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知礼数,重德行”实施德育教育:初中德育工作研究

作者

韦鹏

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

摘要: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青少年面临着多元化的信息冲击和价值观挑战,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知礼数,重德行"作为传统美德的核心,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有效实施这一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知礼数;重德行;德育教育;初中德育工作

引言

实施“知礼数,重德行”的德育教育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个人品德修养,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通过这一教育理念的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少年。

一、德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接受的德育教育将深刻影响其未来的行为模式和道德品质。德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还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加强初中德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因此,初中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效果的四个策略

(一)整合德育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在探索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效果的道路上,整合德育课程内容并使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成为了一项行之有效的策略。例如,育才中学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网络依赖问题,决定在德育课程中融入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处与信息技术教师紧密合作,共同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网络公民”课程。在这堂课上,教师不仅讲解了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还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在网络空间中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保护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等。为了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学校还组织了一次“网络文明小卫士”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正能量,成为网络空间中的一股清流。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更激发了他们主动践行网络文明的热情,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二)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

在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效果的策略中,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无疑是一个重要环节。例如,文澜中学为了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情感共鸣,创新性地开展了一次“角色扮演”德育教育活动。活动中,学生们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如警察、消防员、医生、教师等。通过模拟这些职业在日常工作中的情境,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这些职业的重要性和责任感,还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到了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等道德品质的真谛。例如,在模拟消防员救火的情境中,学生们亲身体验到了消防员面对危险时的勇敢和无私,深刻感受到了责任与奉献的力量。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让学生们对道德品质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从而增强了德育教育的效果。此次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得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提升。这种创新性的德育教育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道德认知,还激发了他们践行道德规范的内在动力,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德育工作

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德育工作的实践中,阳光中学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该校认识到,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品德形成不可或缺的两个环境,因此,他们积极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阳光中学定期举办“家校共育”主题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学生的德育课堂。在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中,家长们与孩子共同参与了感恩故事分享、感恩卡片制作等环节,不仅加深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也让孩子们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感恩与回馈。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家校沟通微信群,定期发布学生在校的德育表现,鼓励家长在家中也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家校双方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阳光中学的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促进了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和谐、积极的成长环境。这样的合作模式,无疑为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在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的探索中,明德中学采取了创新举措,构建了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机制。该校意识到,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品德发展,因此,他们着手建立一套涵盖学生日常行为、社会实践、团队合作、情感态度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明德中学引入了“德育积分制”,将学生的日常表现量化为积分,如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班级活动中展现团队精神等,都能获得相应的积分。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德育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在校内外的品德表现,包括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家长反馈等多方面信息,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此外,明德中学还定期举办“德育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公开透明的评选过程,表彰在品德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以此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形成良好的品德风尚。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德育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论

通过整合德育课程内容、创新德育教育方式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本研究探索了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这些策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情感共鸣,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王卫逸.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实践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4, (06): 260-263.

[2]魏宇琪. “互联网+”时代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24, 26 (12): 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