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

许诺 钟玉莲 杨春明 倪旭晨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光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499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患有PSD的老年患者,共80例满足纳排标准,时间维度上处于2022.01~2024.10的范围之间,将选用抗抑郁药与常规内科治疗的40例设为CG组,另在CG组疗法上加用康复治疗的40例设为KF组。对比抑郁维度、ADL量表及生活指数等评分变化。结果:治疗2周、4周、8周时KF组与CG组的抑郁维度得分均降低,且KF组各时点抑郁维度得分较CG组更低(P<0.05)。治疗2周、4周、8周时KF组与CG组的ADL得分均提高,且KF组各时点ADL得分较CG组更高(P<0.05)。治疗2周、4周、8周时KF组与CG组的生活指数得分均提高,且KF组各时点生活维度得分较CG组更高(P<0.05)。结论:老年PSD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后,既能对其抑郁状态迅速调整,又能使其ADL水平及生活水平等显著提升,具备普及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治疗;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5

对于脑卒中而言,其发生后可伴随多种类型的并发症,最为常见的一类则为卒中后抑郁(PSD),且其发生率在国内的占比约为34.2%,而国外的相关报道中约占40%`50%[1]。PSD发生后可出现多样化表现,如自我否定、愧疚感、自责心理、满意率下降、精力较差、失眠症状、睡眠过度、兴趣缺失、情绪较为低落等,严重时可能难以正常接受治疗,或者存在自伤或自杀等现象,从而导致病死风险大大增加,所以早期还需对PSD积极诊治[2]。目前治疗PSD的最佳方式为康复治疗以及药物疗法等,特别是康复治疗,其越早开展则改善PSD的作用越突出。因此,本文选取患有PSD的老年患者,满足纳排标准的共80例,时间维度上处于2022.01~2024.10的范围之间,将常规选用抗抑郁药与内科治疗的40例设为CG组,另在CG组疗法上加用康复治疗的40例设为KF组,旨在评价老年PSD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对ADL的影响,现阐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患有PSD的老年患者,满足纳排标准的共80例,时间维度上处于2022.01~2024.10的范围之间,将常规选用抗抑郁药与内科治疗的40例设为CG组,另在CG组疗法上加用康复治疗的40例设为KF组。KF组与CG组信息见表1,检验后均为P>0.05。伦理已批准。

入选:(1)均以PSD作为最终确诊病症;(2)均满足卒中标准、抑郁症DSM-Ⅳ的诊断要求;(3)可积极参与治疗;(4)具备清楚的神智状态;(5)患者的信息以及临床病历和数据均完整;(6)可评估疗效和接受随访。

排除:(1)生活方面无法自理者;(2)偏瘫症状处于重度状态;(3)反复卒中者;(4)伴随焦虑症;(5)伴随精神分裂症;(6)伴随神经衰弱症;(7)其他系统方面如肝肾等存在病变;(8)近期存在抗抑郁类的用药史。

1.2方法

CG组:常规选用抗抑郁药与内科治疗,前者使用的药物为西酞普兰(以20mg*7片为规格,以H20103548为批准文号,以山东京卫制药为厂家),每天给药的剂量为10mg,以口服为主;后者使用的药物涉及降脂类、抗栓类、脑保护类等。

KF组:在CG组疗法上加用康复治疗,方法为:(1)运动疗法:首先训练的方式为床边坐起以及翻身,早期及时开展,可自行坐起和训练翻身,以强化训练的信心;其次活动时先以被动形式为主,以便对正常模式的运动进行诱导,避免肌肉发生萎缩,同时避免关节发生粘连或挛缩;最后选择主动形式的活动,以便运动实现分离。此外注意训练协调步态以及精细运动等功能。运动目的主要对功能残缺部分加以替代,每天训练控制在40分钟左右,且以机体不感疲劳为最佳。(2)作业疗法:训练时主要对上肢协调方面以及精细运动方面进行强化,同时训练书写行为、转移行为、持物行为等,重点训练娱乐方面、工作方面、如厕方面的日常动作,并对前述过程产生的移动和转移等加以训练,每天训练时长控制为30分钟,以促使其积极参与生活中的各种日常行为。(3)物理疗法:选择的方案为红外线、低中频刺激等,以对肌肉和神经等产生刺激,使之兴奋,同时对挛缩的肌肉及其产生的疼痛加以缓解。也可对中枢神经方面选择经颅磁刺激加以治疗,以实现释放神经递质的作用。每天控制30分钟的治疗时间,且可将前述疗法科学联用。(4)心理疗法:以宣教的方式干预家属或者患者,使之对PSD有深刻了解,并能勇敢面对,以增强其信心。同时选择疏导和咨询等方式展开一对一帮扶,借助解释方式、疏导方式及鼓励方式等调整患者心态,使之对自我价值有充分认识,并辅以心理疗法为生物反馈、音乐等加以治疗,以增强信心,消除负担。此外与家属深入交流,督促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每天治疗30分钟左右。(5)家庭及社区方面的康复疗法:此种疗法延续了康复中心以及病房等不同场所及机构的康复疗法,可协助患者在训练及康复中坚持不间断额定治疗,以促使其残存的功能尽量恢复。

1.3观察指标

抑郁维度:分别于治疗开始前1天以及结束治疗2周、4周、8周时等四个时点予以评定,评分量表为汉密尔顿制定的抑郁量表[3],英文简称HAMD,该表涉及24项内容,最高分值80分,最低分值0分,若HAMD<8分,则代表无抑郁症状,若HAMD为8~19分,则代表抑郁处于轻度水平,若HAMD为20~34分,则代表抑郁处于中度水平,若HAMD≥35分,则代表抑郁处于重度水平。抑郁症状越轻微,则HAMD的得分越低。

ADL量表[4]:分别于治疗开始前1天以及结束治疗2周、4周、8周时等四个时点予以评定,主要对上楼梯能力、平地移动能力、床椅转移能力、用厕能力、大小便能力、穿衣能力、修饰能力、洗澡能力及吃饭能力等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若ADL得分值越高,则提示恢复的生活能力越强。

生活指数:分别于治疗开始前1天以及结束治疗2周、4周、8周时等四个时点予以评定,评分量表选择健康状况调查简表[5],英文简称SF-36,该表主要覆盖9个领域,即情感职能(EF)领域、躯体疼痛(BP)领域、健康变化(HC)领域、生理机能(PF)领域、精神健康(MH)领域、社会功能(SF)领域、一般健康状况(GH)领域、精力(VT)领域、生理职能(PP)领域等,总分为100分,若SF-36得分越高,则提示生活水平更高。

1.4统计分析

以SPSS(22.0)统计,将计量类(年龄、抑郁维度、ADL量表及生活指数等评分数据)呈现为(),将计数类(性别数据)呈现为[n(%)],各以t值和x2值统计,P<0.05则差异处于显著状态。

结果

2.1抑郁维度评分

表2示,治疗2周、4周、8周时KF组与CG组的抑郁维度得分均降低,且KF组各时点抑郁维度得分较CG组更低(P<0.05)。

2.2 ADL评分

表3示,治疗2周、4周、8周时KF组与CG组的ADL得分均提高,且KF组各时点ADL得分较CG组更高(P<0.05)。

2.3生活指数评分

表4示,治疗2周、4周、8周时KF组与CG组的生活指数得分均提高,且KF组各时点生活维度得分较CG组更高(P<0.05)。

讨论

在临床上,因脑血管病变导致的各类疾病中,占比较高的一类则为脑卒中,其发生率近年来有所增高,且与老龄人口的增多关系密切。作为老年群体的常见病症,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可随年龄增长而成倍增高,且由本病造成的各类伴随症状中,PSD不容忽视[6]。目前关于PSD的形成机制尚缺乏统一的定论,但有研究认为,PSD主要与三种学说有关,即社会-心理-生物学说和内、外源性机制等,这些学说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引发了PSD。其中内源性方面的机制学说以功能方面产生的异常为主,且此功能所属为神经递质,当卒中病灶发生,则脑组织方面发生一系列改变,神经细胞方面也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则极易造成各种递质系统失衡,从而影响机体内传导和分泌神经递质的行为,以诱发PSD;而外源性方方面的机制学说则指的是脑组织因为卒中病灶所产生的变化,涉及间接性或者直接性的改变,这些改变与病理有关,可造成功能异常,严重时可造成患者自理能力丧失[7]。

由于PSD发病综合了多种因素和学说,所以在治疗时选择抗抑郁类的药物单纯治疗无法改善病情,且难以解决疾病带来的各种问题,所以还需探索其他疗法进行联合干预。通过在早期采取康复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则可显著改善PSD症状。康复治疗涉及多种疗法,即家庭康复、心理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及运动疗法等,这些疗法不仅能满足功能残缺部分的代偿性,也可对肢体方面予以积极改善,以恢复其功能,还能促进患者恢复自理生活及运动等功能,从而改善抑郁症状,加速其病情康复[8]。本文中老年PSD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后,结果显示,治疗2周、4周、8周时KF组与CG组的抑郁维度得分均降低,且KF组各时点抑郁维度得分较CG组更低(P<0.05)。这提示康复治疗可改善PSD的抑郁症状,以缓解病情,原因为该疗法中涉及心理疗法,其可借助多种方式如疏导、咨询、宣教、鼓励、解释、生物反馈及音乐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可增强信心,减轻其负担,从而缓解抑郁状态。结果显示,治疗2周、4周、8周时KF组与CG组的ADL得分均提高,且KF组各时点ADL得分较CG组更高(P<0.05)。这提示康复治疗可改善PSD的生活能力,原因为该疗法可通过运动方面、作业方面、物理方面的多种疗法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既能改善其肢体方面的运动能力,也可对其生活方面的能力加以训练,使之更快恢复自理日常生活的能力。结果还显示,治疗2周、4周、8周时KF组与CG组的生活指数得分均提高,且KF组各时点生活维度得分较CG组更高(P<0.05)。这提示康复治疗可提升PSD的生活水平,原因为该疗法减轻了PSD症状,且恢复了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消除了心理方面的负担,所以其面对生活更具信心,且生活水平和质量也获得了极大提升。

综上,老年PSD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后,既能对其抑郁状态予以迅速调整,又能使其ADL水平及生活水平等获得极大提升,可加以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琴,韩秀丽,陈伟然. 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后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 天津医药,2024,52(6):639-642.

[2] 赵晖,刘智华,刘永杰,等. 问题解决疗法联合经颅直流电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4,32(6):849-853.

[3] 李袁豪,吉洁. 作业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精神状态及执行能力的疗效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4,30(5):1325-1328,1337.

[4] 马雅琼,李京,朱宏勋,等. 针灸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2,43(5):571-575.

[5] 李凤霞. 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质量、VEGF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23):45-47.

[6] 杨寅,郑洁皎,陈秀恩,等. 言语治疗结合认知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3,29(4):686-689.

[7] 周杨. 常规治疗联合早期康复对老年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临床医学,2022,42(9):72-74.

[8] 吴近仪,吴敏杰,魏鹏,等.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改善中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2):2123-2126.