,并以此评估是否存在隐患。借此可以满足对材料性能、结构的质量检测要求。
结语:钻芯法是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检测的常用方法,能够借助对芯样数据的检测变形程度、检测外形结构和主体强度,评估建筑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和质量。但钻芯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涉及取样位置、本身具有破坏性以及时间和成本方面。在具体应用时,仍然需要明确钻芯法的检测价值,合理把握取样位置,在实验室测试和检测结果解读及分析中严格落实质量控制,确保检测准确性,满足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检测需求。
参考文献:
[1]黄奇. 钻芯法检测高层建筑抗压强度问题研究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3, (17): 44-46.
[2]陈赐榕. 浅谈钻芯法在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J]. 江西建材, 2023, (02): 69-70+73.
[3]王家满. 钻芯法在混凝土桩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 (24): 58-60.
作者介绍:许星(1991-)女 汉 宿州 本科 工程师 研究方向:工程检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