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把生命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
黄茂锐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五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对于学生价值观念发展、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结合当前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来看,一些教师并未很好地将生命教育融入教学实践,甚至引发一些学生的排斥和反感。对此,应当意识到将生命教育融入生物教学的重要价值,进而立足初中生物教学现状,通过整合生命教育相关资源、创新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评价等手段提升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指出应当推动核心素养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融合与渗透,生命观念是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对于学生价值取向发展具有关键影响。对此,应当积极推进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以此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文章针对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切实提升生命教育渗透效果,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创新教学模式,增进教学交互
具体来看,教师可以创设与生命现象相关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事物的帮助下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这一方法常被用于课堂导入阶段,以此激发学生对接下来教学内容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入高效学习的状态。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情境中进行提问,将问题教学与情境教学相结合,既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也能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探究,实现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教师应当积极推进教学交互,借助案例分析法,抛出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案例。例如,在讲解“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我国器官捐献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器官捐献是人类延续生命意义的重要手段,以此达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器官捐献案例与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师生交互的过程中对器官捐献、生命延续形成更深的认识。
二、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课程资源开发不到位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发掘教材内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在教材的帮助下接受生命教育。例如,在“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一章节内容中,教材内就蕴含大量与生命现象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前观察动物的活动行为,而后在教材内容的帮助下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分析自身日常所做的行为里有哪些是先天性行为,有哪些是学习行为。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引进日常生活中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引进生活中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意到应当实现课内外内容相联系,以此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帮助,也能为生命教育的融合渗透提供相应支持。
三、创设教学情境融入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贯穿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全过程。尽管初中生物教学都是基础内容,然而已经具备一定的价值框架体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也并非简单的事情,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创设教学情境,完成生命教育的融入。为此,教师要认真研读初中生物教材,挖掘知识板块间的联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实现生命教育的德育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实现课程知识教学和德育的双重目标。
例如:在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教学中,有食物链的内容,这是生物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生存法则的重要内容。在食物链的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了解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明白不同生物在食物链中的角色和地位。诚然,食物链中存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规,这也是自然界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然而,针对弱肉强食的这种现象,教师结合校园霸凌现象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即便是在弱肉强食的食物链中,也有同伴相互保护的行为。因此,作为具有智慧的人类,不能因个人年龄或身体强壮,就对其他学生进行霸凌,这是对其他生命个体的不尊重,也是对个人生命不尊重的体现,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学生之间要学会相互尊重和保护。这样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树立平等对待生命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生行为准则,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生物教学不仅是工具内容的传递,也是人物教育的渗透。教师在教授基础生物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帮助学生养成尊重生命和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让学生明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和环保的思想意识。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播放塑料过度使用和丢弃给海洋生物造成危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减少塑料袋使用的频率,为保护海洋和关爱海洋生物做出应有的努力,引导学生树立关爱海洋生命和绿色环保的思想意识。此外,面对日益加剧的恶劣气象环境,不同地区生物的生存空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这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命运共同体下,所有生物的命运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论:综上所述,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真谛,感知生命的本质,感受生命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教学时,教师要聚焦生物学科与生命教育的关联要素,为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观察生命现象、探究生命发展规律的同时,对生命形成科学的认识,更好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汤敏.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路径[J]. 学苑教育, 2023, (27): 70-72.
[2]李春升.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 (18): 151-153.
[3]付国强. 生命教育渗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 智力, 2023, (25):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