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术中透视引导下骨肿瘤穿刺活检的操作规范与诊断准确性

作者

刘崟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陕西省西安市 710032

摘要:目的:评估术中透视引导下骨肿瘤穿刺活检的操作规范及其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50例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CT引导下穿刺活检,研究组采用术中透视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组织获取率、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穿刺成功率(96.00%)、组织获取率(92.00%)及诊断准确率(92.00%)均高于对照组(80.00%、76.00%、72.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4.00%)。结论:术中透视引导下骨肿瘤穿刺活检具有操作便捷、定位精确、安全性高等优势,可显著提高骨肿瘤的诊断准确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肿瘤;术中透视;穿刺活检;操作规范;诊断准确性

骨肿瘤是一类起源于骨骼或骨髓组织的良恶性病变,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征象常有重叠。准确的组织学诊断对骨肿瘤的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穿刺活检作为获取肿瘤组织的微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过程中。传统影像学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虽能提供一定的空间定位,但存在实时性差、穿刺路径选择受限等缺点。术中透视技术结合C臂X线机的应用,可实现实时动态观察,精准定位病变,优化穿刺路径,提高取材质量。近年来,术中透视引导下的骨肿瘤穿刺活检技术逐渐成熟,但关于其操作规范及诊断准确性的系统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将探讨术中透视引导下骨肿瘤穿刺活检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评估其诊断价值,同时分析影响其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骨肿瘤诊断的精准度[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接受骨肿瘤穿刺活检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高度怀疑骨肿瘤的患者;(2)年龄18~75岁;(3)凝血功能正常;(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2)严重凝血功能障碍;(3)全身状况不佳,不能耐受穿刺操作;(4)患者或家属拒绝穿刺活检。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CT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患者取适合体位,选取合适的CT扫描层面,确定穿刺点及路径。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在CT引导下将穿刺针逐步推进至病灶区域。再次扫描确认穿刺针位置准确后,取出内芯,连接负压注射器吸取活检组织,或使用自动活检枪进行取材。取材后送病理检查。穿刺结束后,对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嘱患者卧床休息6小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情况。

研究组采用术中透视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患者取适合体位,用C臂X线机行正侧位透视,确定病灶位置。标记穿刺入点,严格消毒铺巾,铺设无菌透明手术膜。局部浸润麻醉后,在透视引导下,按预设路径将穿刺针缓慢推进。穿刺针抵达病灶边缘时,进行多角度透视确认位置准确,随后将穿刺针推入病灶核心区域。采用负压吸引或切割式活检技术获取组织样本,同一部位取材2~3次,确保足量的组织样本。标本立即送病理检查。穿刺完毕后,再次透视确认无明显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对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嘱患者卧床休息6小时。

1.3 观察指标

(1)技术成功率:成功将穿刺针送达靶病灶并获取组织标本的比例。(2)组织获取率:获取足量且满足病理诊断需求的组织标本的比例。(3)诊断准确率: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或3个月以上临床随访结果一致的比例。(4)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出血、感染、气胸、神经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比例。(5)穿刺操作时间:从定位开始到穿刺完成的时间。(6)辐射剂量:术中接受的辐射剂量,以剂量面积乘积(DAP)表示,单位为mGy·cm²。(7)病理诊断分类:将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炎性病变及其他类型。(8)活检穿刺次数:每例患者完成活检所需的穿刺次数。(9)活检标本质量:根据病理医师的评估,将标本质量分为优(足量组织,细胞形态保存完好)、良(组织量适中,可做出诊断)、差(组织量少,难以确诊)三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穿刺活检技术指标比较(表1)

2.2 两组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分布

研究组恶性肿瘤14例(56.00%),良性肿瘤8例(32.00%),炎性病变2例(8.00%),其他1例(4.00%);对照组恶性肿瘤13例(52.00%),良性肿瘤7例(28.00%),炎性病变3例(12.00%),其他2例(8.00%),两组病理诊断结果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875,P=0.831)。

2.3 两组患者活检标本质量评估

研究组标本质量评估为优15例(60.00%),良7例(28.00%),差3例(12.00%);对照组标本质量评估为优9例(36.00%),良8例(32.00%),差8例(32.00%),研究组活检标本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325,P=0.042)。

3.讨论

骨肿瘤的准确诊断对治疗方案制定与预后评估具有决定性意义。本研究表明术中透视引导下穿刺活检在技术成功率、组织获取率和诊断准确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术中透视技术提供实时动态影像引导,使操作者能精确定位病灶位置,优化穿刺路径。透视引导下操作者可随时调整穿刺方向,确保穿刺针准确到达目标区域,避开坏死区域,提高组织样本代表性。研究显示这种方法可以使穿刺成功率和组织获取率显著提升。另外,诊断准确率是评价穿刺活检技术临床价值的关键指标。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标本质量密切相关。术中透视引导能获取更高质量的组织标本,为病理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安全性方面,术中透视引导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操作者能实时观察穿刺针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减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3]。

综上所述,术中透视引导下骨肿瘤穿刺活检技术优势在于操作便捷、定位精确、实时性强。操作者可通过C臂X线机多角度透视,了解病灶空间位置关系,选择最佳穿刺路径。该技术具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但对平片显示不清的骨病变,单纯依靠透视引导可能存在局限性,临床实践中应根据病变特点,合理选择引导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柯旭,赵莉,袁明刚,柳炳吉.三相骨显像半定量分析法鉴别恶性骨肿瘤术后复发与感染的临床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24,30(02):88-92.

[2]陈峒江, 刘畅, 汪淼,许常利, 汪秉轩, 李博, 王志伟. 骨与软组织肿瘤穿刺活检的应用现状与争议[J]. 实用骨科杂志,2023,29(06):522-526.

[3]宋光泽, 陈秉耀, 李永军, 李树明,刘申,韦兴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22,28(0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